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习”五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发展健康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所谓“乐学”,简单地说,即有兴趣地学习。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因势利导,引发学习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弥尔》)
  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板着面孔训斥人,学生东也不对,西也是错,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就会有反感的情绪,哪里还谈得上会被他的课吸引,会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多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体会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艰难求索获得胜利的甜蜜,使之积累愉悦,积累成功,积累甜蜜,他又怎么会不被你紧紧吸引,从而激起学习的热情呢?
  我的课堂上,复习提问阶段连问了几个学生,回答都不甚圆满,但学生们都得到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肯定。经过点拨,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清晰了,并学会了避开歧路。授课中,有位同学不听讲课,提前开始做作业,这种情况下,教师易上火,进行“热处理”。我则先表扬他积极的求知态度和自主意识,接着商讨式地说:“你可能已很好地预习过这节内容,但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一些问题,一来可以发挥你的带头作用,二来也许会发现你还没有掌握或被你疏漏了的要点呢?和大家一起讨论好不好?”我的态度是亲切的期待的,话语中肯耐听,既未伤着学生的面子,又矫正了他的学习习惯。这样做,是为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叶圣陶曾指出:“教师必须讲究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确实,老师的一言一行和道德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老师若本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原则教书育人,学生就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久而久之,就会喜欢上你的课。
  二、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教师总喜欢优秀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优秀生的爱护也不能过度。教学中,若偏爱和溺爱优秀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和被教师偏爱的学生疏远或对立,影响教学工作,还会使一些差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会使一些中等生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以“表扬不高攀,批评少沾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为满足。
  一个老师不仅要把爱洒向优秀生,还要把爱洒向中等生,尤其要洒向后进生。作业讲评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成绩的高低。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千人一方”、“百病一药”。讲评时应多予以鼓励,哪种是仅有一点点进步或可取之处,也要给予热诚的肯定、表扬或鼓励,使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勇气和兴趣。如:有的学生不但作文写不好,而且错别字连篇,书写潦草。对这类学生,我耐心和气地告诉他们:“你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想取得好成绩。相信你们也有取得好成绩的能力,下次作业只要把字写得横平竖直,不出格外,就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样来鼓励他们,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课高不可攀,也不会因一次失利而从此却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作文,开始只要做到文通字顺,老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以后再逐步加强对文章、文采的要求。
  对后进生切不可一开始就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唯有用爱心去哺育他们,使他们每前进一步就得到及时的鼓励,经常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就能一步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用多媒体代替常规教学,因课制宜,调动学习兴趣
  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多媒体教学如诗、如画、如乐,美不胜收,益处多多。在配以声乐、录像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更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更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诗文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从而更好地感悟文学艺术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目视千里,耳听八方,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如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一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熟悉课文,并在整体认识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让他们凭借看到和听到的印象,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蔡老师爱学生的五件事,以及“我”思念蔡老师的两件事。然后,再让他们细读课文。细读时,给学生配上贝多芬的钢琴曲。这个环节之后,老师出示投影,请同学们理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领会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想想蔡老师的优点,进而提炼出文章主旨。
  这个教学过程,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它直观、形象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尊重呼唤学生,因人成事,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意味着与学生协调关系,尊重其独特个性,能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其思想动机,保护其自尊心,不训斥、不指责学生。教学中,尊重意识换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尊重原则激发的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性格内向,经常不写作业。我找他谈话时,无论怎么启发、诱导,他总是一副迷茫的表情。无论怎么批评,作业就是不完成。他为何如此呢?我请来家长沟通,渐渐听出了原因。孩子父亲经常外出办事,母亲平素少言寡语,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因而他性格孤僻、心理上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沟通。这实际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我想,先应该帮他树立自信心。于是当着家长的面,有意列举其好的方面;并且依靠家长每天为他记录的“成长日志”,了解他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肯定他值得肯定的方面,让他体会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心。此后,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批评错误前先肯定他的优点。渐渐地,他的眼神不再迷茫,性格开朗了许多,作文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作业书写更认真,语文考试成绩也由中下游提高到了上等水平。
