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记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ianfu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北行,延着新修的公路一直行走到尽头,是一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带。据说这片方圆30多公里的胡杨林至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原始风貌。
  胡杨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原始树种,素被人类誉为抗击沙漠的勇士。千百年来,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抗击着沙漠的侵蚀。走进胡杨林,扑面而来是一种原始的气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生命的律动。
  胡杨林的壮观更是吸引人的眼球。走进木垒胡杨林,千姿百态的胡杨树如天然的艺术品,有的状若沧桑的老者,有的似游走的蛟龙,还有的形似凝重的圣像。最为神奇的是,我们在旅途中遇见了两棵胡杨,一棵已经死亡枯萎,另一棵生气蓬勃,两棵树的树冠缠绕,互相倚靠。
  据说,在新疆探古寻奇,除了要沿着戈壁荒滩,去找寻胡杨林的踪迹。还要去鸣沙山,享受滑沙的乐趣。恰好木垒县东北100多公里的沙漠中就雄踞着号称“世界最响的鸣沙山”的“阿依艾库木”。“阿依艾库木”是哈萨克语,意思为“有声音的沙漠”。
  从木垒县城出发,经过将军戈壁、卡布拉红沙漠,3个多小时的旅程后,就可以来到哈依纳尔。哈依纳尔为哈语,意为“翻滚泉”。从翻滚泉继续北行5千米,由一片戈壁平川托起了紧紧相连的赤红色的沙岗,这就是小有名气的木垒鸣沙山。
  鸣沙山坐落在北塔山下,将军戈壁的边缘。以黑色岩石为骨架的北塔山简直就像一条孤傲的黑色巨蟒,那种铁质的颜色透出一种少有的冷峻,和它身旁色彩明丽的鸣沙山形成强烈的对照。阳光下的鸣沙山一片金黄,就像一个童话世界。传说北塔山和鸣沙山原是一对夫妻,妻子不幸为沙魔所害,葬身于黄沙之下,丈夫痛苦万分,在妻子遇害的地方守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悲愤而死,化成一座大山,为妻子耸起挡风的屏障。
  登鸣沙山虽无登五岳的畅酣,却不乏登五岳的艰难,绵绵细沙,一脚下去,流沙没膝,抬足举步十分艰难。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爬上山顶,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在你眼前豁然展开:和蓝天相接的沙海,一片灼目的金黄,关闭的心胸一下子被阳光打开。向下眺望,会发现,在鸣沙山下不远处,有一处泉水,形同满月。泉水由沙底而出,清澈透明,使鸣沙山更添几分神秘。
  最让人玩性大发的还是“滑沙”。当从山顶偕伴向下滑行,流沙顺势而下,脚下流沙如浪,两耳响声大作。踏浪而行,顿觉肋下生风,势如腾云驾雾,真有点“羽化登仙”的感觉。最奇的是那嗡嗡作响的声音,那就是流沙发出的声响。更有趣的是,这些流动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荡漾,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据说这是因为风的缘故。
  此前,我曾看过许多描述沙鸣的文章,大都以雷鸣之声形容它,其实一点也不确切,木垒鸣沙山的沙鸣声完全像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沉默而持久。有位清代诗人写道:“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写的是敦煌鸣沙山,而非木垒鸣沙山,不过用雷的余音形容沙鸣,用“细语”来形容风吹沙面的声音,用到木垒鸣沙山身上也还是很贴切的。
  此次西游的最后一站是天池,天池亦称瑶池,它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山最高峰博格达峰山腰间的高山湖泊,海拔1910米,面积约5000平米,最深处100多米,湖面的形状像一个葫芦。站在天池边看天池,湖水蓝蓝的,与蓝天的色彩一致,真是天水同色。遥望远处的博格达山峰,重峦叠嶂,十分雄伟壮观。由于快艇在湖面上飞驰,湖水荡起层层波浪。天池边有一个景点叫定海神针,立有一块碑石,写着定海神针的历史典故。碑石旁有一棵树,周围用铁栏围了起来。
  我们沿着大路一直走,俯瞰湖中游船荡漾,仰望云影变幻万千;听空山寂寂,鸟语蝉鸣;看云雾袅袅,萦绕山间,临风而陶醉,心中快哉。
  责任编辑:黄倩
  
  从木垒的赛马场归来时,天空风云变幻,色彩瑰丽
  胡杨林中的两棵胡杨林,一棵已经枯死,另一棵还生气蓬勃,两树的树冠缠绕,相互依偎
  登鸣沙山虽无登五岳的畅酣,却不乏登五岳的艰难,绵绵细沙,一脚下去,流沙没膝,抬足举步十分艰难
其他文献
外语教育政策关系到我国教育工作的全局。本文论述目前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取向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