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陶艺活动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很多的自然文化资源,周庄博物馆就是集自然资源的典型代表,馆内陈列着古时候人们曾用过的一些器皿、工具等,其中很多都是陶瓷作品。我园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资源,在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陶艺探究活动,师幼一起探究陶瓷制作所需的材料、方法、用途等,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玩一玩泥巴陶泥初体验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好奇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陶泥,让孩子们好好玩一玩泥巴。泥巴对于农村孩子很熟悉,然后孩子们对陶泥充满好奇,主动参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好玩的泥巴》中,通过实物导入,老师出示陶泥作品,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对泥巴的了解。请幼儿说说这几件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会回答“是泥土做成的”。老师及时表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特殊的泥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陶泥”。教师利用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教师出示制作工具,请孩子猜猜制作的方法;通过观看制作视频,分解制作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制作的主要方法;师生一起制作一个作品,突出重点环节,共同学习巩固制作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一起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幼儿对陶瓷的好奇心,并感受陶艺的美;请幼儿欣赏陶泥制品和其他孩子的作品,供大家参考请孩子观察并说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点,激起幼儿参与体验的欲望。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创作计划,请孩子们自行设计喜欢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点,有利于做好幼儿的差异性指导,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请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和创意等,从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享成功创作的喜悦。
  在活动延伸部分,向孩子们介绍陶泥的“特殊”之处,它可以变成陶瓷。老师用小棒轻轻敲打陶瓷作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再一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原来完成陶泥作品后,需要一周左右晾干,然后上釉,经过高温烧制,就可以变成陶瓷作品。孩子们对这个制作的流程很感兴趣,通过参与活动,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
  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陶泥制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带着好奇心,在了解一定的制作方法后,尝试体验,创作陶泥作品。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知家乡的美,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创作的快乐,对神奇的陶泥有很好的了解,原来泥巴真的很好玩。
  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通过欣赏陶瓷作品、观看制作视频、学学制作方法、观察作品的特点、体验制作等环节,幼儿体验到陶艺制作的乐趣。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探索陶泥的神秘之处,原来泥土和水分的不同比例,可以让泥土有不同的形态和柔软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陶泥作品。孩子们通过揉、团、压、刻、搓、粘、盘等方式,让陶泥变身。陶艺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利用陶泥,可以制作陶瓷,通过制作泥坯、晾干、上釉、高温烧制成陶瓷作品。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既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又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家乡美的熏陶,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最后,教师小结,学习巩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延伸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在活动后期进一步探究。
  三、在探究中不断完善
  在陶艺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发现:泥土水分的有效控制,可以调节陶泥的软硬度,水分多,太烂,不易塑形,水分太少,泥容易列开;操作台上铺上棉布(蓝印花布),陶泥不会粘在桌子上,而且容易取放;幼儿操作时需要一些常用工具(泥浆、毛笔、转盘、纸盘、棉布、木片等);制作方法的分解很有必要,突出重难点,有利于掌握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有讲究,简洁明了,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烧制陶瓷作品前,必须先等作品在阴凉处风干后上釉,最后才能高温烧制等。
  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究活动,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陶泥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探究和创造的机会,尝试在不同领域渗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陶艺活动,我们邀请陶艺制作艺人来园指导,传授制作的方法、技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外出观摩学艺,理论结合实际,体验陶艺乐趣,每位教师设计制作作品,从而更好地亲身感受到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真正身体力行,为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五、师生成果展示
  每次活动结束,都将作品阴干,烧成陶瓷品在美术室展出。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陶泥制作的快乐体验,成为学校的亮点,每次探究大家都从中学到很多。通过探索,师幼共同成长,体验到陶艺乐趣。
  只有当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究,各方面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生活中许多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并整合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教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和探索,而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探究活动一直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面临一些困境,教师要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针对性的改进,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困境 突破方法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遇到了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究其原因,主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未能完全贯彻落实有关。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分析研究,特别是认真回头看,针对美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些因素进行突破。  一、小学美术教学困境分析  走进有些教师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疾病基因STK11(又称为LKBl)于1998年被克隆,定位于19p13.3,包括10个外显子,其中的9个为编码区,从端粒向着丝粒
摘 要: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图像都充斥在网络中,并且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具有感受图像并解读图像的基本能力,必须努力地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的能力和相应的美术素养,图像感受能力必须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图像感知 小学美术教学 能力培养  要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拥有一定的图像感知能力,必须要求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素质作为支撑,自身的
摘 要: 当今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感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无心上学的学生比比皆是。面对众多的问题学生,很多班主任束手无策,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责骂、训斥,方法简单粗暴,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班主任缺少对学生的了解,给不了学生真正的师爱,甚至不少人根本不懂如何展示师爱。本文通过剖析学生的现状,阐述了师爱的重要性及怎样给学生展示师爱。  关键词: 师爱 平等
摘 要: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人的内心世界是最微妙复杂的,班主任必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怎样使班主任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投入感情 学会调节 勤学勤思  千头万绪的班主任工作常常让人有琐碎不已的感觉,以至于很少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一些教育现象,不知不觉就让教育“常识”一统天下。如何使班主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几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在合作中学习和创建激励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是围绕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学习效率的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为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
摘 要: 教师培养是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师思想、专业素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师德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分层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培养方法 师德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 分层次培养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首要校本资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脊髓损伤致残。但脊髓损伤的治疗至今缺少有效措施,损伤后神经修复一直是未能解决难题。目前基因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音乐活动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传达和再现,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利用音乐这门艺术有效地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造教育 创造力 幼儿教育 音乐活动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载STAT3诱骗寡核苷酸阳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目的:  1.制备空白阳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并检测其粒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