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在纪录片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影视业迅猛发展的中国,纪录片是一个相对低产的门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作的都是说教意味极浓的影片,作品本身不具备任何市场性。但是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问世,这个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许多专家在观摩之后都指出《舌尖上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抄袭了BBC的佳作《人类星球》,而《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则表示这是对国外纪录片的模仿,存在致敬的成分。本文将从视听语言方面入手来对比《舌尖上的中国》与《人类星球》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由此探讨视听语言在纪录片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视听语言;标准化生产;《舌尖上的中国》;《人类星球》
  作者简介:周盛楠,女,汉,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纪录片由于它的纪实特性,让许多观者认为视听语言是这个片种所不应过分要求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是由真实生动的故事和恰当运用的视听语言共同组成的。在这一点上《人类星球》做的尤为出彩,其精良的视听语言运用技巧也演化成为了一条标准化生产的道路。作为向《人类星球》的致敬之作《舌尖上的中国》,则将前者运用娴熟的视听语言方面的技巧进行了继承与模仿,对过往中国纪录片视听语言的运用进行了一次刷新和颠覆。
  (一)真正意义上的长镜头美学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通常是指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拍摄,镜头持续时间较长且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简而言之,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因为长镜头具有纪实的美学意义,所以它大多应用在纪实类的电影作品当中。
  在《人类星球》中,长镜头的运用是非常精彩的。以《海洋》为例,影片最后一个故事中的一个长镜头的运用非常典型。巴乔村的瑟宾可以在海下停留五分钟以上,但是怎么将这个时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呢?长镜头在这时就派上用场了。摄影师连续不间断地记录了瑟宾从进入水下到捕获了一只鱼之后返回海面的过程。这个镜头持续了两分零七秒,除了中间使用了一个摇镜头之外,摄影机的机位基本没有变过。这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了影片的情境之中,并且清晰的向观众表明了在水下停留五分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舌尖上的中国》在对《人类星球》长镜头的运用技法成功模仿的基础上,又演化出自己独特的长镜头表现方式。以《自然的馈赠》中云南人老黄和他的儿子制作诺邓火腿的场景为例,镜头持续将近一分二十八秒。在后期的制作中,通过碎片式的剪辑,赋予长镜头不同的景别和构图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长镜头美学形式。
  (二)平行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的运用可以使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它很容易使观众产生“电影时间”的错觉,这就会违背纪录片纪实性的原则。怎样才能在保证纪实性的基础之上增加影片的故事性呢?平行蒙太奇无疑是纪录片剪辑过程中最为合适的选择。
  《人类星球》的每一集都会讲述五个以上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可能相隔万里、毫无联系,但他们都是为共同的主题所服务。另外不同故事的出场顺序也体现出了平行蒙太奇的优势。在《海洋》这一集中,导演先是将表现捕鱼艰险的三个故事加以呈现,接着将表现海产稀少人类面临生存威胁的两个故事加以呈现,最后将困境下人类有了新的生存可能的故事加以呈现,使影片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同时也使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化。
  《舌尖上的中国》在平行蒙太奇的运用上,与《人类星球》基本是相同的。但是,《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解说词对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做了更进一步的铺垫。以《五味的调和》为例,影片以潮州人阿鸿熬糖的故事开篇,接着解说词响起:“离达壕不远的峡山,阿植的鸭脯店今天十分忙碌。”这种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展的两条故事线平行展开的方式,使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很好的增强。
  (三)多角度的场面调度
  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利用场面调度,不仅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在《沙漠》中,影片的结尾部分的镜头安排是一系列同方位镜头的组接。其中横向调度镜头五个,纵向调度镜头两个。这就构成了一种重复调度的形式。相同或相似的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重复调度这种形式基本上成为了《人类星球》惯用的结尾方式,并且这种镜头调度的形式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结尾部分也多次出现。以《自然的馈赠》为例,四个横向调度镜头连续出现,将主人公通过劳动获得自然的馈赠的喜悦之情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结论:
  《人类星球》通过完备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展示了一幅人类无限潜能的激昂画卷,同时也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制作标杆。基于此片标准制作出的《舌尖上的中国》所获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纪录片标准化生产这条道路的可行性。当然在纪录片领域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标准化生产基准。越来越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杜建华. 试论纪录片的标准化生产——基于《舌尖上的中国》与《人类星球》的对比[J].中国电视,2014(02).
