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粉丝就是它的舞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俊火了,国标舞也火了。作为《舞林大会》的艺术总监,《舞林争霸》的导师之一,方俊与之结缘,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当时他在英国看到过一个节目《Strictly Come Dancing》,这是《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最早的前身。“我在那里学跳舞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个节目,当时我第一感觉就觉得这个节目在中国应该会蛮好的,最后果真,在新娱乐总监田明的支持下做了这个节目,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在他看来,多年的评委生涯其实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会感觉到很多的变化和不同。“简单地说,就是进步。这里的进步并非是我们自主的进步,而是观众‘逼迫’下我们的进步。不论是上海还是全国的观众,他们‘逼迫’着我们进步,也是不断认知过程中最根本的因素。”
  国标舞:一个独立又有创造性的存在
  独家艺见:作为一名资深国标舞者,对于上海国标舞现状有什么看法?上海作为一个地域气息十分浓郁的地区,国标舞会不会染上“海派气息”?
  方俊:上海在国际标准舞的传播上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但是上海的国际标准舞的氛围和群众普及方面做得比较差。我认为不能用海派两个字来限制国标舞,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经济也走到了世界的第二位,我们已经有话语权,是一个主流社会了。不能仅仅拘泥于海派当中,我们应该是创造文化。我认为,创造文化即为当代海派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上海文化。
  独家艺见:有人说“国标舞没有芭蕾资格老,不像民族舞根底深”,你认为国标舞和以上两者相比,特色何在?
  方俊:在中国,国标舞的确没有芭蕾的资格老,也没有民族舞的根底深。但是在欧洲,它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它有自己规范的教科书,每个舞步都有名字,适宜在全世界传播。我觉得它和以上两个舞种没有可比之处,它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艺术品位和风格的国际型的文化。我们的民族舞还带着“我们的”三个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独家艺见:对于未来国标舞发展有何期待?
  方俊: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爱好国标舞。国际标准舞本身就是一种群众性的业余爱好,这和足球赛不一样,喜欢足球可以踢一下,但是非职业选手不能参加联赛。国标舞只要你想跳,都可以跳,这是一种普及文化,它的粉丝就是它的舞者。国标舞虽然不是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国际型的文化,但是,既然我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就应该包容,将它做好。
  舞蹈和生意:再钻研一点
  独家艺见:对于有人称你“在跳舞的人中最会做生意,在做生意的人中最会跳舞”,你怎么看?
  方俊:往好里看,可能是表扬我;往坏的方面看,跳舞里面会做生意,我并不是艺术家,做生意里面最会跳舞,可能我生意也没有做好。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再钻研一点。
  独家艺见:随着《舞林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你创办的“方昭舞蹈学校”也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燃起了对舞蹈的热爱。
  方俊:其实现在,我已经把“方昭舞蹈学校”转型为“方俊创意中心”,将来大家会看到许多来自我们的创意。我把它从一个舞蹈类学校变成一个创意中心,往咨询类、创意类方面靠,它的经济价值会更高。开舞蹈学校属于无形资产里面有形的,咨询类就是彻底无形,而无形资产的增值空间恰恰是最大的。当时我创办这个舞蹈学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初衷,只是想把自己的本事做好。
  独家艺见: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舞蹈的?舞蹈对你的人生影响大吗?
