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性偏头痛遗传学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庭性偏头痛为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是引起自发性眩晕发作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前庭性偏头痛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前庭性偏头痛相关的遗传学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遗传学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探究前庭性偏头痛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前庭性偏头痛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及进展加以综述。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1例鼻咽部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内镜下见鼻咽顶后壁肿胀突起,表面略粗糙,鼻窦CT提示右侧鼻窦炎,免疫球蛋白IgG4 102 g/L,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2个月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曲霉菌团,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该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有症状反复,且真菌性鼻窦炎具有手术指征,故用药并没有完全遵循标准,采用了个性化治疗
期刊
该例患者初期以全身骨痛为主要表现,其后出现间断鼻出血,最终病理确诊为鼻腔血管外皮瘤导致的肿瘤诱导性骨软化症。通过手术切除鼻腔肿瘤,患者病症解除。肿瘤诱导性骨软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通常表现为骨痛、骨折、肌肉无力,肿瘤主要通过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影响肾脏对磷的重吸收,导致低血磷性骨质软化症。鼻腔肿瘤以全身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情况罕见,需引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的重视。
期刊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成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伴有鼻塞症状的OSAHS患者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40.3±8.5)岁(±s,下同),实施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
目的分析总结异物致颈段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异物致颈段食管穿孔患者29例,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异物致颈段食管穿孔共29例,其中28例均通过颈侧切开取出异物;另颈总动脉小穿孔大出血1例,行颈总动脉与食管瘘修补术,成功救治;所有患者均痊愈,恢复正常,成功出院。结论在诊断颈段食管穿孔时,术前颈部CT片定位非常重要,有呕血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干预后大鼠血压及主动脉结构形态改变。方法将35只成年雄性SPF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5只,CIH 9周组、CIH 6周组、CIH 3周组各10只。实验9周后,采用股动脉测压观察大鼠血压变化,取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测量主动脉中膜厚度,Masson染色对主动脉壁胶原进行定量测量。数据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之间的关系,为LVAS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在耳蜗内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应用CBCT评估电极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的25例(27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17耳),女10例(10耳);年龄0.5~7.0岁,中位年龄1.6岁;单侧植入23例,双
本文报道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1例外耳道尘螨寄生患者。青年男性,以耳痒为主诉,耳内镜检查见双侧耳道内大量蠕动虫体及虫卵,经显微镜检查及实验室鉴定确诊为尘螨寄生。给予外耳道冲洗结合双氧水、硼酸酒精滴耳液滴耳治疗,2周后痊愈。
期刊
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和充分的引流通道,但术中切除了额窦口周缘的黏膜,致使骨质裸露,术后可能发生窦口狭窄或闭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黏膜瓣技术来覆盖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后窦口周缘裸露骨面,以期减少瘢痕形成和骨质增生,降低术后窦口狭窄或闭锁的发生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就黏膜瓣技术在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
目的分析比较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颏舌肌肌电值(GGEMG)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中心的打鼾男性患者和无打鼾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步口内表面氯化银球状电极的GGEMG测量。对确诊中-重度OSA的患者进行手动CPAP压力滴定同步GGEMG的测量。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