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点滴尝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由此看出,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读有所得,是目前课改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非常重大。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热情
  一堂好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这个良好的开头就是导语。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所教学课文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进行构思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神圣、魅力和诗意。就语文导语的引入形式来说,一般有四种。
  一是以歌唱的形式导入。在教学《废墟上的召唤》时,一位教师说:“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唱首歌好不好?”学生拍手叫好。这位教师这时卖起了关子:“唱歌可以,可是你们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我唱歌以后你们要对这首歌的主题做简单的分析。”学生满口答应。随后,这位教师唱起了《春天的故事》……歌唱完毕,教师就歌曲主题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互动交流?很顺势地将学生引到了课文《废墟上的召唤》的教学上,不见斧凿痕迹。这样的导语,一方面,学生对语文老师唱歌有新奇感,从而能够认真欣赏和思考;另一方面,首歌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关联,能够与课文的教学有机衔接,因而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在上《〈宽容〉序言》一文的时候,一位教师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在把火种带给人类,并向人类传授知识技能与宙斯进行斗争的艰辛历程,从而说明了要想反抗强暴造福人类,往往会遭受很多痛苦,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学生思维的阀门打开后,教师让其举出人类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学生打开记忆的阀门,纷纷讲出了许多中外历史故事。教师迅速归结后说:“秦商鞅变法遭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谭嗣同变法头悬门;布鲁诺捍卫真理被活烧,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遭嘲笑,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贫困伴……”这样的导语,能够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也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一举多得。三是借相关课文的复习导入。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的时候,某特级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举出古人通过描写“亭台楼阁”抒发情感类的文章,各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示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没有借“屋”抒情的文章,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示例:《陋室铭》。)学生通过课前热身后,这位教师设计了以下导语:“刘禹锡对他那间陋室是情有独钟,那间屋子在刘禹锡眼里是“何陋之有?”今天也有这么一间小屋,也有这么一个人对它特别偏爱,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呢?这是一间“空中楼阁”,大家想看看吗?”随后出示了课题《我的空中楼阁》。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对以前的课文进行了复习,又巧妙地联系上了本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四是以巧妙的谈话的方式导入。一教师在“送课下乡”的活动中,在课堂上,自己和学生代表进行了自我介绍后,拉近了师生距离,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事和痛苦的事?不少学生还说出了自己对于“快乐”和“痛苦”这一话题的看法。这时,该教师趁热打铁顺势板书了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使多种资源呈现出多彩和新颖。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烘托点缀,可以使课堂变得多维、立体,为阅读教学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增大课堂容量,还有很多其他的效果。首先,渲染环境,激发兴趣。教学《我的空中楼阁》,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乡村情调的音乐(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营造乡村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特有的美妙气氛。也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乡村风光图片,并配上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乡村的美丽。之后,可让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欣赏下载的配乐课文朗读,使其感知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增加多维效果,让教学丰富多彩。在教学马丁路德·金演讲的《我有一个梦想》时,可向学生播放下载的演讲视频和白人虐待黑人的图片。让学生比较感性地感受到当时演讲的氛围和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平等,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演讲所产生的效果,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多得,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样,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不光呈现下载相关的图片,还可要求学生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不光增强了学生直观感受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要精通语文教材,了解文史地理,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技术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大胆尝试,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遴选、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上出自己课的特色,才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寻找有效捷径,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新课程要求在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到提高。如何才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呢?  1.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
我们知道,一篇富于感悟力的文章,往往蕴含作者独特的心志,有别人感受不到的深刻体会,给人与思想的启迪,甚至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反观中学生的一些作文,平铺直叙,就事论事,议论不深,鲜有深刻的体会和见解,难有亮点。究其原由,主要是学生作文只停留在“感触”而没有“领悟”。这是作文感悟力缺失的体现。实际上,学生作文基本上说是感悟之作。不过因为有“感”无“悟”或“悟”而不深,就无法作更深入的探讨。要使学生
本文主要从“四疑”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四疑”数学教学的注意环节以及实现“四疑”教学的实践等几个方面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究。  一、“四疑”数学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何为“四疑”数学教学?课题组提出:“自学设疑,交流生疑,互问解疑,应用升疑”的十六字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衔接。学生为主体这不难理解,何为教师为主导?我们将教师为主导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共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