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合唱的思想政治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中重要教育内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丰富和创新形式,才可以提升教育效果。合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群体艺术,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国庆七十周年广场合唱训练为例,从完善基本功训练、精细落实乐谱、建立审美体系、强化情感表达四个方面,阐释合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合唱;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17-03
  【本文著录格式】谭嗣钰.新时代高校合唱的思想政治功能实现路径研究——以国庆七十周年广场合唱为[J].北方音乐,2020,06(12):117-119.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工作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创新手段,合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前,在校大学生已经是“00”后(2000年及之后出生)。他們成长于高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思想上与80、90后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需要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方法开展合唱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国庆七十周年广场合唱训练状况分析
  201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中,共有3000余名首都大中小学校师生参与天安门广场合唱活动。合唱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两侧面向天安门观礼台方向,进行17首歌曲的合唱表演。歌曲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红色的、爱国的、主旋律歌曲,有《我们祝福你的生日,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属于中国》《北京欢迎你》《时代号子》《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都是追梦人》《走在小康路上》《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不忘初心》《乘风破浪再出发》《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国庆广场合唱表演师生人均训练时长累计360小时,校内集训30次 ,联合训练13次,天安门模拟彩排3次,最终完成任务。
  二、合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基本功训练
  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如果要完整地表达歌曲情感和内涵,都需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因此,开始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声音的专业训练。特别是红色、爱国和主旋律歌曲,为了表达坚决果敢的决心,演唱时通常需要较大的力度和音量,营造出气势磅礴的氛围,因此,演唱者本人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基本功就好比一栋大楼的地基,虽然看不见,但对整栋大楼的稳固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果想要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声乐教师一定要将声乐理论和声乐术语有机结合,并且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的传递给合唱团的学生。如歌唱者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器官等。很多人说,嗓子好是天赋,尽管天生嗓音好坏有一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训练。意大利著名歌剧演员贝尔纳尔地教授说,他的歌唱嗓音是人造的。他指的是,只要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通过本人刻苦顽强的训练,就可以掌握一套科学方法,嗓音也可以越来越好。
  1.歌唱呼吸训练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唱歌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和进行呼吸器官的发生基础训练是歌唱者的基本功,直接影响歌唱水平和质量。在歌唱的吸气时,需要横膈膜下沉,肚子向外扩张,胸腔的体积才可以增大,肺活量才可以提升。呼气时,逐渐放松横膈膜,让其恢复自然状态。唱歌时,横膈膜应当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训练时可使用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和慢吸快呼等方式进行交叉训练,提升横膈膜的灵活性。在呼气时,也可发无音高的si,找到歌唱时横膈膜的紧张感。
  2.歌唱共鸣训练
  人与人彼此交谈和舞台需要用的声音艺术,都需要有共鸣。在语言交流时,共鸣使用的程度不重要,只要将信息传递清楚即可。但在一些合唱作品中,必须充分利用人体腔体,要达到一定的音量才能达到震撼人心、鼓舞气势的作用,体现出果敢、坚毅的音乐形象,展现作品的魅力。合唱中头腔共鸣最为重要,头腔共鸣训练主要通过闭口哼鸣的练习得到高位置,统一的高位置可以使合唱的整体感大幅增强,在吸气时要注意口腔保持打哈切的状态,放松并打开喉咙。
  3.视唱练耳训练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基本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有效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乐感、音乐敏感性和音乐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音准的准确性。在训练时,首先可以采用模唱训练和演唱自然音阶或半音阶,使学生建立对音准的概念和感觉;其次,可采用国际流行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如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强调自我体验,在游戏中快乐的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乐趣,去除了单板的灌输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二)精细落实乐谱
  乐谱所包含的所有信息不仅包括音符和节奏,还包含速度、表情记号、强弱记号、连线、升降号等。这些信息都包含作曲家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乐谱所包含的信息是演唱和识谱中需要重视的细节。   1.乐谱表面内容
  乐谱表面的内容是指演唱者一看就能明白并且稍加练习就可以做到的部分。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首先看见的是标题,随后是作曲和作词和表情记号,如强弱记号。在此过程中,指挥需要向合唱团员讲解作品框架和内容,使他们建立起对音乐整体横向关系、词曲关系和声部旋律等基本信息的初步印象。
  2.音乐要素分析
  乐谱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需要细致的分析音乐各种元素。如曲式、段落和乐句之间的关系;和声进行与作品结构的关系;各声部之间力度变化关系。从宏观到微观,通过各类要素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作品的情绪,进一步理解作品,准确地表达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
  (三)建立审美体系
