柳田国男的民俗艺术研究——以《民俗艺术》杂志与民俗艺术丛书为中心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左右,柳田国男在《民俗艺术》杂志和民俗艺术丛书中对诸多民俗艺术事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他强调民俗艺术所具有的流动性、开放性特征,认为这是民俗艺术能够突破相对稳定的结构,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吐故纳新、兼收并蓄,从而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这在日本现代艺术论中属于开拓之举.他高度评价普通民众所创造的民俗艺术的价值,冀望循此线索重构大和民族的民族认同.他这种通过普通百姓的艺术探寻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方法,为其后期“一国民俗学”等思想的诞生作了重要的学术铺垫与知识储备.
其他文献
国际学术界的研讨动向表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象征理论”的影响推动下,“仪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日渐成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特别是宗教人类学的研讨热点与前沿课题
民俗等生活文化生成于日常实践,因此要反思生活文化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嬗变,就有必要对日常实践的环境、内容和方式进行历时性考察,并探究如何借助倡导新的日常实践去创造新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学者.黄石长年耕耘于民俗学领域,根据其多年的学术实践和田野调查,提出“民俗社会学”的主张,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理解民
钟馗信仰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现象.钟馗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形象和功能也随之变化.唐以后,钟馗作为打鬼驱邪的神,其形象和地位逐渐被建构和确立,钟馗像和大衍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