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默唱的歌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期在天津,下午放学回家,走在大街小巷里,随便什么人家,都会有收音机播放。节目或是相声,或是天津时调,或是京戏评戏,或是单弦大鼓,但是放得更多的,还是流行歌曲,什么《何日君再来》《花好月圆》啊,只听曲调不懂歌词。当时年幼不谙世事,对于这类歌曲优劣,自然也不知道,只是那柔柔的曲调,听起来让人觉得适意。
  随后政治运动不断,音乐也随之变调。听过的那些流行歌曲,几乎是同一天从电台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意气高昂的革命歌曲,什么《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唱起来倒是蛮有劲儿。但让我当时非常不明白的是,那些流行歌曲不让唱了且不说,而且还毫无商量地定为靡靡之音———尽管我不懂得什么叫靡靡之音,但是相信那些歌不是好东西,在我意识里跟当时被镇压的人一样。从此,我耳朵养成听革命歌曲的习惯,渐渐地觉得这些革命歌曲蛮不错。
  十几年、二十几年听下来,听习惯了,耳朵完全革命化了,觉得这革命歌曲挺好听、挺迷人。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让我唱过好多年,陶醉过好多年。甚至于觉得自己的革命觉悟,一半来自首长经常作的报告,一半来自革命歌曲熏陶,所以在大唱革命歌曲的年代,我也不管跑调不跑调,扯开嗓子可劲儿唱,真想唱得革命更坚定,觉悟再提高。
  谁知到了“文革”,有的革命歌曲竟成了毒草,就像当年禁放那些靡靡之音,这些革命歌曲一夜之间,从我们的生活里完全消失。说真的,这时我还真的有点想不通。这些不是红色革命歌曲吗,怎么说不让唱就不让唱了呢?
  很快就有了更显革命的歌曲,比如《下定决心》啊,比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啊,比如《造反有理》啊,这类所谓红色语录歌曲,以及《向着太阳歌唱》《遥望北斗星》,一时风行全国。这些歌曲曲调还算不太刺耳,起码在听觉上不太有受罪感觉。因为那时我属于“黑五类”,没有资格唱这类革命歌曲———说实在的,心里嘴里反而清静。有一首叫《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后来不知怎么突然冒了出来,于是乎,全中国的高音喇叭,天天都像吵架似的吼:“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听了就好像置身麻雀窝里,吵得人鼓膜都快被撕破,听这类歌曲简直是活受罪。
  我没有资格唱,卻有资格听,属于“旁观者清”的局外人,就拿过去被禁的一些歌曲对比,觉得这“吵架”歌真的不怎么样,既不像靡靡之音悦耳,又不像革命歌曲动听,心想,这也叫歌曲吗?如果这也叫歌曲的话,相信那些乡下泼妇吵架,每回都会是一支最好的歌。从此,我的耳中再没了美好旋律,对于听过的、唱过的自认为好的歌曲,比如《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宝贝》《夏日最后的玫瑰》等等,只能回忆着在心中默默地哼唱。
其他文献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压力.在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现实世界中,人们不仅品尝着成功与幸福的甘甜,同时也时时在承受着失败与痛苦等所带来的压力.压力与做事的效率并非成正比,压力
不嫌家穷  1968年,我16岁,结束十年寒窗的学生时代,回乡当了农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养老送终,所谓的传统农民的生存套路在我眼前渐次展现开来。  那是一个冬日里的晴天,正赶镇上集市。逢农历二五八,是集市,乡人叫过会。会散之后,我像一只小羊跟在祖父和媒人身后,去相媳婦。沿着长长的铁路走了十多里,又途经羊肠小道,翻过高高的山梁,再登上山塬,浑身汗涔涔地进了一家种着洋槐树的小土院。未来的丈母娘热情
巨资买戏箱  上世纪60年代,我的老家莱阳北乡门家沟小山村,有“四大宝”名扬十里八村,声响三县:逢四遇九赶大集,十大戏箱唱大戏,南河香梨甜似蜜,村里有个三副书记。  1962年冬天,地里活一闲,当书记、村长的爷爷就发话:猫冬。那年,社员家里生活刚刚解决了温饱,村里形势不错。爷爷点头挥手:给大伙制造点快乐,办门家沟戏团,办全乡全县最好的!三爷爷得令,屁颠屁颠北上大连,戏服、头饰、刀枪、锣鼓,十大木箱
提及现代幼儿教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早教”.如今,“早教”已经被广泛使用,被狭隘化使用.一提到“早教”,更多人对早教的认识还停留在让孩子识字、数学和各种学习的程度上.
在有关随机微分方程(SDE)解的稳定性分析理论中,均方稳定性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随着SDE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SDE解的更弱的稳定性如p阶矩稳定和几乎必然稳定的理论引起人们越来越
日本数学家Kyo Nishiyama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得到了关于无限维向量场李代数W(n)的自然表示的换位子同态代数的结果.本文试图对Nishiyama的工作进行推广.对于charIF=p>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隔着房梁聊大天  塞北山村早先盖房,没有“洋灰”(水泥),用木料四梁八柱起脊,屋内打“隔断”,隔至房柁下,柁以上是相通的,称“一条脊”。  我初到村里,住房东家西屋,往炕上一躺,吓一跳:房顶挺高,烟熏火燎,黑乎乎的,跟望夜空差不多。屋门关与不关一样,堂屋大锅温泔水的酸味,从头顶上弥漫过来;大猫带着小猫在柁上走来走去;椽子之间有燕窝,偶尔喳喳几下;东屋女主人的纺车嗡嗡响,小油灯把她的影子抹在房顶上。
1997年Yakov B.Pesin在他的著作《DIMENSION THEORY IN DY-NAMICAL SYSTEMS:Contemporary Views and Applicantions》中引入了C-结构的概念,从而将豪斯道夫维数,盒维数在抽象
我为爱人、女儿转口粮是35年前的事,准确地说,是转粮食关系。虽说是件小事,却打着时代烙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81年春节,我到营里任职不久,爱人、女儿被批准随军,组织安排我回临朐老家给她们办理随军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转粮食关系。  粮食关系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是吃商品粮的供应档案。据此,粮食部门才能供应粮食,否则,你就無处买粮。  我爱人和女儿是农村户口,随军后就变成吃商品粮的非农业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