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美术形式,是指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作品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即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人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不同的人往往会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产生完全不同的观赏感受,美术创作者为我们所提供的欣赏作品,其中所具有的价值需要人们自己去挖掘和想象。本文简要分析了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美术作品欣赏的因素,希望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
  美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艺术作品,但是在同一幅美术作品的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种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也构成了美术作品的独特性。在人们看到美术作品时,欣赏活动已经开始,人们往往会借助于自身的想象力,对一幅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受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人生经历、年龄阶段、性别等的不同,每个人对相同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也不同。美术作品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情感,而这种影响主要源自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意义。美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美术形式便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即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基础,内容是作品的内涵,所以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关注美术作品中具象事物,还要体会到美术作品形式中所体现的审美内涵,以真正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1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人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从视觉接触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是欣赏者首先接触到的,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人们才能进一步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意義。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人们接触美术作品之前,第一眼是对美术作品外观的审视,这是观赏者对美术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美术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的观赏者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反应,是由于对美术作品的外观观察的不同而导致的。在爱德华 凯西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论》的前言中写到在人在观察事物的知觉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二个阶段是想象阶段,在这一段,人们会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具体为可辨的实体和事件,是人对作品的初步理解。在美术作品的欣赏阶段,人们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第一审美感受主要是受美术作品的外观形状、颜色以及构图引起的,这些视觉性的元素符号会在每一个欣赏者的头脑中再现,对于一些比较具象的美术作品这一过程进行会比较自然,欣赏者会由创作者所创作的具体事物直接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由于这些具象事物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对于这类美术作品的欣赏,每个欣赏者在心理上产生的欣赏差异性相对较小。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美术作品,则需要欣赏者调动更多的感官,甚至动用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抽象元素所要表达内涵,由此使得不同的欣赏者之间欣赏的差异性增加。
  其次,欣赏者在观看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的基础上,会进一步透过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诸多元素,想象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具体心境,这时的联想活动往往会与欣赏者自身的经历和心境相结合,由此造成欣赏上的差异性。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以也会对同一副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对于不同的人,这种心理感知过程,都是需要欣赏者融入美术作品中,切身的感受整幅画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梵高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所创作的名作《向日葵》在它生存的年代只能卖到400法郎,但是1987年在伦敦拍卖时就已经达到3900万美元,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向日葵》的美术价值,在这幅作品中,画面以黄色作为主色调,图片中的花、罐子以及背景灯都是以黄色为主,而黄色作为饱和度最高的一种颜色,往往会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智慧、成熟、阳光、激情等的想象;此外,画面上的绿色也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生命力。人们在欣赏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时,在欣赏者去用心观察这幅作品时,欣赏者一般会被作品中鲜亮的颜色和色调所吸引,对于很多人大都是被画面上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作品展现出的生命力所打动,并由此产生较为感性的理解,想象创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然而,这一阶段的美术欣赏,大都是欣赏者沿着创作者的经历和以及创作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产生的,不同的人由于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对于创作者的思想有认同有反对,这就使得他们对同一副作品会有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最后,在经过对美术作品内涵进行情感感知之后,某些知识水平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较强的人,还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意义,对美术作品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相比较前两种欣赏层次,这一欣赏过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欣赏,它需要欣赏者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欣赏者往往比较了解创作者的创作经历,对于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在与美术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更多的联系自身的情感经历,从专业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第二次创作,让美术作品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对于很多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都有很多美术爱好者、专家、学者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分析。比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绘画者大都讲究意境,作品中虽然有大量的写实,但是创作者往往采取借喻、暗喻、隐喻、含蓄、象征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使得很多人在研究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时,不仅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否则便难以真正理解一幅作品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对这些美术作品的二次创作。在欣赏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时,对于作者在绘画中所画的诸如“一叶扁舟”“垂钓渔翁”等形象,有些人只觉得这是一幅简单的渔夫钓鱼图;有些人则会想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而有些人则注意到创作者在绘画作品中的大片留白,并因此想象出作品中所渲染和传达出的寒意萧瑟气氛,想象到创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并进一步把自身的经历以及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享受。在这一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且结合了自己对马远所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经历,这些因素都对欣赏者的欣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很多人由于在知识或者情感感知上的不足,可能就不会对这幅作品产生过多的联想。   2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差异性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其实也是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展现过程,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性别、经历等都会对其欣赏美术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简要分析导致人们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产生的因素。
