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艳:木垒,我已离不开你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332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一个地方,如同爱一个人,哪需要什么理由。歌里唱的真好:你说不出她哪里好,可就是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
  从哈密一路沿东天山山脉前行,从晴天走到下雨,从荒山走到草原,从艳阳高照走到暮霭降至,终于,木垒在望了。夕阳下的木垒,有古朴的宁静,城市旁边就是大片麦田,微风下,翻涌出一片绿浪潋滟。初到木垒的许晓艳,是否也被这块散发着淳朴远古悠远气息的土地所震撼?
  答案仿佛是一定的,不然,她不会在结束一年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回到家乡几年,再次义无返顾折返而来。但那又是无法言说的,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有一片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有人终其一生寻找,却无法抵达,有人幸运地遇到,并彼此拥有,许晓艳是幸运的。
  2005年7月,许晓艳参加了西部计划,第一次踏上木垒的土地,却没有丝毫的陌生。似乎,她就该和这个地方有着“几生几世的纠葛”。
  2010年初,经过了1000多个日夜的分别与想念,许晓艳再一次踏上了向西的归途,从昌吉到木垒,过了阜康,过了吉木萨尔,过了奇台,终于,看到了让她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那两个字:木垒。
  木垒,这两个字,这个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边陲小城的一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牛筋面、末班车、蓝天繁星……似乎都已经融到了许晓艳的骨髓里,激发出她的情怀,被她浪漫的基因化作诗意。
  是的,晓艳身上散发出如薰衣草般诗意气息。如果说这一路走来,新疆志愿者们更多给我们的印象是坚韧、理想、热情与执着的话,那么许晓艳就用诗意向我们诠释了她对这里的感情。就连自己的名字都被她解读为“许是许多人欢迎大家到新疆的许,晓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正让西部志愿者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的晓,艳是新疆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惊艳的艳”。这里,已经不仅是她的家,更是她心灵的故乡。
  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留给新疆
  “啊呀,我的书拉在饭店了!”在宾馆前台,晓艳熟稔地和服务员聊自己生活大条的趣事。一路遇到的人,几乎个个和晓艳很熟悉。
  工作上她是严谨认真的办公室副主任,生活中,是粗心大意的马大哈,钥匙、手机充电器、书,常常找不到。不过,很多东西都会完璧归赵,大家爱护着这个生活有些大条,感情温婉细腻,工作细致负责的姑娘。在木垒,晓艳有家的归属感。
  “穿越层层风沙片片丛林,我已把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留给了另一个地方”。
  这是2004年许晓艳在随感《新疆,等我》中的句子,那时她还是一名在青岛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守在这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滨城市,她却对偏远的新疆有着千般深情万般向往,但实际上,那时她的感情还有些肤浅虚幻。毕竟,走出梦境,新疆于她,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跟许多人一样,提起新疆,她想到的,是偏远,是原始,是荒凉。纵然如此,她依然充满期待,依然坚定表白:新疆,等我。
  2005年7月,许晓艳大学毕业,当时她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青岛市《交通与运输》杂志、青岛砺智学校、北京“司晶学堂”编辑部、淄博市公安局……在家人朋友看来,每个选择都比新疆好。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第一个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听说学校很少批女生的申请,她跑到校团委,一次次“表白”她对新疆的感情。终于,她成为那年青岛农业大学唯一的女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分配到了昌吉州木垒县西吉尔镇。
  提到当时的选择,许晓艳表示:“对于这个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存在的价值,但是我觉得,作为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他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志愿者本身,通过参与这个项目引起更多人对西部的关注以及对西部发展的支持,只要在这片土地上用了心,用了情,就会有人感动,有人喝彩。”
  木垒,木垒
  2005年7月25日晚,经过数小时的颠簸后,许晓艳抵达了新疆昌吉州木垒县。21点,内地早已华灯初上,木垒却是天色将暮,通红的太阳,彩色的云朵,缠绵在白雪覆盖的山顶。时任县团委书记的王玺带着他们到露天摊吃凉面烤肉,仿佛家人小聚。繁星满天,路上车很少,许晓艳第一天就爱上了这座安静、美丽的小城。
  许晓艳丰富多彩的志愿生活由此开启,她先后担任了照壁山乡远程专干、西吉尔镇远程专干、宣传文化站副站长、团镇委书记、西吉尔中学计算机教师。
  “那一年,每一天,我都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所触动所感动着。每个周末,我小小的宿舍都挤满了我的学生。这个学生怀里可能揣着一个烤洋芋,那个学生破旧的书包里可能藏着一块蒸红薯。这位同学天不亮就来敲我的门可能就是为了告诉我他偷偷喜欢上了班里哪个女生,那个同学磨磨蹭蹭就是不走可能只是想告诉我他长大了想当大老板赚很多钱给我买辆摩托车让我不用步行很远的路下村……很多学生都不喊我老师,他们喊我姐姐,这样温暖的称呼,这样真诚的信任,让我觉得幸福。”许晓艳说。