  [2]马艺菡. 《人類星球》和《舌尖上的中国》的对比研究[J].艺术科技, 2014(02).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古代文论以儒家文论为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秉承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将人的性情构置于天地之间寻求自身价值的传统不断绵延发展、丰富,回归文学之初、取法儒家文论、探求文学思想是体验文学精神、把握古典文论、实践文学思想的必经之路。本文力图从儒家孔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两个范畴出发,审视文学思想产生之初对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文质彬彬”可视作方法論,而“尽善尽
摘 要:汾河流域文化其流域单元为环境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扎根于地方民间文学。在这一区域文化传承过程中,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文化演变在汾源区域民间文学中得到体现,流域单元文化研究中民间文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以汾河发源地区域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从不同维度考察背景与内容所受的渗透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汾河流域文化提供文学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流域文化;民间文学;汾河源头 
摘 要:《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在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除了凝聚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和性格特征之外,还蕴含着众多日本独特的美学意象和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日式特点与美的意象进行分析与列举,结合作者亲身经历与情况,探究川端康成作品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及其自身性格所赋予作品的独特感。进而为理解日本作家作品以及日本文化提供思路与着眼点。  关键词:文学形象;传统美;日本
摘 要:我们已经奔驰在21世纪的跑道上。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素质的竞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人成才与幸福的基础。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关系着成功,所谓成功,并不神秘,就是主观准备和客观机遇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心态会激发人的潜能的释放,自信、坚定、创造才能成就丰盛的人生。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那么,
人生当有樱满开。期待着它,眼前的郁闷和暗淡就捱得过;若是有过了,追忆着那些瞬间,此后所有的苦楚和寂寞,也都抵得过。  “樱满开”,这是日语的表达,但是用中文念出来、写下来,意思倒也十分相近。不像另一个樱花专属的词“花吹雪”,“吹雪”的含义并非这两个汉字表面上显示的轻柔细腻,而是“暴风雪”的意思,“花吹雪”是指樱花凋谢时的样子,看过的人知道,那是远比“花雨” “落英缤纷”更猛烈的阵仗,不用“暴风雪”
摘 要:本文主要从女性传统思维的突破与重建、男性形象的缺位两方面探讨了阅读安妮宝贝《莲花》之后的感受。以此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安妮宝贝所著的《莲花》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对于作品的解读主要是站在女性主义角度,追求女性
一、打狗引争端  武乡沧州城东有个武家庄,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武大鹏,做着肉食生意。这天早饭后,武大鹏骑上他的大铁驴自行车去城里,给几个定点饭店送猪头肉。  出村三里,路边有一家台资企业,厂子原是日本人开的,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后来台商许自良收购了这家企业。武大鹏以往路过这里,厂子的大师傅总要为许老板的大狼狗买几斤猪头肉,这次武大鹏自然也不例外,推着车子进去送货。  岂料,两个保安发了邪,说什么也不让
摘 要:中日两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不单是历史过去抑或是近现代。在这其中,饮食文化是作为很重要的一方面的存在。由于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在饮食文化方面形成了一些差异。中国在饮食文化上注重的是一种对人文的关怀,而日本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尊重。下述内容只列举几个简单例子,试浅谈中日饮食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中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G125 [文
摘 要:道家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体现了天地之间的联系及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不断发展,道家思想传入德国,为德国的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思想血液,也为20世纪的西方世界提供了新的思想哲学。经历了战争的人们对于西方哲学的救赎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了东方哲学思想上。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成书于1943年的《
摘 要:余华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于一九八六年,后收录于余华中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本文通过叙事者即刚满十八周岁的少年第一视角,描写了叙事者在十八岁生日那天,走出家门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从未涉世的少年被现实的“恶”所蹂躏,以至遍体鳞伤。本篇文章被称为余华的早期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之作。标志着余华独特的现实写作观的建立,即零情感叙述,通过暴力剖开粉饰现实之物,展现现实之残酷、人性之毒恶。本文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