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灵活生成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三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灵活挖掘学生的动态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效率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化学课堂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灵活应变,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临时设计之中。
  1 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调整
  教学目标是课前预设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有效点燃,预设的目标有时会显示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调整预设目标,生成即时目标。
  比如,有机化学教学中,乙烯的制备实验。演示实验中,我们把3体积的浓硫酸小心加入1体积的乙醇中,振荡后,插上温度计,小心加热。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来检验乙烯的生成,从而得出乙醇能和浓硫酸在加热至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但细心的同学发现,浓硫酸与乙醇在加热过程中,液体由无色慢慢变成褐色了,而且越变越深,近乎黑色。有同学马上就举手提问为什么。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分析,不予理睬,继续去强调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就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成长。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肯定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优秀品质,表扬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乙醇属于有机物,浓硫酸能使其脱水碳化,有碳生成,因而溶液颜色变深。然后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的乙烯气体中含有哪些杂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有水。其中二氧化硫的存在会影响乙烯的检验。如何一一除掉这些杂质而不影响乙烯的检验和收集。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温习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学习思维得以优化。
  2 预设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得以升华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痛苦。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点拨,错误结论自然明了,学生印象也深刻了。在复习钠的性质时,我对学生提问:钠分别与水和盐酸溶液反应,何者更剧烈?很多学生会脱口而出:水。这个错误的回答源于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之所以太深刻,是因为所有的学生在高一时都观看了老师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甚至有很多学校的学生亲自做了这个实验。钠与水反应中,物质状态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气体生成时伴有嘶嘶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印象极为深刻。而出于实验的安全性,我们又不能给学生演示盐酸与钠的反应。怎么办?我于是引导学生通过书写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质。2Na+2H2O=2Na+ +2OH- +H2↑,启发学生OH-从何而来,学生说是水电离出来。那水电离出来的H+呢。钠在反应中失电子, H+在反应中得电子,变为H,两个H结合成H2。也就是说, 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请问同学,在盐酸中H+浓度大,还是水中H+浓度大。到这,学生都知道,在盐酸中H+浓度大,所以,钠与盐酸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学生似乎焕然大悟了。我们还可以再提问,将2 mol的钠投入含1mol盐酸的溶液中,产生多少H2?按照常规思路,学生应该先判断钠和盐酸,何者有剩余,何者不足,以不足进行计算。但经过刚才的讨论,学生认识到,将钠投入盐酸中,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之后,再与水反应。水肯定是足够的,所以,直接由2 mol的钠参与反应,得1mol H2。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思想不成熟的成长时期。这时学生对事物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字面、现象表征而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其行为往往缺乏科学性。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要有很强的判断性和敏锐性,对学生知识上的偏差进行引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精彩,使教学目标得以升华。
  3 预设的环节可以在生成中灵活增减
  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课堂环境的变化,必然如死水微澜,沉闷不堪。我们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节外生枝的现象,及时应对,灵活处理,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还能促成生成,将这些意外和不确定性变为教学资源,从而推动教学进一步发展。
  在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按照预设,我给学生演示了【实验1】和【实验2】,分析了【实验2】(盐桥双液电池)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式。突然,有学生站起了,挺激动地说,在必修2书里,是将锌和铜用导线连接后,直接放入同一个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才产生了电流。这个装置,锌和硫酸铜溶液都不在一个烧杯中,怎么可以产生电流。不懂!他的表情丰富而生动,同学们忍不住哄堂大笑。但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看得出有不少同学都很困惑。我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我没有急于解释。而是重新又组装了简易装置,即将锌和铜电极用导线连接再连接上电流表后,直接放入同一个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套装置的现象。学生说,太奇怪了,都有电流产生。我请同学再认真观察两组实验中电极上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细心的学生发现单液电池中的锌电极上有不少铜析出,而盐桥双液电池中,锌电极上几乎没有铜析出。为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达成了共识,两个装置都满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都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单液电池中,锌直接与硫酸铜溶液接触,锌与周围直接接触的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造成了能量的浪费。所以就能量的转化来说,盐桥双液电池,转化效率更高!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思考,细心观察,热烈讨论,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理清并巩固了电化学知识。当学生遇到今年广东的高考题33题的第3小题:“甲(盐桥双液电池)乙(单液电池)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其原因是 。”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精心预设高质量的教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课堂的“突发事件”,灵活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向提高科学素养的方向转化,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肖丽华.“化学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教学案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3期
  [2] 罗声杰.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J].化学教学,2007,(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把微笑带进课堂,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通过小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愉快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
期刊
回顾新课程改革历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 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
期刊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给语文教学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 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期刊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在里面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地位。《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课标》还明确提出“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可结合化学学科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力求反映最新的化学观念和思想,要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讨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主动进取、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讨论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做好认真充分准备,重视讨论过程的“四巧”,即要巧设问,要巧紧扣,要巧开放,要巧收尾,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讨论;精心准备;讨论过程的“四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
期刊
【摘 要】数学是高中必修课程,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掌握这一重要的工具。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它学科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  【关键词】化学复习;学习兴趣;探究性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象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1 注意实验教学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是创新人才的天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发展总要以创新作为第一要务,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生命力,能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软实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政治;创新;培养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