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合适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合适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直觉导入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表象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地运用实物、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具,从直觉上刺激学生感官,再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入,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并激发他们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特定情境的思想感情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为教师下一步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种最为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追溯作者的创作思维,感悟语言和语言创作魅力的方式。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如《蓝树叶》《荔枝》等课文以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二、情感导入法
  就是用故事、诗歌、歌曲、表演等多种形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真、善、美和假、丑、恶做出爱与恨、满意与厌恶的情感肯定或否定的反应性评价,或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示范性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情境中对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比较、调整,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促使学生以高度的兴趣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
  这种导入法的作用在于引其入情,学生入情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和锻炼。
  三、启思导入法
  紧扣课题布陈设疑,提出问题,创设悬念或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出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借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想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思维活动。教师则可依靠教材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展开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这种导入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及脉络,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不断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去品味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目标导入法
  新课伊始,因时间、环境、对象的改变,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型需要,教师在特殊的课堂中临时应变,因势利导,用简洁的语言消除陌生感,缩短师生距离或由审题、介绍背景入手,开门见山地提示课时目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定向,投入课题内容的探索之中,为教师讲课铺平道路。
  这种导入法直截了当,便于抓住全文的中心,让学生把握重点、关键,并弄清整个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给课堂以宏观的基调,但启发性、趣味性不强。多在所上新课与前面的课文联系不紧或受时间限制不宜过多讲解时采用。
  五、操作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興趣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开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做卡片拼上音节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形象直观地把握课文要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显得轻松多了。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导入新课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新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心扉,吸引学生进入课文。
其他文献
一、英国非接触式银行卡信息安全隐患rn据报道,在英国,不法分子只要花30英镑购买设备及软件,将手机稍加改装后放在非接触式银行卡附近轻轻一扫,即可在几秒内读取银行卡内多项
中国崇尚红色,从朱门墙瓦到红木箱子,从孩提时候的红肚兜到中国红的国旗,无不带有红色的吉祥寓意.红色往往在本命年最为重要,需要佩戴腰带、玉佩等流苏形式的吊坠,各家各户张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famous Carey element in 3-D is studied on anisotropic meshes. The optimal error estimate is obtained based on som
通过对会计准则差异以及具体准则对比分析,加深对会计准则的了解,顺应会计发展的新形势,发挥其在经济交流与区域合作中的优势。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cou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然成为一个新领域。本文就对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
摘要:绘本《小海螺和大鲸鱼》的故事情节、图画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耐人寻味,能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给其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故事情节 图画 思想内涵  《小海螺和大鲸鱼》是著名的作家朱莉娅·唐纳森和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共同创作的绘本。该绘本中的语言生动、形象、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故事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图画色彩鲜艳,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思想内涵丰富,极富哲理。该绘本字
摘 要:霭亭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华严学僧。本文通过对霭亭的生平与义学思想的考证,进而对霭亭创办的竹林佛学院进行梳理,认为霭亭不仅是民国时期弘扬华严义学的重要华严宗僧侣,同时他创办的竹林佛学院也是民国华严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因为程度不高而呈现出“训诲蒙童”的色彩。  关键词:民国僧教育;霭亭;竹林佛学院  一、霭亭之生平与义学思想  霭亭(1893—1947),江苏泰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
摘要:本文运用文体学和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从语音、词汇、句子三个维度,深入剖析E·B·怀特散文《重游缅湖》的前景化特征。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笔者发现,平行与变异作为实现前景化的两个主要手段,在揭示文章主题,塑造文本自然质朴、清丽温婉的文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体学 E·B·怀特 《重游缅湖》散文  一、《重游缅湖》的写作主题及其前景化特征  E·B·怀特,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文体学家,
末日真的会来吗?当然不会! 2012年12月21日安然度过,谣言不攻自破。这一刻,被更多的人理解为重生。不过,回首2012,这一年是那么不平静,不轻松,不容易,对于葡萄酒界也不例外。  关键词  玛雅人预言:12月21日,这一天,天空失去了它应有的颜色,灰蒙蒙一片。天空好像被撕裂开了,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末日将会到来。在2012,每一个突发的事件,每一个不好的消息,总
期刊
摘 要: 传统教学作文的方式主要由教师为主,这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易失去写作兴趣,使作文水平停滞不前。本文针对信息环境下,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出相应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高中语文 写作指导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创新活动,也是比较规范的书面表达心理认知的活动。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约语文水平的一个“瓶颈”。高中生都希望能在作文上拿高分,希望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