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应密切结合,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培养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分值占据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但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忙于命题,指导审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花大量的时间去批改、讲评,师生都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厌恶、反感、畏惧,或设法逃避,或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致使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师生间的长期“斗争”,使师生都感到厌烦和疲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勤于观察,善于积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精心设计作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直接手段。精心设计作文课堂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并让其成为驱动学生产生写作欲望的动力。叶圣陶曾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往往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怎样让学生有说话的愿望呢?
  (一)创设生动的作文情境
  案例: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特殊的口头考试,以检测同学们对近期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次考试成绩将算入期评分内,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争取优秀的成绩。
  (班内气氛大变,紧张弥漫。有翻书临阵磨枪的,有双手合十祈祷的,有小声抱怨的。)
  (2)老师指名上台进行测验。(教师应有意识地请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如特别滑稽的,特别腼腆的,以便于学生抓住人物特色进行写作。测试的题目难度应较大,以激发上台学生的“个性表演”。)
  (3)师: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众生疑惑)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作文课。刚才的测验是老师设计的一个小环节,几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了小演员的角色,给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也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作材料!
  (生恍然大悟,笑声四起,议论纷纷。)
  (4)教师提示要将情绪的变化,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写具体。学生当堂作文。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每人一个片段分写文章各部分。教师同时进行当场写作。
  (5)各组学生朗读本组作文。教师朗读下水文。
  (6)全班评议师生作文,并修改。
  (7)允许各自回家成文。
  在上面这则作文教学案例中,我抓住学生对测验的紧张心理,设计了一节特殊的作文课,使学生的情绪由惊诧、慌张到后来的恍然大悟、骤然放松。这期间有许多细微的心理及情绪的变化,看看学生们的作文句子:“老师今天是怎么了,突然进行那么重要的考试,还是口头的,这下可死定了!老师啊老师,您怎么那么‘心狠手辣’啊!”“完了,完了,要考试!赶快翻书看看!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啊!”“上帝保佑啊!千万别抽到我啊!别点我,别点我……”“呼——幸好不是点到我。哈,这下小强可惨了!”“啊,居然是个骗局!老师你,你太……太狠了吧!”“今天不是愚人节吧?居然被老师耍了一回啊!”“原来老师的用意在这里啊!真是用心良苦啊!”……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叹,不正是我们一直期望看到的“真情实感”吗?充满了生活气息,字里行间都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语言。
  更何况,“小演员”们在台上手足无措、紧张万分,或滑稽有趣、或腼腆害羞的表现更是课堂上的亮点,是同学们描写的重点。
  一位作家说:“不必给你种子,你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你作文的种子;不必给你土壤,你有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你作文的土壤。”这样的作文课,又会有谁抱怨无内容可写呢,又还会有谁追着问老师得写多少字呢?自然感情的流露,使每个同学都灵感如泉涌,笔下生花,即使最害怕写作文的同学也写出了从未写到的字数。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一种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很强的新型媒体。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而且能富有创意地辅助学生“学”,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从而促使教育模式因此受到了根本性的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情感。
  如:为了写好“在国旗下”这篇文章,上课时,我先播放一段香港回归的镜头,又播放了一段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情景。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解说员那饱含深情的话语,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激情澎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细节描写”时,我先播放了一位老师的上课片断,又播放了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同学在写作文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写起作文时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紧扣要求,细致生动。没费多少口舌,便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2.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把学生从狭小枯燥的教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到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去获取写作素材。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多媒体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细察,唤起其形象记忆。如:在开运动会时,录制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的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不吐不快,激起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的确,在多媒体电脑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东西可写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