  方俊:说老实话,我从小并没有接触舞蹈。我小时候住的那条街,别说出一個艺术家,出一个车间主任就很不错了。舞蹈对我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大。我从小倒是对美术十分喜爱,学习美术对我一生的影响倒是非常大,学美术让我有一个非常好的价值观和审美度,为我如今对世界主流文化的吸纳打下了基础,所以后来才会从事这些与艺术有关的职业。
其他文献
在我读中学那会,正是社会上非常混乱的年代,读书既不能做官,不能成名成家,也不能摆脱毕业后去农村修地球的命运,于是谁也没有心思读书,不少问题学生就在社会上混,加之有些已经上山下乡的知青,回来探亲后就不走了,成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两个“族群”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浊流,豪情满怀地演绎水泊梁山的英雄传奇,使70年代初的上海底层社会充满了江湖气息。   我们班里有一男同学,绰号“上校”。这个人比较笨,读书更
1949年7月11日:司徒雷注销任美国驻华大使(其任期恰好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从南京取道东京回国。同年8月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称司徒雷登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2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國侵略行径进行严厉谴责和抗
有一天晚上,我去一有钱人家做客,吃饭聊天,主人邀请我们去地下室坐坐,那里摆着两台巨大的音响,“听听音乐吧”,主人说。他放了一盘莫扎特的钢琴,你要问我音响怎么样,我只能说,我感觉莫扎特就在对面给我们弹琴呢。随后的几天,我耳朵里不断回响那钢琴声,那种现场感。恰好有朋友寄过来几张原版CD,我放到汽车里听,居然也觉得层次丰富,比我每天带着的“iPod touch”强多了。当然,我以前也聽过一些好音响好CD
互联网 教育,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一项针对在线教育的调查显示,2014年,国内平均每天诞生2.6家在线教育企业。  毋庸置疑,在这个大连接时代,中国教育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主导的深刻变革: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  零门槛打造“慕课名师”  “不需要投入成本购买摄像机,不需要了解一堆
马航失联,谣言漫天。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越南一直在发现,马航一直在否认,各国专家一直在分析,家属一直在等待,我们一直在刷屏,飞机一直没出现……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大搜救已经展开了N天。截至3月18日,参与搜救行动的国家除了马来西亚外,还有中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缅甸、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
新报了个日文口语班,外教名叫远藤铁兵,外观瘦小,貌似弱不禁风,其实爱好体育,擅长扔铁饼。远藤是个后现代的日本“浪人”,喜欢到处跑,从家乡和歌山跑到大阪,又从大阪跑来中国,在东北呆了几年,再辗转到了上海。铁兵只是他的许多名字之一,专供当日语外教时使用,除此之外他还写诗。写诗的时候他叫“丹生真寻”,翻译过海子的诗。不写诗的时候他还研究自杀哲学,专去日本自杀胜地考察。  某天教室投影机坏了,铁兵没法按预
“我是一个柏林人。”这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当时他在西柏林发表演讲,谴责东德建造柏林墙,阻止东德人和西德人来往。今天,柏林墙早已被拆除,但是美国自己却在与墨西哥交界处竖起了有形和无形的高墙,阻挡所谓的非法移民入境。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非法进入美国的拉美儿童多达52000人,其中多数来自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有些儿童是要逃离当地的黑帮火并,有些是要到美国寻梦——他们以为
我从梦中莫名惊醒,看见卧室房门大开,一个男人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我懵了,费力地想:门怎么会开,怎么有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家里……  这一周以来,我每向人叙述我与入室行窃者“面对面”的经历时,以上那段都会成为开场白。是的,我被吓坏了,也损失惨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体现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职业本能——把故事最惊险的情节放最前面,以制造悬念,抓住读者。  小偷是从書房窗户进来的,当我对着门口黑乎乎的身影费力地问出“
侥幸成为“铁饭碗”队伍中的一员后,L就成了单位热心大姐大叔们介绍对象的众矢之的。   第一个让L眼前一亮的姑娘是某小学语文教师,眼神清澈,干净秀气,身上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诗意。L认为姑娘教语文,应该跟爱看闲书的自己有更多共同语言。可见面聊起来,L就发现情况不对劲,姑娘满嘴的柴米油盐,让自己颇感失望,于是主动出击问姑娘爱看什么书。姑娘一脸尴尬,直言自己工作忙,哪有时间看书,最近倒是在研究《班主任兵
今日热衷古方美食的诸君,对于“梅卤”一定很熟悉吧?  最近看到网友在博客中介绍“盐渍樱花”的做法,提到梅醋——日语称为“梅酢”,观其语气,似乎以为这种酸汁完全是东瀛的特产。其实日本的梅酢与中国的梅卤制作方法一样,而梅卤至晚在宋代就应用到腌制花果当中。所以,很可能这种汁料连同其使用方法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制作梅卤的基本程序并不复杂,清代食谱《养小录》、《调鼎集》都介绍,将青梅果加以盐腌,密封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