  首先,欣赏者的心理定向作用会对其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初级阶段产生重要影响。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处理和对待任何事物时,都会不经意的渗入自己的主观看法,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一样,人们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带入到美术作品中,并且在无意中选择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欣赏重点的不同,会导致欣赏差异性的产生。此外,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经历也使得每个人对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加之,不同的人在美术作品欣赏时的欣赏和关注重点往往不同,这些差异性,都使得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增加。然而这种欣赏的差异性,也使得美术作品的内涵不断的被世人所挖掘,而也正是因为人们对相同美术作品的欣赏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得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评价更难。比如,在现阶段大多数的绘画以晚餐为主题的作品中,创作者往往会以晚餐来表现家庭的和睦,亲人之间气氛的融洽。但是在文艺复兴巨将达 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中,绘画者选用的是以棕褐色为主的色调,画面气氛严肃而庄重,当然这种创作风格与达芬奇自身的创作视角以及他的个人经历相关,但是,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这幅画创作背景的人来说,往往不会对该作品产生正确的评价,相反,对于了解创作者的专业人士而言,往往会对这幅画的主色、构图给出较高的专业评价。所以如果仅仅把以晚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定义为幸福,将会对这幅作品产生负面的评价。为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个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会影响到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本身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我们无需为每幅作品指定一个严格的定义,只需要在尊重作者创作的基础上,让人们各自欣赏,各自发表看法。
  其次,美术作品的类型也会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人们对于抽象画的欣赏产生的差异性幅度往往要超过对具象画的欣赏,因为相比具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需要欣赏者具有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美术素养以及文化内涵,而具象作品中大都是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对欣赏者来说只会在欣赏的层次上产生差异。此外,人们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往往会倾向于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或者生活习惯角度对作品的含义加以引申,这就使得一幅作品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形象,也会被人们诠释的多种多样。比如,在达芬奇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中,对于绘画中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同专业层次的人的解释千差万别,有的人认为这种微笑是女性最标准的微笑,是一种迷人的微笑;而有的人则认为人物的微笑中摻杂有一定的邪恶。但是,不管何种评价,无论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还是带有严重的主观因素的评价,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应该理解的是美术作品的类型以及创作背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只有对创作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人们才能从美术作品中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而这个例子则向我们说明了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会对作品的欣赏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美术作品的欣赏差异性受到欣赏者主观能动意识的影响。对于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对同一幅作品产生不同的评价。而这种变化与人的主观意识相关,人们从接触美术作品开始,原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经历等都会对其下一步的欣赏产生影响,不管创作者的意图如何,欣赏者都会沿着自己的思维对作品加以理解,进行再次创作,使得美术作品在自己的不断理解中具体化。欣赏者从初步接触美术作品,到理解和掌握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再到深入理解和研究美术作品时,进行对美术作品的第二次创作,这期间他自身的文化专业素养、知识水平等都在对其欣赏作品发生影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在美术作品中保留大面积的留白,如果欣赏者不能把作者的留白意象与作品的主体相联系,就无法理解创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想要表达内心情感。以徐悲鸿的《马》为例,在这幅作品中所展示的突出形象是几匹栩栩如生的马,但是除此之外,画面上还有大面积的留白部分,在这些留白处,创作者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但是却让欣赏者头脑中想象出骏马奔腾的场景,当然,不同的人会想象出不同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会有不同程度的发挥,进而导致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虽然不同的人在欣赏美术的作品时会出现不同的感受,但是人们还应该带着好奇欣赏去欣赏美术作品,体验美术作品中的美感,获得健康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美术作品欣赏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通常也是人们欣赏差异性的展现过程,与此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也体现了欣赏者所具有的文化和人文素养。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欣赏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差异性受到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美术作品的类型以及欣赏者的亲身经历等的影响。但是,对于一幅美术作品而言,也正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让更多的人着迷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研究。为此,我们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一方面应该尊重美术创作者的原作,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作品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参考文献:
  [1] 任志红.浅谈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J].学周刊,2012(34).
  [2] 任衣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教学[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 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1995(02).
  [4] 许敏.浅析美术创作中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08(Z2).
  [5] 范景中.中国人眼中的“风景”画[J].新美术,2000(03).
  [6] 金松.对陈洪绶人物画图式的审美分析[J].新美术,1998(02).
其他文献
目的在慢性盆腔炎中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联合氨素治
摘 要:建筑艺术不仅体现了美,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移山填湖的建筑规划显然没有考虑到合理利用自然和周围环境,也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一方面,古人们的理念虽然很传统却远远比我们超前,研究前人们的建筑规划与布局不仅有利于我们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建筑理论的进步,因此对于前人们的建筑理念的研究就显的更为重要了。本文主要通过江西美丽的苓脚村的建筑布局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理
在我国企业税负不断提高的环境下.“营改增”成为当前结构性减税的一个突破口。“营改增”税制试点改革以来.大部分的企业税负都有所下降.但是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
68所三级医院消毒质量调查报告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顾健,孙俊,徐燕,梁涛我们于1991年5~11月份对全省11个省辖市区内的68所(三级)医院消毒质量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消毒质量综合评价全
发票是财会、审计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最基础要件之一,也是暗含各种腐败的关键载体。文章仅结合"八项规定"谈谈发票腐败的相关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摘 要:电台节目的丰富化就需要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类型的不同使得主持人们各显神通,电台广播主持人的艺术风格也因此成型,电台主持人在长期的播音节目中通过有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具有个人的独特魅力和语言表达方式。优秀的主持之所以能够深受听众的喜爱,与其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介绍电台广播主持艺术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如何在主持道路上提高自我,培养鲜明的艺术风格。
漫话古琴许健 中国音乐81·2期漫话浙派古琴‘徐匡华 西湖80·9期琴艺初探吕殿生 中国令乐81·2期论广陵琴派刘明澜 音乐研究82·4期谈谈上海地区的江南丝竹
首次将持胶用于加压(2.0~2.5MPa)脱硫系统,利用脱硫塔排液压力改高塔再生为喷射再生,于1987年9月改造投产至今。加压栲胶法脱硫,是湿式氧化法的一种,属于二元氧化催化反应。以碱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基于UML和数据库技术的一套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并运用UML工具进行了静态建模和数据库设计等。通过该系统能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UML;学生工作管理;静态建模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校大学生人数飞速增长,高校学生管理出现了学生层次多样化、事务性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仅依靠
本文从控制主要工程量、控制工程综合单价入手,对设计、施工、概预算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几种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