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游离皮片背侧镶嵌成形术治疗TURP术后前尿道狭窄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阴茎游离皮片背侧镶嵌成形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前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16例TURP术后并发前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8~75岁,平均64.3岁。TURP术后至确诊前尿道狭窄时间1~1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采用尿道扩张器探查或尿道镜检,并完善尿道造影以明确诊断。5例为阴茎部尿道狭窄,11例为阴茎阴囊交界处尿道狭窄;狭窄段长度2~5 cm,平均3.4 cm。术前最大尿流率(5.3±2.7)ml/s。11例经>6个月定期尿道扩张治疗效果不佳,5例经1~2次尿道内切开+尿道扩张治疗效果不佳。16例均行阴茎游离皮片背侧镶嵌成形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用尿道扩张器明确狭窄段远端,自尿道腹侧纵行切开皮肤、皮下,切口长度依据术前尿道造影结果,在狭窄段长度基础上延长0.5 cm。游离狭窄段尿道左右两侧并纵行切开狭窄段尿道海绵体腹侧,切开长度上下各延长0.5 cm至正常尿道黏膜,用牵引线沿两侧牵开腹侧尿道边缘,切开对应的尿道背侧中线直至白膜,将背侧切开的尿道边缘与白膜分离,使白膜上形成一个椭圆形区域。按椭圆形大小取阴茎包皮全层厚皮片,皮片大小超越椭圆形区域边缘约0.3 cm,用6-0可吸收线将游离皮片覆盖于此椭圆形区域上(皮肤面于尿道内侧),游离皮片边缘与背侧切开的尿道边缘间断缝合,多针间断缝合皮片表面于阴茎海绵体床面。用硅胶尿管作为新尿道的支架管,6-0可吸收线关闭切开的尿道海绵体腹侧,采用多层肉膜缝合加盖防止漏尿,逐层缝合筋膜及皮肤。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包皮取材区的创面。

结果

本组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20 min,平均102.3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16.8 ml。术后3周拔除尿管后所有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均消失。术后4周复查,16例尿道造影均未见明显尿道狭窄征象;术后最大尿流率(20.4±7.3)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02,P<0.05),其中13例>15 ml/s,3例为10~15 ml/s;B超检查示13例无残余尿,3例残余尿量<3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瘘、尿道憩室及尿外渗等并发症。随访1年,失访1例,余15例均无再次狭窄致排尿梗阻。

结论

阴茎游离皮片背侧镶嵌成形术治疗TURP术后前尿道狭窄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研究对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以尿道起始部为切入点的腹腔镜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于术后第1天晨停膀胱冲洗,术后无出血、感染、膀胱痉挛、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不影响性功能。结果显示该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可行的且是可重复的,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腺体彻底的优点。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叶酸受体探针标记的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测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Cs检测的9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74例,女22例。年龄40~87岁,平均62岁。上尿路肿瘤(肾盂癌、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83例。1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初发病例77例,复发病例19例。单病灶组68例,多病灶组2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具有特殊基因和分子改变的前列腺癌罕见病理亚型。由于较难在早期对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并且其对普通内分泌治疗及新型内分泌治疗均不敏感,因此在临床上仍属于诊治难点。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该领域有意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以期对临床医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期刊
目的探讨完全B超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MP)治疗成人和儿童(年龄<14周岁)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完全B超引导下SMP治疗的152例成人和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儿童81例(53%),男53例,女28例,共85个通道。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56.0±39.7)个月。结石最长径0.8~3.5 cm,平均(1.7
目的探讨折刀位女性尿道憩室切除尿道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例女性尿道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72岁,平均46.2岁;体质指数24.2~34.8 kg/m2,平均30.4 kg/m2。常见临床症状:11例(50%)尿痛,10例(45.5%)反复尿路感染,7例(31.2%)排尿困难,10例(45.5%)有尿道分泌物,9例(40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04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34例;年龄(61.2±11.7)岁。肿瘤直径(139.6±28.5)mm;肿瘤位于右肾50例,左肾54例;有包膜72例;
目的分析微创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MIRP)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行MIRP后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6~71岁,平均65岁。术前tPSA 5.17~13.20 ng/ml,平均10.12 ng/ml。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分1例,3+4分2例,4+4分1例。病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潜能。目前尚无批准用于该病全身治疗的方案。本文对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metastatic 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mPPG)的手术、核素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