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理论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Wiki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教育领域中Wiki技术应用尤为突出,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与协作性为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支持,然而Wiki技术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旨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Wiki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教师在应用Wiki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Wiki;教育心理学;多元化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5-0081-03
  
  一、Wiki概述
  1.Wiki简介
  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在波特兰创建了第一个Wiki系统,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通过简单的标记语言来创建和连接一组网页的社会计算系统。在最初的定义中可以看到Wiki;可以允许每一个用户通过简单的标签式的语言来创建网页内容。在随后的发展中Wiki不断扩充着系统的功能。2001年吉米·威尔士与其他的合伙人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Wiki百科全书Wikipedia,截至2010年6月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语维基百科已有325万条条目,而全球所有27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1550万条条目,总登记用户超越23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9.1亿次。
  2.Wiki在教学中的特点
  (1)方便的信息呈现
  在Wiki中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利用其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便的呈现出所要表达的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在某一栏目中创建新的页面以布置新的任务,呈现新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模块化的链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在Wiki中页面是以自组织可增长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教师或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栏目,在栏目中可以任意添加页面以及链接。在编辑内容时支持可视化的编辑方式,只要按照简单的要求就可以呈现出丰富的内容。
  (2)提倡集体智慧
  在目前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协作学习被看做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而得到推广,利用Wiki学生可以对同一内容进行修改,共同针对某一文章或者课题进行协作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利用网页来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活动中有了学习者的参与、有了共同的协作精神,Wiki提倡一种新的思想,即知识的共享。
  (3)丰富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
  Wiki不但支持内容的呈现,用户还可以上传各种各样的附件,为每个页面提供不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平台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建立的图书馆知识库,首先传统的知识库与用户缺乏互动,不能为学生提供如推荐资源,资源报错,发布学术新闻等的功能,造成大量的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1]其次知识的共享性比较差,因为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知识资源,如果将每个用户的资源收集起来,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再次缺乏分类的多样性,多数的图书馆都是按照传统的科目进行分类的,不能反映现实的需要。最后传统的知识库缺乏个性化的空间服务,例如学生不能建立自己的收藏、标引等信息。利用Wiki技术的特点,我们所建立的资源共享平台不再是单单关注知识的存储,更重要的是如果使用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群体化的反思功能
  Wiki是以个社区性质的网络工具,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超链接看到其他学生的写作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一种评价式的学习。如写作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某篇作文进行集体的评比,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独特的视角对文章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增加了每个人发现问题的能力。[2]而且经过证实,这种社区化的工具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师的每个任务,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Wiki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Wiki应用于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一个协作式学习的平台,协作学习可以看成是多个人为某一目标共同参与学习,在同学们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时候不能够将其看成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合作学习,其中更多的是学生们之间的一种语言交流,或者思维之间的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同伴们的交流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尊重别人,逐渐从自我的意识中解放出来,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解放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是一种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忽略了这一点,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的心智受到了摧残,教育出的学生普遍缺乏情感,这也正是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原因之一,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目的是使学生更早的进行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进行社区式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智商,更提高了情商。Wiki技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起了众多教育者的注意,利用Wiki提供的平台学习者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成果进行评价,或者是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相互交流。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为社会建构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强调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强调语言活动在人的心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青少年是通过参与和有知识的人的共同活动,在做中学习的。[3]因为活动驱动了对话,在对话中思想自然而然发生变化,发展因而相应发生。这正是维果斯基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因素:活动和语言。维果斯基还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之一是人所特有的被中介(语言符号)的心理机能是不能从内部产生的,它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与交往之中,然后通过这种外在的、社会的、集体的活动转化成人内部的心智机能。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发展源于语言的交流与社会化的活动。基于Wiki技术的教学方式正是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首先是学生们置身于一种教学情境中,自由的进行探讨活动,在活动的进行当中又有语言的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不断地反思,促使学生将知识、语言内化为自身的心智。维果斯基也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社会环境是教育过程真正的杠杆,而教师的全部作用则可归结为对这一杠杆的管理。
  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产生的社会建构主义学说更是强调了学习是一种社会化的建构过程。与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不同,社会建构主义更加强调语言以及群体的交流活动。罗伯特埃德加也形象地比喻称:“皮亚杰面对的是PC机,而维果茨基面对的是万维网”。[4]
  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语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发表的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接受的客观知识,即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接受方能成为客观知识;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化了的,再建构的客观知识,即使客观知识获得了主观的内在表现;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如今建构主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主义本身对知识以及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细节看法不一,这源于人本身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概述去判断不同类型的人是如何学习和如何构建自己整个心理价值体系的。但是建构主义理论至今已经对学习有了几点共识,其中四个方面是:第一,社会性的互助有助于促进学习。第二,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环境之中。第三,强调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第四,强调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应当更加注重过程。图中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如何利用Wiki进行学习活动:
  三、教师利用Wiki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决定学习活动的成败,例如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兴趣以及爱好制定学习活动的内容,另外据普遍反映新奇性以及可做性任务对学生的吸引较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置身情景中。利用Wiki具有广泛的资源支持的特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关于学习内容的资料,或者提供一段视频让学生对任务有所了解,同时所呈现的资料应当是启发性质的不单单是陈述内容,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欲望。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这对广大教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第二,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与控制。任务进行的时候也是学生交流思索的过程,教师应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去,避免某个学生不断发言的情况,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对所进行的任务提供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利用Wiki的版本控制功能,观察每个学生的留言或者修改情况,注意搜集新的观点以及新的想法。
  第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后的反思,利用Wiki的虚拟协作环境学生可以避免在课堂上被单独评论的尴尬局面,因此应当对每个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赞扬新思想,新见解,纠正片面的见解,不能只注重表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发展提高。帮助学生区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使其自身的语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注意对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充分发挥Wiki技术平台的优越性,针对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整个教学实践。
  四、结束语
  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单单用一种技术或者理论很难囊括教育的全部,教师应当关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用教育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目前来说,教师普遍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不是很多,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障碍之一。因此,必须逐步普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使学校和教师尊重、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心智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邹丽红.Wiki在高校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
  [2]伍维平.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英语教学研究,2009.
  [3]高文.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
  [4]杨莉萍,叶浩生.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2003.
  [5]兰小媛.维基在图书馆应用的实践及前景[J].图书馆杂志,2006.
  [6]高洁,马启龙,王静.Wiki的传播特性及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
  (编辑:隗爽)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是以骨的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OP发病率的上升,OP已经成为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文章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给北部湾经济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
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延伸”邢海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延伸”,即在企业的内部,由做好生产经营中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用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政治观点,对大学生施加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使之具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品德。在新经济时代下,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新的思想、
“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为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或主观真实为基础条件,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电力集体企业纷纷组建了集团公司,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越来越激烈的电力设计、建设市场同业竞争。虽然各电力集团公司在积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在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成果管理是较为繁琐的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我院是如何通过使用信息系统对教师各类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化管理,方便教师进行个人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VD)营养状况及其与肌力、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分析某40岁以上查体人群增龄、VD水平与肌力及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维生素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将所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规
摘 要:本文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为例,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并从网络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协作学习情境、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指出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设计;协作学习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3-0078-03    一、研究背景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