  1.音响审美体系
  艺术的发生、发展在于追求审美的愉悦。音乐艺术实践所指向的三大环节——创作、表演、欣赏,无一不以审美为归宿。而作为听觉的艺术,音乐又因其自身物质材料的特殊性决定听觉的审美诉诸于音响形态的必然。在音响审美过程中,主题对作品动态、结构把握,对寄托于其中的情思、内蕴于深层的意味的体验,都是基于音响形态的感知。也就是说,音响形态不是纯粹的乐音动态的集结,也不是剥离情感后支离破碎的声音现象,他是情感意向的载体。在演唱歌曲时,不仅需要把声音强弱表达出来,还需要将歌曲的内涵、背景和情感注入到声音里去,形成歌曲音响。“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在音乐领域,音响审美依托听觉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结构。只有注重审美培养,才能唱出符合作曲家音乐形象的作品,对音响形态创造进入深刻的审美意境。在教学中,如果把目光仅仅集中在告诉学生哪些音轻、哪些音重,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表现力也显得不足。因此,只有发挥听觉主动性,音乐表现才会趋于完善,逐渐建立审美体系。如在演唱歌曲前,需要将优秀范唱放给学生听并进行讲解,不断开发学生的听觉认知能力。如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乘风破浪再出发》等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歌曲前,可以听军队合唱团所演唱的此类歌曲,因为军队的特点就是整齐划一、铿锵有力。
  2.旋律审美体系
  纵观国庆七十周年广场合唱演唱的歌曲,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作曲家通过不同时代和事件創作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有的慷慨激昂,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属于中国》《乘风破浪再出发》《歌唱祖国》;有的歌曲清新婉转,简约流畅,如《北京欢迎你》《时代号子》《我们都是追梦人》;有的歌曲情深意重《我爱你中国》《今天是您的生日,中国》《不忘初心》。歌曲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演唱前需要深入了解创作背景,建立旋律表达审美体系。
  3.节奏审美体系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体现着时代的节拍。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创作歌曲都具有有力、整齐的2/4拍节奏。象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决心。如《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有很多歌曲赞美祖国美好山川,歌颂伟大祖国和人间真情,节奏大气舒展,如《我爱你中国》。进入新时代,很多歌曲具有轻松现代的节奏特点,如《我们都是追梦人》。
  (四)强化情感表达
  一部合唱作品,是作曲家自身生存状态的对外投射,现实世界和心理状态相关联产生的情感表达。它也是人声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合唱作品的表现内容和精神内涵。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曾这样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我国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要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如果歌者没有分析、理解、感受和表达歌词的能力,纵然有副好嗓子,词曲背得很熟,也会因为唱出来的歌声很冷静、很平淡,就不感人,也就达不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充分的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一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十分重要。
  1.了解作品背景
  演唱者需要充分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曲家、作词家想要通过这部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充分了解这些重要信息,演唱者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情感,和作曲家和作词家产生心灵上的链接,同时与听众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如《我爱你,中国》,作曲家以一个海外游子的视角,通过回忆祖国魅力河山、精神等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倾泻出海外儿女对祖国满腔制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演唱时,脑海中需要有画面感,才可以将爱国主义情感演唱准确,打动自己也才能打动观众。
  2.理解歌词内容
  声乐艺术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语言是演唱和歌曲的基础。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一样的地方除了人声的美妙之外,更重要的是歌曲有歌词,可以与听者交流产生共鸣。要达到唱歌吐字的准确清晰,在演唱时,不能仅仅关注音符,还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仔细的研读,弄清楚歌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在此过程中,将歌词意境融入到自己内心。由此可见,演唱一首歌曲时,只有充分明确了它的内在含义,才能通过声音、神情和肢体动作表现歌曲音乐形象。对歌词内容挖掘越深,表现出的音乐形象就越准确。如果只是平淡地将歌曲唱出来,不加入情感处理,那样的歌声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演唱者演唱时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在歌唱中,时刻离不开对词意的深刻理解。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要理解什么是希望的田野,歌词中写到“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这些歌词在字面上都不难理解,但是要真正地融入内心就需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家乡,就像每个人都在歌颂自己的家乡。这样才能够唱出歌曲所需要表达的情绪,做到情达词意和曲达词意。
  3.深入开发想象力
  黑格尔认为:“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对于合唱演唱也十分重要,歌唱者就必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培养和训练成具有丰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人。在练习跳音或者快节奏的歌曲时,想象乒乓球落地时的声音,短促、干脆有弹性;在练习长音或者演唱连线比较多的歌曲时,脑海中可以想象正在用笔画一条线,并且在画的过程中不能断。如在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词中写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演唱时应当表现的音乐形象是赤字的爱国心。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离家数年归国的游子,在外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盼望回到祖国怀抱。想象只有符合歌曲中的形象,才可能打动听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隐形教育的合唱开展路径还需要深入挖掘,使合唱更高效地对思政教育产生积极作用,实现外在规范与内在约束的相互统一,为学生奠定扎实和正确的价值观。合唱满足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琴琴.论合唱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独特作用[D].太原:山西大学,2008.
