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 还学生主体地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段
  我首先提问:徐霞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反馈。学生很容易知道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说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接下来,我再问:阅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本段的语言文字说出:他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遍了半个中国的;我知道了他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他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我也知道了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我了解到了徐霞客游历半个中国之后,写成了一本奇书叫《徐霞客游记》……最后提问题: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体会到徐霞客所处的那个时代条件艰苦,靠双脚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奇人异事,孑然一身,独行其志。)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学习第二段
  首先,设计问题: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默读1分钟左右(段落不长),再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这段文字先写了当时读书人只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再写徐霞客与他们不一样,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最后写他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学生的探究结果。
  生1:我现在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到外面去了解大自然的知识,搞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所以他是奇人。
  生2:我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是因为他早有雄心壮志,想写一部古人没有写的奇书——《游记》。
  生3:我知道了“卓尔不群”的意思,就是说徐霞客与那些人不一样,他才华出众,走自己该走的路。
  生4:“史籍地志”、“山海图经”是什么意思?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师生交流,深入探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第三、四段
  1.通过感情朗读进行体验。第三段语言文字内容丰富,对偶句、排比句多,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气势、韵味。因此,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练习,在读中体验情感,与徐霞客进行情感对话,使徐霞客的“奇人”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里,产生对徐霞客的崇敬和爱戴。
  2.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利用“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和“徐霞客孜孜不倦撰写游历图”来让学生体验徐霞客考察的艰辛和撰稿的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特,知道徐霞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精察细研。
  3.展开合理想象推理进行体验。徐霞客怎样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徐霞客历尽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徐霞客白天都做了什么,晚上在哪里住,他是怎样生活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是怎样的情景?利用这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想象推理体验,他们就更能感受到徐霞客的伟大。
  4.通过背景资料让学生体验。第四段的文字是当时背景资料文字,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以及明末治安问题给徐霞客考察所带来的困难。
  四、发挥协同效应,合作学习第五、六段
  这两段文字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理解与掌握以下内容的目的。
  1.同伴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2.遭匪抢劫,险些被害。
  3.同伴途中遇疾,不幸而逝。
  4.同行不愿受累,偷偷而去。
  5.唯徐霞客锲而不舍,不畏艰险,旅行成功。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徐霞客推翻历史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他勇于探索的坚定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五、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第七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学习本文的第七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思考:第七段是怎样围绕奇书来写的。要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要点:第一句说明《徐霞客游记》的成书是亲身经历、考察的记录;第二句评价这本书的科学价值;第三句评价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第四句评价书的作者,回到课文题目“阅读大地”,回到“奇人”上来。“阅读大地”可以个性化理解为:徐霞客把大地当作一本知识丰富的书,他每到一处都在探索着大地的奥秘,都在研读着这本巨书,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句。“奇人”奇在他的“独行其志”、“不避艰险”、“求真求实”……
  这五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诵读、朗读、默读等。课堂朗读和评价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朗读感悟、读评结合是语文体验的重要形式。  一、师读生评,在典型示范中体验  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阅读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课文的理解总存在着种种局限。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他们的体验就会发生偏差或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带着这样的情绪写作当然写不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激活了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宝库?是否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如果我们为师者能真正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还愁学生的创作没有源头活水吗?  一、回归生活,拓展诗意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
词语和句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而句子则是理解语文的关键。如何将句子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语用学的理论,语言学习需要研究三个层面:一为语言结构,二为语言逻辑,三为语言表达,这三个方面是对语言通不通、对不对、好不好的综合考量。那么,句子教学到底从哪里入手?关注什么才能稳步推进句子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着手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密切,社会关系也是越发复杂,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显得相当重要。作为小学生,虽然接触的社会面不是特别广泛,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圈与交际对象,再加之正处在语言积累的阶段,因此,学习口语交际方式,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在一线教学中的尝试、思考与总结,笔者
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用书面语言反映自己的思想,这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即所谓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透过语言,我们看到的是思维的本质。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从思维训练入手,而观察与想象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以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内容。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
预习是一种前奏、一种开端、一种自练,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如同大型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预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会预习课文呢?  一、在巧妙的导学中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
阅读教学取向,即选取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阅读教学取向最根本的因素无疑是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全国小语会先后举办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巧合的是,两节体现不同教学取向的《匆匆》均荣获特等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两节《匆匆》在此前后执教,其教学取向之变为考察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如何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呢?现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  课本中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读,认真读,不断进行语言文字的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自学、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过程。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教材分析源源不断,各种教案精选层出不穷,更有大量精美的课件作品可以随时免费获取。可是,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智慧不是源于一味地“伸手拿来”,而是源于执教教师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推敲、进退取舍。  一、进一步,柳暗花明  人教版第十册《桥》讲述的是:在山洪暴发的雨夜,老支书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征服了仓皇奔逃的人群,控制住了局面,继而在山洪疯狂扑来之前的短暂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