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文化差异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表达新闻价值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中西新闻写作的思维方法、写作精神、话语体系等方面阐释中西新闻写作的文化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可为中西新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新闻写作;文化;差异
  思维是心灵之光。在新闻的写作过程中首要的第一步即为新闻的运思。每个记者的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在同等条件的采访资料面前,各记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决定着这些信息将被怎样有效的表达出来。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存在着不同,从而造成了中西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差异。
  1 “天人合一”与“天人分裂”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由于地域、习惯等因素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差异显著。因为“海中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家国同构”的大的社会环境,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主要以农耕为主,等等原因共同促成了中国和“和合”文化传统。而西方社会则不同,他主要是以城市联邦为主要构成方式,以商业为主的经济基础,促成西方的文化“超越”传统。两种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文化结构强裂撞击。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化注重的是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注重相互对立。”此为中西方文化不同之根本。
  五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化的传承核心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向来给人们传达的思想是“重伦理,求大同”,讲求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老夫子也曾这样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其中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超出了既定的礼仪规范的言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是应该要摒弃的。然而对于新闻传播活动而言,起本身所特有的流动性和广泛性要求它不得不打破这一束缚,达到一种人们之间互相平等、自由的沟通与交流。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主流文化的阻挠和遏制,注重于刊物的教化功能,而忽略其所具有的信息功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处于正统地位的新闻信息交流活动的重要特征,着眼于维护社会整体平衡,所形成的注重调节、注重维持社会秩序的目标追求,如此而来,与之对应的手中群体思想上也会体现出“善感乐生”的格调追求,把文学戏剧的“大团圆”心理移植到新闻写作中,表现出整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同”,富于理性、伦理意味,追求一种完满团员平和,而这一切又与“德”紧密相连。
  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差别的西方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另一番的不同面貌。在经历了创世纪说、人本主义文化的洗礼之后的西方文化中,天赋人权的信念一直占据了根深而蒂固的重要地位。这些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分裂”的文化,在这里就出现了人和神这两个不同的世界。西方文化中的神的通常也是以生性自由快乐的人的面貌来创造的,这些人化的神,因为拥有着世人的常态的生活,因此又复归到人,就此原因,继承了“天人分裂”核心的西方记者通常都会表现为对个体生命的沉酗、放纵。
  在文化这条线上,体现东方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新华社所传承的思想理念。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富有较重的伦理意味。而美联社记者继承的是天人分裂的思想,其核心是凸显个人的存在,追求神秘与刺激感,非理性的情感意味较为浓厚。西方文化中所指的天即为通俗所说的上帝,他与人事分立的。悲剧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在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从人类本身来讲,总是在追求一种价值的实现,总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从来没放弃过对光明、进步、美好的东西的期望与追求。揭露假、恶、丑,正是为了肯定真、善、美。因此,我们不主张无节制地报道阴暗面,而是要宣传现实生活中的光明、进步的东西,这也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
  2 “稳健保守”和“多变求新”
  中西方在新闻写作方面所具备的写作精神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话语体系的表述方面,中西新闻写作就存在着稳健保守与多变求新的不同之处。严谨细密的分类是中国写作文体的突出特征之一,在我国,对于文章的选材、语言等在文体规范中都有着明确的限定,是我们记者必须遵守的。在此规则下,近几十年来确实出现了不少的好稿,例如曾以简洁、准确、朴实、完整等特征而一度流行的“新华体”。然而,因为我国对于各类文章的限定太过于细致,也容易造成一种记者间彼此效仿,形式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相对我国这种问题而言,西方新闻写作在文体分类上就显得比较广泛和宽松。不同的文体融会贯通的结合,打破了陈规的束缚,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中西新闻写作在话语体系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与所具有的历史以及其所存在的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应运而生,及其复杂的诞生背景使其肩负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重担,因此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经济竞争直接的促进和推动了西方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其成为了服务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媒介性质的经济实体。