  作为镇团委书记,许晓艳几乎每周都要到各个村里指导开展各项活动。在西吉尔镇呆得越久,许晓艳越觉得仅仅做些日常工作根本不够,她在2006年成立了一个名为“网罗阳光”的爱心组织,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在许晓艳等人的努力下,西吉尔镇的6名贫困学生得到了长期的一对一救助。古丽,就是这个爱心组织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她是网罗阳光爱心组织救助的第一个孩子,父母身体都不好,还有一个智障的哥哥,家庭非常困难。”古尔邦节的下午,古丽突然来到许晓艳的宿舍,打开一个旧的看不清颜色的布包,告诉许晓艳家里杀了一只鸡,古丽妈妈先挑出了两份,一份送来给许晓艳,另一份给古丽拿着上学,“那是孩子准备吃上一个星期的菜。”许晓艳听完古丽的话,当时眼睛就湿润了,古丽走后,许晓艳一边哭一边吃着古丽妈妈一块块挑出来的鸡肉,“我从没吃过那么好吃又那么让自己难以下咽的食物。”
  做志愿者期间,她每次到村子里去都能引发一顿“争吵”,因为村民都会争着抢着让这个“山东来的尕丫头”去他们家吃饭,每次急的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的那个,就是西吉尔镇屯庄子村的张支书。他还兼着村里的远程教育操作员,开始接触远程教育工作的时候就40多岁了,在这之前电脑连见都没见过。所以光双击鼠标左键这个小问题,许晓艳就不厌其烦地教了他大半天。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半年多的时间,整个屯庄子村的远程工作走在了全州前列,代表木垒县迎接了自治区远程办的检查并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许晓艳说,真爱一个地方、真爱一份事业,不是因为它的什么而选择它,而是因为选择了它而接受它带来的一切。她说她只是想从新疆捧一束野花,他们却给了她整个春天。许晓艳也用自己的才情回报着这份“春天的温暖”,发表数十篇“听,来自新疆的风”系列文章,将她在这里的一切感受都用文字化作一股清风,滋润每个读者的心灵。
  2006年7月,要离开了,服务期满的志愿者要填服务鉴定表。小小的表格里,服务单位一般都是写几个字的评语再盖个章。而许晓艳服务的西吉尔镇,专门另附纸写了近700字的评语,而且以党委、政府双重盖章的形式对她的志愿服务给予了高度肯定。
  心灵牵绊,“艳”儿重归木垒河
  2006年9月底,回到山东的许晓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淄博市广电局618电台,由于她工作努力,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经常被抽调负责一些重要领导的接待讲解工作。“只是,我还是不可抑止地想念新疆惦念木垒。单位每年都组织去几个城市旅行,南南北北去过许多地方,我觉得,最美,还是木垒。”甚至有时候她正在家吃着饭,会突然冒出一句,“妈,我想木垒了。”然后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到碗里。在2009年末,时任木垒县委书记要建军到山东出差,看到许晓艳的文章《新疆,我比想象中爱你》,非常感动。经过专门研究,木垒县邀请许晓艳重回故地。2010年年初,许晓艳做通父母家人的工作,放弃山东的一切,重回木垒。
  “他们问,木垒到底哪里好,我竟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到十字路口那家凉皮店点上一份牛筋面慢慢找寻爱木垒的理由,我想从学校门口那个老奶奶手中接过一碗酸奶多加一些糖慢慢找寻爱木垒的理由,我想到那片空寂的旷野上偷偷在厚厚的雪地里打几个滚慢慢找寻爱木垒的理由,我想,走遍每一条小道穿越每一个小巷,细细找寻爱木垒的理由。可是,我知道,我终会失望。爱一个地方,如同爱一个人,哪需要什么理由。歌里唱的真好:你说不出她哪里好,可就是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这是许晓艳2010年3月写下的文章《重回木垒》中的一段话,也就是这段话,让那些不懂许晓艳这个“傻姑娘”的人,心里的那份不解得到了释怀。
  回到木垒,许晓艳先在党办从事信息调研工作。在领导支持同事配合下,她年内上报信息797条,被采用182条;参与修改、校对了约110万字的文件材料;在疆内外报刊杂志发表《牛筋面》、《木垒的春天》等散文稿、新闻稿百余篇。因表现出色,回到木垒仅一年的她被推荐到白杨河乡任党委委员、组织干事。她认真协助党建副书记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一年后,许晓艳又被任命为木垒县政府党总支副书记、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外人看来,从山东到新疆,许晓艳的选择越来越偏远。可实际上,他们看不到的是,她的舞台,越来越大:连续两年参加了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巡回宣讲团,辗转新疆、陕西、河南、山东、甘肃、北京等40余所高校巡回宣讲,还作为新疆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团中央主办的“相约西部·责任与梦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络对话、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十八大精神网络座谈、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表彰暨学雷锋座谈等活动。今年5月4日,作为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她参加了全国各界优秀青年座谈会,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这正如2013年4月25日,许晓艳在“西部十周年巡回报告会”上演讲时的开场白:“你只看到我表面的寒酸,却没看到我心底的光环。你有你的怀疑,我有我的坚持。你可以轻视我的付出,但未来会证明我的价值。志愿服务也许是场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笑得漂亮。我们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为自己代言。”
  开朗干练,热情爽快,这是晓艳;悠远诗意,浪漫空灵,这是晓艳;敏思善感,多情脆弱,这也是晓艳……在木垒这片心灵原乡,她与木垒彼此给予,她绽放着自己的才思,将人生最美的岁月留在西部,木垒给了她地母般坚实的拥抱。她与生活彼此凝视,让西部的旷远见证自己的成长,青春,便也显得如此富丽,充满回响!
