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思维推进深化改革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作为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法治思维的形成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此时代背景下,只有培养与发展合法性、公平性、控权性思维,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法治思维的全面普及,达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目标。本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思维展开探究,结合其现实意义,就推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整理相应对策,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改革;法治;思维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础,为更好地达成富民强国战略,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被提上议程。不得不承认的是,就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受到多元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国民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等多方面的影响,改革工作的开展正式步入关键时期。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工作道路异常艰辛,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秩序,推动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动国家法治现代化,务必要坚守依法治国的信念,以为党和国家事业良好发展提供持续、全面的制度保障。应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改革与发展,将法治思维作为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核心要素。
  一、法治思维内涵
  1.改革合法性
  改革合法性是指在全面深化改革期间,应将现有法律依据作为参考凭证,并灵活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对改革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科学判断。在长达30余载的改革历程中,部分法律法规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当下的基本国情,甚至会延缓改革进程,阻碍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部分改革工作无法完全依法实施。这种现象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法律体系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针对“良性违宪”、“良性违法”类举动决不能容忍半分。这些举动均会对法治建设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会阻碍法治改革的实施。基于此,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强调,要做到改革大于有法可依,改革工作的开展,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以确保其合法性。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若发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或不符基本国情时,则应选择以法治的方式进行处理,遵循法律立、改、废、释等程序,实现对法律法规的调整与完善。
  2.改革公平性
  改革公平性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应建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需妥善处理好现实的社会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良好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以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均能从改革工作中受益,以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实现整个国家与人民的协调发展。为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落实,不仅要充分考虑经济市场各主体间平等交换资源等要素,还要关注民生,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态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全人类公平正义。公平、公正、公开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涵,也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改革工作的自重目的,同样是追求公平、公正。随着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断落实,人们只有懂得灵活运用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处理、权衡好各利益主体间的社会关系。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价值感,以充分体现权利、机会、规则等多方面的公平、公正,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与社会氛围。
  3.改革程序性
  改革的程序性思维是指改革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规范、系统、公平、透明的程序规则,将改革过程中体现的利益冲突与价值衡量,通过合理转化,使其以法治程序的形式实现诉求的表达,以实现多元利益结构有序化的法治现代化目的。事实上,既定程序对各利益主体发挥的约束作用和保护作用都是一致的,依照程序来处理工作,就算最终得到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正是因其公平、透明的特点,所有的不满都会随之化解。由此看来,所有的改革难题均可借助正当程序得以解决,无论是化解矛盾亦或是作出决策,均按照程序法治的规则来。通过程序化过程,促进改革工作的有序落实。在十八大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同样提到了程序的重要性,其要求重大决策务必要经过“公众参与、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公平性与透明性,明确各参与者的责任,从根源上杜绝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
  4.改革控权性
  改革控权性是指全面深化改革期间,应具备一定觉悟,能够自发性地遵守相关规定,执行公共权力,在法律制度的允许范围内,合理运用自己掌握的权力。从定义上来看,权力表示的是对人力、物料资源的控制与支配,其自带扩张属性。在缺乏合理引导和有效规范的情况下,绝对的权利会引发腐败等严重后果。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阻止权力的滥用,杜绝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发生。针对公共权力问题,任何法律未明确授权的部分,均应判定为不得行行使。改革工作的实施,旨在借助法律制度的调整与改良,实现对权力的合理配置,赋予其约束性,以确保公权力的规范运用,同时提高监管力度,使其始终在法律允准范围内运行。另外,为更好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撤销政府对市场的绝对掌控是很有必要的,全面杜绝垄断现象,通过赋予政府有限性的权利,来提高其职能的公益性,将资源配置的权力重新交还给市场。政府制度及权力体系的改良与完善,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只有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运用改革成果,对滥用职权的现象与行为绝不姑息,严惩不贷,才能彻底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造福于人民群众。
  二、改革的法治思维策略
  1.科学立法
  众所周知,完善的法治体系是改革工作推行与发展的根基。深化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法治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要去去其糟粕,保留精华,将其中不合常规、不符国情的法律法规转变为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利于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法律法规,这才是改革的真实目的[8-9]。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科学决策力,其作为优秀改革者务必具备的特点,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法律允准范围内开展的,也正因如此,法律法规的变更同样要做到遵纪守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应尽充分满足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的要求,以确保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针对体制机制的调整与变更,务必要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等法治价值观之上。比较常见的需要变革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在推行时,仅作为部分部门或部分群体的利益保护伞,或拓展了部分部门的权力范围等。这些均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拦路虎,一经发现需立即根除。同时,应对立法规范进行调整与完善,坚持立改废并举,以保障理发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利用优质的法律来实现改革工作诸项事宜的统筹与规划。不仅如此,深化改革工作还应严格遵守法律授权程序,以实现恶法的合理变更。根据我国宪法第89条内容:部分突破现行法律的改革试点,需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授权后方可进行,以确保改革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2.严格执法
  成功变法后,相关法律法规的顺利落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在相关法律法规推行过程中,一旦遇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恶性事件,绝对给予严惩,绝不姑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相关工作的执行者,更要充分运用自身职能,坚决拥护法律法规推行工作,严格执法,以塑造优质的政府形象。在开展法治改革的各项工作时,要致力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应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实现对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法规的不断改良。推行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严厉打击法外权力,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工作思想。同时,应加快推进政府执法体质改革进程,合理配置人力物料资源,以提高人力物料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推进综合执法,致力于妥善处理执法体质全责脱节等系列问题。不仅如此,还应注重加强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对行政权力的监管力度,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做到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履行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法治政府的建设工作,为变法后法律法规的顺利落实创造有利环境。
  3.公正司法