  二、坚持让学生练笔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练笔才能让学生对写作得心应手,从而消除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练笔便是学生自主写作最好的空间。但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笔感到厌烦和反感,认为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平淡无奇,根本没有什么可写的,更难去凑够老师规定的字数。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胡乱凑字敷衍了事,摘摘抄抄应付,批改练笔让老师们头疼。久而久之,师生双方都被这样的任务弄得疲惫而烦恼。
  以下列举培养学生练笔兴趣的“点子”,供老师们探讨借鉴。
  (一)让学生与练笔交朋友
  为何许多青少年甚至成人会有自己的日记本,完全自愿地常常在上面写写画画,而老师布置的练笔却受到排斥?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日记是自由自在地反映自我情绪、吐露心思的,而练笔却是需要“照顾”老师情绪的。前者为自己写,后者为老师写。当然,让学生完全把练笔本当成自己的私人日记本,那样不太现实。毕竟,出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目的,教师需要批阅学生的练笔。因此,当学生面对练笔本感觉到是面对老师的时候,当然就无话可说了。如何改变学生面对练笔本的心理状态?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师位置”。高高在上、威严有余而亲切不足,不贴近学生,不理解学生,一味指责,严厉教育,以自己的时代、心境来要求学生,只能看一些“歌功颂德”的好话,受不了学生的情绪或牢骚,容不得学生的批评和误会,试问面对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谈得上跟他说心里话?因此,教师在练笔本里可以暂时忘记师长的身份,尝试扮演“知心大姐姐”“知心大哥哥”的角色,理解他们的思想,包涵他们的幼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当学生面对的是亲切和蔼的“知心哥哥姐姐”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很多,不会再有太多的顾虑和忌讳,自然产生倾诉的愿望,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要说”。同时,从对学生德育教育角度来看,这样的练笔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其次,在练笔中放宽对学生练笔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的要求。好文章贵在真情流露,现代教育界都呼唤中学生表露真情的好文章,那些堆砌辞藻、玩文弄字、矫揉造作的虚伪“美文”,已不再受到青睐。因此,关键是鼓励学生在练笔中表达真情实感,只要真情流露,就大大方方地打高分。如果用文字上过多的要求去限制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拘束。文学的功底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长期自愿自觉地练笔会在无声无息中培养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素养。当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自然就会有“写得更好”的愿望,并努力去实现。
  最后,对学生练笔的次数不要求过密。大多数人自愿记的日记也并非是真正的“日记”,常常是想写的时候就写。而如果要求学生天天写、天天记,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如若不做任何的要求,就必定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因此,教师可将练笔次数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可规定一周的最少篇数,也可隔时段布置。尤其是刚刚开始培养学生对练笔的兴趣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适得其反。
  (二)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练笔材料
  一些平时想得少、粗枝大叶、大大咧咧的学生,心里藏着的话并不多。要他常常写练笔,材料的来源是个大问题。他们总认为,只有发生了大事情,或班级学校开展了活动才是练笔的材料,看不到生活中的细小点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留心生活,发现题材。
  1.提醒法。当一些可以作为练笔题材的事情发生时,教师不妨提醒一下学生,让他们留心,积累好练笔的材料。
  2.示范法。范文的来源当然很广,可以是优秀作文,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是自班学生的练笔。我认为后两种的效果最佳。因为,教师和学生写的题材,往往是大家身边发生过的,亲眼目睹过的事情。即便很小,学生仍然会十分感兴趣。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老师和同学写的好文章题材,就来自自己的身边时,自然也就觉得可写的事情不少了。教师自己写的下水文及用来做范文的学生文章,应经常注意选择题材是小事的,以及写自己感想、情绪的文章。同时,还应注意,在选择学生写的文章作为范文之前,应该征求小作者的意见,切不可将本不愿公开的秘密贸然示众,伤害学生。
  3.谈话法。教师可将自己对生活的发现与学生交流,以自己的诉说与提问引发学生倾诉的欲望。当然,教师谈话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心理的,能引发共鸣的,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个别提示法。鼓励学生在教师布置练笔后,若感到无材料可写,便找老师“要材料”。教师便可将在班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或出现的现象提供给学生,作为练笔的材料。
  5.编故事法。近年来,国外兴起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法——故事创作法。前苏联作文改革家拉德任斯卡雅教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阐释是:这里的所谓“虚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根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选择取舍的加工,编写出一个新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品的乐趣;可以对学生进行自由想象的训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丰富内容的作文机会。
  事实上,虽然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平淡地重复,但仍有每天的新鲜,只要善于发现,善于鼓励学生发现,写作的材料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让练笔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我是一个网民,在网络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学生平时不爱说话,却喜欢在网络中倾诉;平时厌烦写作,却爱在BBS上“灌水”。论坛中常常会有青少年的文学作品。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写作,没有人给他们下任务,他们却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作品发在网络上。
  如果我们的写作也有这些快乐,想必练笔就能成为学生的爱好。由于条件限制,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实现经常性的电脑写作,因此,只能在练笔本上动脑筋。
  首先,我从对学生练笔的披阅进行改革,由原先的只批分数或加上几句对文章的评价批语改成聊天式的语言。如学生写喜欢的歌曲或书籍,我便在批语中表示赞同,并推荐更多的好歌好书;学生写自己在学习上的烦恼,除了鼓励他们,介绍一些方法以外,还告诉他们,其实老师也有烦恼,让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是一样的;学生写对学校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当学生抄优秀作文应付或者编造一些老套题材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老师希望跟他聊天,希望更了解他,建议他写自己真实的事情和想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就用热情的语言表示我的赞赏……
