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听课总有这样的感觉:做作、表演、虚浮的课缺乏生命力,真正赢得大家赞赏的是那些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真正的好课给人很多有益的启示,令人久久难忘,回忆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都很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都是真诚地走近学生,他们的课堂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平等对话——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间应进行平等的对话。深谙此中真谛的教师往往通过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一位教师上低年级语文课时,课始,她微笑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谁,鼓励学生们直呼教师的名字,消除师生隔阂,创设平等关系。接着,教师边做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于是,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快乐的课堂教学开始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这位教师正是这样做的,她在课上经常微笑着说“请小朋友们笑着看老师。”“呀,你们笑得真可爱!”“让我们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吧!”……时刻调动学生快乐的情绪,让他们自信、乐观地对待一切,用这样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想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快乐地走进课堂,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学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二、倾听心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真正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一定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专心地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在读“手”这个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老是读成“sǒu”,翘舌音读不好。教师发现这个问题,便走向他,一遍又一遍地领他读“shǒu”,可这个学生就是读不好。教师走到他身边,仔细地看着他,继续领他读。终于,教师恍然大悟,笑着说:“哦,老师知道了,不是他读不好,而是他的牙掉了一颗,读的时候漏风儿。”一句话,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也许那个学生读不准这个音并非掉牙之故,但这样处理岂不最妙?既避免学生难堪,又不至于拖延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给课堂带来了开心的笑声。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细心倾听和真诚关注。
三、参与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育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有的与学生一起游戏,有的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有的参与分角色朗读……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位小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有些吃力,便鼓励他:“老师和你一起说,好不好?”然后,他与这个学生一起说这句话。有老师在身边“助阵”,学生的胆儿大多了,将这句话完整、流畅地说了出来,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阵掌声。我想:这掌声更多的是献给这位教师的,因为他善于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的教师信奉“师道尊严”,总爱板着面孔上课,他们与学生之间总是隔着一段距离。聪明的教师们却乐意走下“圣坛”,放下“架子”,与学生们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如有位教师教学《清平乐 村居》这一课,理解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时,他在动情地叙述“夫妻俩相依相伴走过一生,多么幸福”之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不约而同地,学生们也跟着唱起来……那一时刻多么美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和谐,真是“其乐融融”!
四、真诚赞赏——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美国诗人桃乐斯诺特说过:“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赞赏的环境中,那他就学会了自信。”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随时随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课上,教师让大家谈谈读了某句话之后的感想。在很多学生陈述了相似的看法之后,一个学生深思熟虑后站起来,表达出独特的理解,语惊四座,听课者纷纷颔首。这时,教师满面春风地走向他,热情地与他握手,真诚地说:“你真了不起!说出了老师也没有想到的独特看法。将来,你一定会大有作为!”学生幸福地笑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写在了他稚气的脸上。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好课?对此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能在课堂上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每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好教师,他用心上的那节课,一定是一节很精彩的课。所以,我说:“语文课堂呼唤真诚!”
(责编杜华)
一、平等对话——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间应进行平等的对话。深谙此中真谛的教师往往通过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一位教师上低年级语文课时,课始,她微笑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谁,鼓励学生们直呼教师的名字,消除师生隔阂,创设平等关系。接着,教师边做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于是,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快乐的课堂教学开始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这位教师正是这样做的,她在课上经常微笑着说“请小朋友们笑着看老师。”“呀,你们笑得真可爱!”“让我们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吧!”……时刻调动学生快乐的情绪,让他们自信、乐观地对待一切,用这样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想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快乐地走进课堂,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学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二、倾听心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真正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一定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专心地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在读“手”这个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老是读成“sǒu”,翘舌音读不好。教师发现这个问题,便走向他,一遍又一遍地领他读“shǒu”,可这个学生就是读不好。教师走到他身边,仔细地看着他,继续领他读。终于,教师恍然大悟,笑着说:“哦,老师知道了,不是他读不好,而是他的牙掉了一颗,读的时候漏风儿。”一句话,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也许那个学生读不准这个音并非掉牙之故,但这样处理岂不最妙?既避免学生难堪,又不至于拖延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给课堂带来了开心的笑声。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细心倾听和真诚关注。
三、参与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育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有的与学生一起游戏,有的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有的参与分角色朗读……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位小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有些吃力,便鼓励他:“老师和你一起说,好不好?”然后,他与这个学生一起说这句话。有老师在身边“助阵”,学生的胆儿大多了,将这句话完整、流畅地说了出来,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阵掌声。我想:这掌声更多的是献给这位教师的,因为他善于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的教师信奉“师道尊严”,总爱板着面孔上课,他们与学生之间总是隔着一段距离。聪明的教师们却乐意走下“圣坛”,放下“架子”,与学生们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如有位教师教学《清平乐 村居》这一课,理解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时,他在动情地叙述“夫妻俩相依相伴走过一生,多么幸福”之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不约而同地,学生们也跟着唱起来……那一时刻多么美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和谐,真是“其乐融融”!
四、真诚赞赏——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美国诗人桃乐斯诺特说过:“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赞赏的环境中,那他就学会了自信。”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随时随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课上,教师让大家谈谈读了某句话之后的感想。在很多学生陈述了相似的看法之后,一个学生深思熟虑后站起来,表达出独特的理解,语惊四座,听课者纷纷颔首。这时,教师满面春风地走向他,热情地与他握手,真诚地说:“你真了不起!说出了老师也没有想到的独特看法。将来,你一定会大有作为!”学生幸福地笑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写在了他稚气的脸上。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好课?对此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能在课堂上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每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好教师,他用心上的那节课,一定是一节很精彩的课。所以,我说:“语文课堂呼唤真诚!”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