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里的艺术之花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一般观众提起维克·穆尼斯,你可能会收获一片茫然;跟文青们聊起,或许会支支吾吾一番,他们记得住的也许是维克·穆尼斯创作的一幅《长城》,这件作品在早几年的当代艺术展中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当然是文献啦,但印象深刻的是,长城被这个艺术家“弄得不像样子”,满眼垃圾。
  没错,垃圾是维克·穆尼斯的颜料与画布,他一直以垃圾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前不久,他就尝试了用废弃杂志进行创作,一厚叠过期的时尚杂志,被他撕碎然后再次排列组合,完成了对传世经典的克隆,或者说是嘲讽。这一系列作品所模仿的艺术品中,包括了印象派绘画的众多名作,比如我们熟悉的马奈、塞尚、梵高等。就个人而言,我最喜欢他用垃圾“画”出梦露。
  维克·穆尼斯1961年生于巴西圣保罗的一个工人家庭,在社会底层长大成人,发达后移居纽约。他是一位专门从事“垃圾创作”的艺术家,贫民窟里日常所见的生活垃圾都成了他信手拈来的材料,比如菜叶、果皮、糖浆、泥土、绿豆、辣椒、咖啡渣等,碎玻璃、破布、断头电线和旧轮胎他也要,随手一变就成了价格不菲的艺术品。早年他自己寻找,后来发展贫民窟里的拾荒者,成了他的忠实合作者,为他提供丰富而廉价的素材。他的作品曾在许多展览上展出并被许多知名博物馆收藏,比如威尼斯双年展、纽约现代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日前,一个名为《万象》的艺术展正在龙美西馆举办,展品由香港Ben Brown Fine Arts画廊提供,它涵盖了维克·穆尼斯艺术生涯中所创造的大部分不同系列的作品,维克·穆尼斯从1990年代初进军摄影界时的作品,直到他最近专门为此次展览所创作的展品,差不多齐了。其中用明信片的碎屑制成的中国万里长城的美景,据说是一幅极其引人注目、震撼心灵的彩色照片,既具有中国的特色,又加入了大胆的创新。据策展人称,本次展览体现了维克·穆尼斯的最佳水准,趣味横生又不乏深沉严肃的思考,引人入胜又有无与伦比的美丽。
  穆尼斯在西方语境中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和挑战,对经典的嘲笑,在他的作品前,中资阶级最容易受伤,也最热烈地报以掌声。穆尼斯甚至像安迪·沃霍尔那样使用血液来创作!穆尼斯善于重建图像,通常从美术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取材。这份匠心独运触动着观众潜意识中的视觉库,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探寻。穆尼斯采用复杂的物质材料所作的创造是短暂的;是他专业的摄影记录使得完整的艺术作品保留下来,而最终的作品已与原先作为灵感来源的经典作品刻意保持了距离。穆尼斯仍在通过不断地运用新材料带来震撼与惊喜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觀者。
  本次展览还有巨幅彩色照片也值得一看,艺术家巧妙地借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格哈德 ·里希特和乔治 · 斯塔布斯等艺术家广为流传的名作,这算侵权吗?如果不是,那艺术家也太容易当啦!当然,当然,需要细心鉴赏的不仅仅是最终被艺术家“据为己有”的名作,更是穆尼斯独特的具有讽刺意味、双重含义的艺术语言和视觉联想力的图像元素。
  维克·穆尼斯是现今享负盛名而且仍然活跃的巴西当代艺术家,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他最近受纽约市大都会运输署委托,为第72街和第二大道地铁车站所设计的艺术品,将于2016年向公众开放。
  展览还有一部记录维克 ·穆尼斯艺术人生的影片《垃圾场》(2010)供观众分享,这部片子记录了艺术家与一群拾荒者在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格拉玛舒合作的故事。
其他文献
有一天晚上,我去一有钱人家做客,吃饭聊天,主人邀请我们去地下室坐坐,那里摆着两台巨大的音响,“听听音乐吧”,主人说。他放了一盘莫扎特的钢琴,你要问我音响怎么样,我只能说,我感觉莫扎特就在对面给我们弹琴呢。随后的几天,我耳朵里不断回响那钢琴声,那种现场感。恰好有朋友寄过来几张原版CD,我放到汽车里听,居然也觉得层次丰富,比我每天带着的“iPod touch”强多了。当然,我以前也聽过一些好音响好CD
互联网 教育,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一项针对在线教育的调查显示,2014年,国内平均每天诞生2.6家在线教育企业。  毋庸置疑,在这个大连接时代,中国教育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主导的深刻变革: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  零门槛打造“慕课名师”  “不需要投入成本购买摄像机,不需要了解一堆