  从这件事上,我悟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自尊,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五、用诵读召唤学生,因文而异,激起学习兴趣
  古人说:“讲之功有限,诵之功无已。”
  读,对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必要的。
  文言文与口语殊异,在诵读中,可以熟悉文言词语及习惯用法,熟悉文言句式的种种变化,真切理解语句的含义,体味文言的语言美,排除自己和作者的语言隔阂。在诵读中,可以通过语句的长短、气势徐急、音调的抑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意境情趣。
  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不只是要求学生齐读或是自读,而是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因为任何一种单一的呆板的方法都会造成人们对某项事情的厌恶,乃至产生抵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诵读也是一样。具体地说,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可分为大组与小组、男生组与女生组)、自读,而应以自读为主。如《曹刿论战》第一段写鲁国战前准备。可先让两名男同学分读“曹刿”与“乡人”对话;再让男生组与女生组读“曹刿”和“鲁庄公”的“一问三答三断”。再合起来读旁白。然后,再让学生分层自读三至五遍。大概一刻钟左右,大多数同学便能基本背诵这一段。
  在我的带动与鼓舞下,换用多种诵读的方式激起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学生们古文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了。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古诗文阅读评价中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的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在每册书中所占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而这正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事。初中的孩子心里肯定犯嘀咕:究竟为什么要背呢?为什么要背这么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背熟这些文章呢?  这里,笔者谈谈自
所谓的个性化趋势,指的是作文命题摆脱了原来纯粹的可预料的命题模式(如固定的议论文体)以及传统的行文格式(如提论点—摆论据—做论证等)。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既然摆脱了原来一成不变的命题模式,那么原先的行文格式也自然随之改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又需要我们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思考,然后确定作文主体,进行写作。  以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题为例: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摘 要:民间美术是日常生活中群众所创作的,以丰富生活活动,美化心灵为目的的流行美术,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民间美术组成了各民族美术传统和审美观,是极其重要的因素,集合了五十六个民族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是一切美术的源泉。作为真善美的统一体,民间美术不管是从社会学,还是美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麦秆画;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发展前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必须重视民间美术,加强
全国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各有千秋,或清新灵动,或成熟稳重,但都一样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在活跃的参与中,在细细的品味中,在投入的朗读中,在忘我的抒写中,已经领悟了语言文字的奥秘,打开了文学知识的大门。这些特级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舒张自如,大到一本书的结构,小到一个标点的运用,他们都了如指掌。  细细研究这些名师的课堂案例,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语文课都
摘 要: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沉浸于文本,与作者对话,感受作家的内心世界,发现文字背后的作家自我,从而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最终在审美的愉悦中实现我提升。理解散文的关键在于读出作家自我,笔者从备课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外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 文体特点 自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
叶圣陶说:“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只是守着一套初中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达到现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生的阅读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相应地编写了配套读本《初中语文·阅读空间》,与教科书配套使用。如果语文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读本《阅读空间》上的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语文这门学科又是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影响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成绩有所改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下,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学生的思维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是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少,语感差,缺乏文化涵养。新的语文教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离不开语文诵读教学的环节。  一、诵读教学能充分体现现代汉语的特点,符合汉语言的习得规律  语文有其自身的习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塑造学生的个人情感。目前,音乐教师也不断探讨提升学生音乐水平的策略。在经过探讨后,许多教师采取了音准训练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音乐教学经验不足,在音准训练中,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一篇很重要的文言文,它反映了战国后期诸侯征伐的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残酷性。在秦统一六国这一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下,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荆轲的侠义精神固然可嘉,然而他的失败又是注定和必然的,因而《荆轲刺秦王》全篇充满着悲剧色彩。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刺秦”的计划牺牲了很多人,到头来只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