  同时,还借鉴腾讯QQ聊天工具上的“表情表达”方式,常常在批语中用简单的几笔画上一个笑脸,或者难过的表情,或者生气的样子,或者流汗的脸……使批语更生动有趣。这样的批语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爱,产生了对阅读老师每一次批语的渴望。当练笔本发下去,学生们急不可待地翻开本子,看老师的留言,兴奋地相互交流,得意于得到老师的笑脸或赞赏的时候,对练笔的兴趣自然产生了。
  之后,我又尝试对练笔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不固定练笔本主人的方式。准备与班内人数相同的练笔本数量,封面不写名字。每次随意发下练笔本,学生可在自己随机拿到的本子上进行练笔,完成后可以署真名,也可以署假名或不署名。接着大家可任意拿班内的练笔本进行阅读,并可以在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参与其中披阅后仍可对有代表性的练笔进行评点。自然,这样的方式有其不足,例如不便于管理督促等,教师可根据各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变更。
  当练笔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当师生的心灵在练笔本里碰撞,写作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师生间的一座桥梁,一种乐趣。同时,教师的德育工作也会随之变得更好做。
  三、赞美是最好的鼓励
  成就感,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学生在本不愿做的事情面前,更是需要这样的动力。别吝啬我们的赞美,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每一篇练笔的闪光点:或者他的字写得很认真;或者他的语言很流畅;或者他的句子很风趣;或者他选择的材料很有意思;或者他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为人很值得赞赏;或者他比上次的练笔多写了几行字……抓住这些闪光点,热情地赞美他吧,送上你的笑脸,让他感到你对他的欣赏,这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候,赞美的鼓励效果远远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每一个语文老师都非常清楚,在此不再赘述。读的书多了,肚子里有“货”了,自然“下笔如有神”,产生对写作的兴趣。老师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都被电视、电脑吸引去了,书籍不再像我们当年那样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即使阅读,也是喜欢那些漫画,对许多好书不屑一顾,置之不理。的确,我们要和电视、电脑中那些生动直观、快捷有趣的声色动画“抢”学生,难度太大。然而,培养阅读的习惯并非没有可能。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读好书,同时进行相应的制作读书卡片、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孔子云:“知之者不之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作文课上的情趣横溢,形成轻松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作文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作文生动、愉快、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仁辉.作文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语文报刊网.
  [2]郭能全.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百度文库.
  [3]林运轼.中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理论透析.豆丁网.
其他文献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论文旨在探讨研究生长激素可溶性粉(GH)及日粮蛋白水平对生长激素可溶性粉促进肉鸡生长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摘 要: 本文结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模式,以及国内专家学者所提出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风险导向审计的观点与方法,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从战略系统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就执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及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程序 方法 建议    一、引言  我国在新准则中所提倡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除了上好自己所担任的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性。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谈话 艺术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除了上好自己的课外,还要安排学生的生活,疏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排忧解难。一个好的班主任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各厅(局),根据各自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营创收活动。如何估价经营创收工作?如何对待处理出现的问题等等,目前认识上不尽一致
每当看到资深教师在文章里说:“孩子是夸出来的”时,我就想:“当然了,表扬的话谁不爱听啊?可是有的学生做事真的很让人生气,这时候表扬还能价值几何呢?”  教了几年的八年级,我一直都没能找到一种很好的心态,更没能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很好的课堂氛围。说实话,身在其中而不得其乐,我真的很苦恼。  众所周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心理最逆反的时候,抵触心理很强。再加上我校处在城市边缘,所以但凡成绩像点样的学生都被家
相似性搜索技术在大规模药物筛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作为其构成要素之一的化合物描述符,则在相似性搜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描述符能够全面的描
阐明了辊式破碎机的生产率与它的转速成正比,介绍了极限圆周速度选择的方法,并导出了破碎辊理论极限圆周速度的数值。 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productivity of a rolle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才能极大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以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困生 人文关怀    目前,无数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也在不断更新,努力实践着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可是,在农村小学,不仅因为学生年
朗读是语文教学传统的且很有效的法宝。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以读代讲,以读促问,读能入情,读能达理。“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语文素养的储备积累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是不能感动读者的。在作文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使作文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巧借课本 感悟生活    近日,我读了滨州市于纳新老师的文章《阅卷归来话作文》。于老师针对滨州市中考作文的现状,指出了几点问题,其中有一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