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信仰在日本的传播、形变与实践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gang3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馗信仰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现象.钟馗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形象和功能也随之变化.唐以后,钟馗作为打鬼驱邪的神,其形象和地位逐渐被建构和确立,钟馗像和大衍历成为岁末朝廷向下臣颁发的赐物.日本的遣唐使将钟馗信仰带回日本,平安时代以后钟馗信仰逐渐出现在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钟馗信仰传入日本民间后,其所具有的功能性与其文化源头的中国有着相似性,但它在民众的宗教信仰具体实践中又有着一定的形变.民众对于钟馗的接受与理解,不完全源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实践,而是趋向于一种表象和形式,对钟馗信仰的程度有弱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8周年暨民主改革50周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灵感高原——中国西藏主题美术作品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新的世纪里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应采取 :1.扩展贸易空间 ,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2 .积极发展产业内
为迎接 2 1世纪我国的大发展 ,我们必须掌握求实思维、系统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创造思维、价值思维、前瞻思维等新思维方式的内涵和特征 ,并作为迎接新世纪的先奏曲
如果对西方的现代人权理论作一番历史考察 ,就可以发现现代人权论的哲学基础是儒家哲学的人性伦理或德性伦理.由儒家的德性伦理转化成普遍化的人权伦理经历了八个步骤.以此为
城市人口规模直接决定城市级差经济效益.山东省会城市人口规模现况现已制约省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在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目前中国中东部晋、冀、鲁、豫、皖接壤几省空缺二
国际学术界的研讨动向表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象征理论”的影响推动下,“仪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日渐成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特别是宗教人类学的研讨热点与前沿课题
民俗等生活文化生成于日常实践,因此要反思生活文化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嬗变,就有必要对日常实践的环境、内容和方式进行历时性考察,并探究如何借助倡导新的日常实践去创造新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学者.黄石长年耕耘于民俗学领域,根据其多年的学术实践和田野调查,提出“民俗社会学”的主张,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理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