  责任编辑 董颖
其他文献
日本共同社14日援引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当天公布的消息称,13日正午时分至晚上7点左右,俄罗斯海军16艘舰艇通过北海道宗谷海峡向东驶往鄂霍次克海方向。14日早上5点左右,中国海军5艘舰艇也驶过同一海域。“中国舰队通过宗谷海峡,这还是第一次。”7月14日,日本防卫省这样向日本媒体记者描述中国舰艇编队的行动。有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此举有着较为重大的战略意义。中俄举行联合军演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便引起
期刊
每年夏日的毕业季,都会有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既没走向继续深造的知识殿堂,也没有赶往繁华现代的东部沿海,而是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去往志愿服务新疆边远艰苦基层的道路。西部计划服务新疆专项志愿者是他们共同的名字。自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以来,西部计划已走过整整10个年头,相继有8226名大学生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奔赴“大美新疆”这片热土上。  一定会有人不解,为什么放
期刊
原本并无劣迹、事业总体顺利、生活正常运转的一个40多岁的成熟男人,为何会仅仅因为“没车开憋得慌”,而冲动到盗车杀婴?他心中的魔鬼究竟从何而来?  4个月前,发生在长春的盗车杀婴案震惊全国。7月9日,该案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凶手周喜军的请求轻判的情节及其自述的作案时的心理活动,再次引起公众议论。  之前,周喜军称得上位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不比谁过得差,并且有着堪称骄傲的过去——部队副团职转
期刊
原本家人希望他留在青岛做个老师,但如今他不仅自己扎根西部,还把母亲和姐姐也相继接了过来  新疆,在很多内地人听来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六分之一的国土对更多人来说其意义只在于16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大漠荒滩、戈壁草原、绿洲盆地、四季雪山……更多的时候只是武侠小说中一段书剑恩仇的背景。  “我家在新疆”,在相当一部分人听来似乎是充满了大漠孤烟的凄凉,而对于山东小伙张振龙来说,新疆不仅代表着大学毕业的第
期刊
最近,广州公安接到的一宗离奇案件,成为公众话题——广州芳村金道花园小区林先生养的一只杂种公狗与小区内的一只纯种母狗交配后,母狗的主人报警,称公狗强奸了母狗,要向林先生索赔10万元。  30多年前,很多人连肚皮也填不饱,也就少见养宠物狗的市民。随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一些市民纷纷养起宠物,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也不断为保护小动物和他人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职能部门在面对这些“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时候,
期刊
她已经习惯了漫天黄沙的天气,并从心底里喜欢上这片大漠,还有热情好客的于田人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实施整整10年。10年前,刚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骆洪梅参加了第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新疆于田县服务;10年后,34岁的她仍然坚守在大漠,任和田地区于田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并已结婚生子。  人生能有几个10年?这10年,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青春、最宝贵的年华,然而,骆洪梅,这位河北
期刊
中国画坛的名家很多,与多数画家不同的,霍春阳先生极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和自身的修炼,崇尚中国古代静、虚的哲学思想,善于从宇宙观和艺术精神的角度观照人生,以冲和安详的心态表现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直觉,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心手合一”的境界。或许,以东方文化精神修炼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已经深入到霍春阳的骨髓之中。  人生理想:  “不画画,宁可死”  1946春,霍春阳出生于河北保定清苑的一个没落乡绅
期刊
一个人真有信仰,就不但会有底线,而且具有境界。一个民族真有信仰,则不仅有凝聚力,更有持续性  2013年5月16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易中天中华史》首发式上,著名学者易中天以“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为主题作有关文明的长篇演讲。独特风格、幽默语言,结合以新颖的多媒体手段展现,引来掌声迭起。这部图书共36卷分为6部,最终回答“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这一问题。第一部“中华根”前两卷《祖先
期刊
7月13日,据美日多家媒体报道,已故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即将出任美驻日大使。  作为美国第一政治豪门的后代,在目睹多名家族成员不幸命运后,卡罗琳多年来一直远离政治,直到近几年才在美国政坛崭露头角。对于这一即将到来的任命,热衷西方豪门的日本充满期待,认为这凸显奥巴马对日美关系的重视,但分析人士也质疑毫无从政经验的卡罗琳能否胜任这一重要职位。  日本的局势对于卡罗琳是巨大的挑战。日本虽然是美国在亚
期刊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可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当然,不信宗教的大有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