马航失联,谣言漫天。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越南一直在发现,马航一直在否认,各国专家一直在分析,家属一直在等待,我们一直在刷屏,飞机一直没出现……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大搜救已经展开了N天。截至3月18日,参与搜救行动的国家除了马来西亚外,还有中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缅甸、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
新报了个日文口语班,外教名叫远藤铁兵,外观瘦小,貌似弱不禁风,其实爱好体育,擅长扔铁饼。远藤是个后现代的日本“浪人”,喜欢到处跑,从家乡和歌山跑到大阪,又从大阪跑来中国,在东北呆了几年,再辗转到了上海。铁兵只是他的许多名字之一,专供当日语外教时使用,除此之外他还写诗。写诗的时候他叫“丹生真寻”,翻译过海子的诗。不写诗的时候他还研究自杀哲学,专去日本自杀胜地考察。  某天教室投影机坏了,铁兵没法按预
“我是一个柏林人。”这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当时他在西柏林发表演讲,谴责东德建造柏林墙,阻止东德人和西德人来往。今天,柏林墙早已被拆除,但是美国自己却在与墨西哥交界处竖起了有形和无形的高墙,阻挡所谓的非法移民入境。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非法进入美国的拉美儿童多达52000人,其中多数来自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有些儿童是要逃离当地的黑帮火并,有些是要到美国寻梦——他们以为
我从梦中莫名惊醒,看见卧室房门大开,一个男人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我懵了,费力地想:门怎么会开,怎么有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家里……  这一周以来,我每向人叙述我与入室行窃者“面对面”的经历时,以上那段都会成为开场白。是的,我被吓坏了,也损失惨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体现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职业本能——把故事最惊险的情节放最前面,以制造悬念,抓住读者。  小偷是从書房窗户进来的,当我对着门口黑乎乎的身影费力地问出“
侥幸成为“铁饭碗”队伍中的一员后,L就成了单位热心大姐大叔们介绍对象的众矢之的。   第一个让L眼前一亮的姑娘是某小学语文教师,眼神清澈,干净秀气,身上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诗意。L认为姑娘教语文,应该跟爱看闲书的自己有更多共同语言。可见面聊起来,L就发现情况不对劲,姑娘满嘴的柴米油盐,让自己颇感失望,于是主动出击问姑娘爱看什么书。姑娘一脸尴尬,直言自己工作忙,哪有时间看书,最近倒是在研究《班主任兵
今日热衷古方美食的诸君,对于“梅卤”一定很熟悉吧?  最近看到网友在博客中介绍“盐渍樱花”的做法,提到梅醋——日语称为“梅酢”,观其语气,似乎以为这种酸汁完全是东瀛的特产。其实日本的梅酢与中国的梅卤制作方法一样,而梅卤至晚在宋代就应用到腌制花果当中。所以,很可能这种汁料连同其使用方法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制作梅卤的基本程序并不复杂,清代食谱《养小录》、《调鼎集》都介绍,将青梅果加以盐腌,密封在容
方俊火了,国标舞也火了。作为《舞林大会》的艺术总监,《舞林争霸》的导师之一,方俊与之结缘,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当时他在英国看到过一个节目《Strictly Come Dancing》,这是《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最早的前身。“我在那里学跳舞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个节目,当时我第一感觉就觉得这个节目在中国应该会蛮好的,最后果真,在新娱乐总监田明的支持下做了这个节目,就是天
摄影|吴轶君 潘文龙  兰花,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脾腑的香味,自古受人青睐。  兜兰的学名暗藏着美丽的传说——仙履奇缘。古罗马神话传说中,兜兰是女神维纳斯初始降临人间之时,不小心遗落在森林中的仙鞋,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散发着美丽的光芒。在古希腊传说中,兰花被誉为“环球拖鞋”,它是丰产女神德墨 尔最喜爱的花卉,女神穿着美丽的兰花鞋环游世界。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