  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是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根基,也是营造优良司法环境的重要条件。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灵活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妥善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减少冲突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司法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为人民群众和各方利益提供司法保障。首先应不断强化司法服务的针对性,提高其办公效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资本市场的不正风气和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保障体系,为市场和谐稳定运行提供长效保障,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石。其次,应妥善处理好维权纠纷及各类矛盾冲突,善于利用宽和并济的方式来为维护社会安定。针对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严惩不贷,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为黎明百姓安居乐业提供可靠保障。同时,通过司法审判强化法治宣教力度,强化公民法律法规意识,全面普及司法教育,促进社会道德诚信建设。推动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使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获得圆满解决,争取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局面。大力支持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依法终结办法,推推动涉诉信访进入法制轨道。另外,应不断完善便民黎明诉讼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司法办公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使民群众对司法纠纷解决结果绝对信服。
  4.全面守法
  作为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全民守法是改革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宣传,合理引导,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为其塑造积极、全面的法治观念,促使其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意识,懂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知法懂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友好的社会氛围,是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落实的关键,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有关法治体系建设、法治能力现代化的宣教,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认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全社会依法守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要坚定群众的守法意识,只有人人守法,才能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法治环境。应倡导全民诚信友善、知法守法的社会风尚,纠正“法不责众”等错误思想观念。所有人均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享受自身合法权益,履行个人义务。同时,有必要强化群众的用法观念,每一位公民均应自觉遵守履行法律法规,并将其作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的基本准则。只有全民法治意识及法律运用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法治思维的普及与推广,为法治现代化深化改革添加不竭动力。
  三、结语
  综上,法治现代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落实也并非朝夕。新时期,法治思维的普及与推广,是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法治能力的关键。今后,有关该课题的研究仍需继续跟进,为不断加快法治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金钊“. 法治改革观”及其意义——十八大以来法治思维的重大变化[J]. 法学评论,2014(06).
  [2] 张维迎. 我们不能被“乌合之众”所引导[A]. 吴敬琏,等.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与应对之策[M].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129.
  [3]陈界亭.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01).
  [4] 郑永年. 没有知识体系的中国怎能强大? [J]. 吴敬琏,等.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与应对之策[M].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35, 38.
  [5]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 - 11 - 18( 1) .
  [6] ]陈金钊. 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 2) : 77 - 96.
  [7]刘丹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235.
  [8]江必新.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M].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162.
  [9]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稳定保驾护航[N]. 广西日报, 2014-4-17.
  [10]茅于轼. 中国离一个世界大国还很远[A]. 吴敬琏,等.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与应对之策[M].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41.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理论创新工程,编号:16cx06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描述三个案例片断,分析了体验性教学的作用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体验;思维;分享;表演;情景  案例描述:  案例片断一:《人生难免有挫折》中第一小节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了解挫折的含义及造成挫折的因素多样性,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设计了感悟挫折,教师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挫折图片:地震、大风暴、泥石流、干旱造成的挫折;踩踏事件、失业、战争苦难等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我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离退休职工队伍也呈逐年增长态势。离退休职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我们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做好服务离退休职工的工作。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 服务; 管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整个社会离退休职工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离退休
期刊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各种智能终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成为新的阅读平台。其中,移动新闻客户端就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新闻阅读应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门户网站所开发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在下载量和受关注程度上都名列前茅,这与整个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独特优势有密切关系。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存在着哪些问题?有无对策可解?这些疑问正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民政工作,因为民政工作将老百姓与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工作。在当前开展的民政工作中,街道民政档案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街道民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还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大力推进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关键词: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
期刊
摘 要:教育,作为博物馆最基本职能之一,己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职能。在我国,博物馆教育己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发展最为迅速、成就最为显著时期便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博物馆宣教工作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入手,就新时期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发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宣传教育职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
期刊
内容摘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章结合双龙煤业近年来在依法治企进程中的经验,提出了实现依法治企的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新常态;依法治企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
期刊
一、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学生自然会对它们感到陌生、有距离感,而我们一旦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情绪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历史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将更加注重信息、知识、才智和持续性发展战略,企业的管理者需认识到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激励机制设立必须着眼于收益分配的长期性与激励力度;重视委托—代理关系的重复性博弈;注重对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本;契约;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期刊
摘 要:瓷器是由陶器发展演化而来的。人类在原始社会便能制陶,直至汉代发明了釉料,人们将陶器表面饰以釉,原始瓷便产生了。 本文主要论述瓷器使用磨损痕迹在瓷器鉴定中的作用,探讨瓷器鉴定理论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瓷器;痕迹;鉴定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需要被运输和销售,进而被使用、损坏、丢弃或埋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每个高校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组织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又是高校的生命。本文着重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的概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处于“新常态”,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也面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