西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职责从根本上讲就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生活的方式与价值观念。但由于其追逐利润的本能,为吸引更多受众,它必须不断改革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与兴趣。因此较大部分的西方记者很少能受到写作规则的束缚。消息的开头部分即为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是对于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来组成的,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导其更加深入的阅读。新闻导语的产生促成了倒金字塔式新闻文化的产生,目前的新闻文体格局一般是由消息、特稿、评论等构成的。在实际情况下,记者也常常会将各种不同的新闻结构进行综合的交叉运用,从而创造出了更多新的新闻文体。在西方新闻的写作中,通常运用的是诙谐、幽默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新闻的情趣得到增加,达到让人或是捧腹大笑,或者忍俊不禁,又或者心神领会的效果,从而使得读者对于刊物爱不释手或者迫切的想要先睹为快。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作品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而存在的,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及时准确的为大众传递信息,起到引导社会舆论,教育大众的目的,目前我们所面临并且努力要做的事情就是摒弃以往宣传中简单、粗线条的灌输式方式,采用更多更为合理的方式将道理讲得更加的深入人心。
  因此,通过分析中西方在新闻写作方面的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活动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当前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全球化的条件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这种文化创新带来新闻写作观念的变革,也才能带来新闻写作实践的真正创新。
  参考文献:
  [1] 穆青.从建设世界性的通讯社出发,开创干部工作新局面[J].新闻业务,1984(6).
  [2] 黎信,曹文秀.西方新闻作品选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68所三级医院消毒质量调查报告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顾健,孙俊,徐燕,梁涛我们于1991年5~11月份对全省11个省辖市区内的68所(三级)医院消毒质量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消毒质量综合评价全
发票是财会、审计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最基础要件之一,也是暗含各种腐败的关键载体。文章仅结合"八项规定"谈谈发票腐败的相关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摘 要:电台节目的丰富化就需要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类型的不同使得主持人们各显神通,电台广播主持人的艺术风格也因此成型,电台主持人在长期的播音节目中通过有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具有个人的独特魅力和语言表达方式。优秀的主持之所以能够深受听众的喜爱,与其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介绍电台广播主持艺术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如何在主持道路上提高自我,培养鲜明的艺术风格。
漫话古琴许健 中国音乐81·2期漫话浙派古琴‘徐匡华 西湖80·9期琴艺初探吕殿生 中国令乐81·2期论广陵琴派刘明澜 音乐研究82·4期谈谈上海地区的江南丝竹
首次将持胶用于加压(2.0~2.5MPa)脱硫系统,利用脱硫塔排液压力改高塔再生为喷射再生,于1987年9月改造投产至今。加压栲胶法脱硫,是湿式氧化法的一种,属于二元氧化催化反应。以碱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基于UML和数据库技术的一套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并运用UML工具进行了静态建模和数据库设计等。通过该系统能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UML;学生工作管理;静态建模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校大学生人数飞速增长,高校学生管理出现了学生层次多样化、事务性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仅依靠
本文从控制主要工程量、控制工程综合单价入手,对设计、施工、概预算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摘要:美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美术形式,是指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作品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即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人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不同的人往往会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产生完全不同的观赏感受,美术创作者为我们所提供的欣赏作品,其中所具有的价值需要人们自己去挖掘和想象。本文简要分析了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美术作品欣赏的因素,希望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
摘 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方言已呈式微之势。从文化学的角度上讲,浙南闽语是浙南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与内容,方言的流失同时也意味着地域文化的缺失。所以探讨各地方言的一些特点,对于传承地域文化,了解风俗民情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浙南闽语语音特点、词汇特点等方面来对浙南闽语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浙南闽语;语音;词汇;特点  1 浙南闽语简介  浙南闽语,常被称为“福建话”,属于
基于ASP的本科教学评估系统可对各种类型的评估材料实现网络化管理,能够适应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克服人工管理材料存在的查找费时,保密性较差,缺乏共享等弊端。该系统利用当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