  [2]李乐.从高校合唱教育的开展看我国合唱的现状与发展[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3]刘敏,乔万敏.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东岳论丛,2007.
  作者简介:谭嗣钰(1987—),男,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现在在中央财经大学工会就职,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校园文化建设、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广西天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传统天琴与当地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与当地的宗教、民族信仰相连,它与神、人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天琴要面对的是生存情景的转变,从当地宗教中必不可少的一件法器,转而成为一种表演乐器。本文从情感能量角度出发分析天琴的两种传承模式,旨在提高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情感能量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天琴;情感能量;非遗保护 
期刊
【摘要】想象是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可以使心中的形象随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千变万化,斑斓不绝,而“随想曲”便是音乐中自由表达想象的一种音乐体裁。随着作曲家的一念一想,展现在听众眼前的音乐形象也随之变幻万千。本文试以储望华的钢琴独奏曲《新疆随想曲》为例,浅析该曲演奏中所塑造的各种意象之形。  【关键词】新疆随想曲;音乐形象;意象之形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产生的一种兼具“诗歌”与“音乐”双重特征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内涵和独特性的审美价值,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作品旋律优美、词曲融合、和声丰富、伴奏效果突出,由此被称为是“艺术歌曲之王”。基于此,本文以优秀艺术歌曲《魔王》为例,在简要分析《魔王》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艺术特征,继而结合个人经验总结了《魔王》的演唱方式,由此深化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特征的认识,为更好地处理和
期刊
【摘要】和声是德彪西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丰富色彩效果的和声显示了其发展和摆脱传统功能和声体系的迹象,是分析其作品风格特点、深入理解印象派音乐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牧神午后》的和声特点研究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其使用的和声材料、和弦结构、和声进行方式和调式调性几个方面的剖析,分析出其注重和声横向的游移变化,进一步归纳出和声几个主要的特点,并揭示了和声作为印象派作曲家创作中所使
期刊
【摘要】《霞光》是周文中先生受到中国人文画的影响所创作。作曲家用精湛的作曲技法描绘了一幅光影渐变的色彩。笔者将从多个角度简析周文中先生在作品当中的色彩变化与音乐表达。  【关键词】周文中;《霞光》;作曲技法  【中圖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03-02  【本文著录格式】杨佳祺树影霞光重叠深——周
期刊
【摘要】《阿莫尼惹》作为凉山彝族叙事长诗及哭嫁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旧时期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性别观念,更是凉山彝族人民生活的历史写照。各地区所传唱的歌词内容大同小异,但音乐旋律却有着明显的即兴性。本文主要从其文化背景着手,以云南小凉山地区的《阿莫尼惹》为举例对象对其进行音乐本体上的探析。  【关键词】凉山彝族;叙事长诗;《阿莫尼惹》;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7 【
期刊
【摘要】惠来渔歌是当地海岛渔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形成的独特民间歌谣文化,是揭阳市已近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遵循高职音乐课程教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等前提下,建设渔歌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的项目导引式、开放式、互动式、融合式等优势,通过对工作室精准定位、促进内部生成化学习、工作过程导向、动态运行机制等措施,推动渔歌文化融入到高职音乐课程教学中,在特色化教学的同时为保护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乡风文明建设做出
期刊
【摘要】二人转是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间艺术,文章从市场化角度梳理了二人转萌芽、发展、体制化、市场化四个历史时期,揭示了各个时期的市场化特征,在此基础是上以开原市某艺术学校为例,分析了该校以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通过个案研究更好地传承二人转艺术。  【关键词】二人转;市场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教育已经在我国有了蓬勃发展。从最开始的文化课在线教学到现在技能性课程也可以进行在线教学了。打开电脑、电视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在线钢琴教育广告,扫二维码还能免费送节试听课。这让诸多家长趋之若鹜,试想一个既能解放家长的空闲时间又能保证课后辅导不耽误的状态怎能不受欢迎呢?现在也不仅仅是在线教育机构单打独斗了,许多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联手合作,高校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优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音乐教育改革凸显了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前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应重视幼儿文化启蒙教育,以幼儿为本,用带有民族音乐元素的动漫音乐开启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之旅。民族音乐教学三维目标,要从教学方法上探究适合幼儿的民族音乐教学,以确保民族音乐教育顺利进行。  【关键词】动漫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三维目标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