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朗读\语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zj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重要的手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如何把朗读训练与培养学生语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呢?下面结合《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初读自学,感知课文的整体
  
  新课开始,我要求学生首先带着以下问题边读边思考: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2)课文围绕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有哪些不同?分别画出相应的段落。
  (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按照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线索来概括)。
  (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到课文是围绕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的榕树”及“百鸟欢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之情,又通过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2、细读理解。感知课文的语脉
  
  课文的第二段描写了大榕树的大、美、生机勃勃的特点。采用了静态描写,描写得有声有色。教学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朗读时分析、理解:
  (1)作者是怎样观察大榕树的?
  (2)从哪看出大榕树大、美、充满生机的特点?画出有关的词语。
  (3)面对如此美丽、宁静的大榕树,作者会有什么感叹呢?
  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静态描写的词语“树木不可计数、翠绿、茂盛”静态词语,进行创造想象,入情入境。学生在脑海中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榕树美景图,对大榕树热爱之情油然而升,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与作者相同的心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真切地领略到大榕树“大、美、充满活力”的独特风姿,大得枝干不可计数,仿佛许多株;美得让人留连忘返。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新的生命在颤动,显得如此生机盎然,有活力。这样入情入境地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地接受语感训练。
  
  3、品词析句,体会文章的感情
  
  课文第三段,写了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作者在这一处运用了静态、动态结合的方法来描写的。请同学们朗读时带着以下问题理解:
  (1)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时起初周围环境怎样?
  (2)后来有什么变化?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鸟的特点的?
  (4)为什么作者采用静、动结合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静、动结合的方法,勾勒出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群鸟欢舞图”,一幅绝艳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请同学们带着欢快、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作者离开“鸟的天堂”的心情。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思考:
  (1)面对如此美丽的“鸟的天堂”,作者感受如何?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不加?
  (3)从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大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爱越来越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再仔细朗读,品味文章的妙语佳句,欣赏文章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不断加强、巩固,对大自然热爱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仔细品味,既可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又可学到遣词造句的妙处,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年级是学习写字的开始,对写字的兴趣也由此萌发,因此,启蒙教育将对学生以后的汉字学习、书写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基本笔画教学呢?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可以在学生写字前,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向他们讲述姿势错误的危害,直观的图片会让学生很快就有“写字要有正确姿势”的概念。然后再结合图片告诉学生:“手离笔尖一寸高,眼
期刊
在“素质教育”重新拾起的春天,死气沉沉的校园又焕发了生机,操场上又有了矫健的身姿,琴房里又飘起了悠扬的琴声,孩子的脸上又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学生们眼睛里又闪出了亮光。  那是一节自习课,我在教室的走廊里轻轻地走动着,看学生们有没有疑难问题,突然身边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这是我自己设计的报警器的电路图,你看看行吗?”,站起来的学生叫穴海峰,平时上课总走神,作业老不交,是老师们眼里无药可医的差生
期刊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以《纲要》、《标准》和《细则》为指导,以我园《小公民教育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为根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将幼儿习惯的培养和规则的养成演变成形象鲜明的小标志,把游戏融入其中,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自主的快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形成良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我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方面二者整合的探索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以下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不明确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好象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不愿花时间。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用手和笔指着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
期刊
摘要:老师引导幼儿的行为上,应作有针对性的具体细致的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正面教育和引导,幼儿的可塑性很强,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多动;幼儿;可塑性    李阳4岁了是我们小二班的一名幼儿。母亲是个大龄产妇怀孕期患孕期糖尿病等病症。孩子是早产,不到九个月就剖腹产生出来了。李阳小班一入园就跟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样,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你叫他没有反应,一会儿也坐不住,在教室里到处走
期刊
2005年秋我县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具有的实践性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我是参加实验的一名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我采用了一个新的举措,让每个字母都走到孩子们的身边,让每个孩子都来做快乐的拼音字母,让每个孩子都来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我的做法如下:    1、每个孩子起
期刊
教师要落实好教育科学发展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不同,教育的对象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先进和后进之分。哲学认为,先进和后进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是对后进生进行科学转化,善待他们,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怎样才能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们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方法。敬请
期刊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这些全新的家长工作理念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将以往的“教育家长”的重心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要实现家园平等合作,就必须确认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并善于利用这种资源,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双向互动共同
期刊
语文学科是作为一门提高综合性文学素养的学科,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感充分调动氛围的因素。加强语文感染力,促使学生思想与情感共同发展,使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具体实施。让生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教师在教学中才能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轨迹运行,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呢?本人对几年来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