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者的危险,不是“找个伴”就能解决的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晚上,你进浴室洗完澡后,发现浴室门怎么也打不开,被困在浴室的你没带手机,而你又是独居,家人在千里之外,你有办法让自己逃出浴室吗?
   这不是密室逃脱的游戏背景,而是发生在北漂独居女孩乐乐(化名)身上的真实故事。除夕夜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就地过年的乐乐却被困在浴室整整30个小时。
   如果不是楼下同是北漂的邻居听到了乐乐的求救并伸出援手,乐乐想,大概要到初七上班旷工,单位才会发现她失踪了,而她很可能早已经饿死在这不到两平方米的浴室里。
   在这孤立无援的“绝境”中,乐乐坚信自己能得救,没有慌乱无措,而是冷静思考如何求援,最后她获救了。她将这个故事分享到朋友圈,希望独居者都能从中获得提醒,及早防备,别再遭遇同样的“绝望30小时”。
   然而,迎接她的不全是温暖的关怀和问候,还有各种质疑和嘲讽。
   在这个引发热议的事件中,让人觉得可怕的,不仅仅是独居者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大众对女性独居者的恶意、对陌生人求助的冷漠,才真正地刺痛了每一个人。
  
   不是每一个独居者,都懂得自救
   被困浴室后,乐乐的求救措施,可谓独居者都该学习的优秀范本。
   发现浴室门打不开后,她先找出刮眉刀,沿着门的缝隙刮擦锁舌。因为锁舌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有较大的几率能撬开,但门锁还是纹丝不动。
   紧接着,她拆下花洒,用花洒砸门。砸碎了玻璃后,她试图通过门上的洞,拧动插在另一侧锁孔上的钥匙。但她依然无法打开这扇门。
   后来,她想到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只可惜这么智能的音箱,暂时还没有报警求救的功能;她想到了路过门前的邻居、隔三岔五就来送快递的小哥,但他们都不信任这位自称身处险境、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身离去。
   求救不成,她只能选择“骚扰”。“毕竟人都是利己的,只有他们的生活被打扰,才会意识到要上来看看。”
   她是四川人,学校在汶川地震后专门安排了防震减灾的相关科普课程。她想起了课堂上学到的求生自救知识,拆下花洒,并用花洒敲击浴室里的水管。
   不堪噪声骚扰的楼下邻居,决定上楼看看,才解救了被困浴室30小时的乐乐。
   然而,就是这么冷静、机智、教科书般的操作,依然引发了网友的质疑:“不就是一个门锁,踹开不就行了。”“洗澡为什么不带上手机?活该!”“早点结婚,找个伴就不会遇到这种事了。”
   这次事件上热搜后,乐乐甚至收到一个骚扰快递,里面的一个纸条写着:“我在看着你。”
   独居者进浴室洗澡,难道就不配锁门吗?乐乐有了男朋友、老公,就不会被反锁在浴室了吗?
   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除了手机,独居者就没有别的求救方式了吗?
   被质疑的,不该是这个女孩的性格人緣、生活方式、婚恋状况,而是千万独居者的人身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该检讨的,不是独居者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是面对陌生人的求助,为何我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冷漠拒绝?
  
   独居者的生活,冷暖自知
   独居者的故事,没少登上社会新闻的版面。
   2021年2月,日本福岛发生7.3级地震,首名遇难者为一名50多岁的长年独居男性。因家人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在地震发生10天后去该男子家中确认情况,才发现他被埋在家具下方,后被确认已因窒息死亡。
   2020年9月,知名艺人黄鸿升被发现在家中死亡。据警方调查,黄鸿升的死因或是在浴室不慎滑倒后撞到头部、从而引发突发性心肌梗塞。因为是独居,所以他出现意外的时候,并没有亲友在身边,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独居意外死亡无人发现固然是极端情况,但独居引发的许多难与人语、无法独自克服的困难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独居女孩浴室求生三十小时》的文章留言里,很多独居者也分享了自己曾经遭遇的孤立无援的“绝境”:
   “我在洗澡时血压骤降,直接体力不支倒在浴室,已经失去喊话的能力,手机在房里,不知道晕了几个小时后才醒来。”
   “想起有一次半夜急性肠胃炎,疼到几乎晕厥了,我的猫舔我的脸,我挣扎着爬起来烧热水,家里没有药。当时是凌晨3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一夜就像一年。”
   “自己一个人在家洗澡,洗完澡后发现门打不开了,手机也没带。最后一气之下用脚踹开了门下方的百叶窗,从下面钻了出来,万幸自己瘦。”
   30年前,独居在中国可能并不常见,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独自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找机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独居者不再是“少数派”。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中国即将迎来近1亿的独居者,他们的生命安全难道只能靠不离身的手机来保障吗?
   作为独居者,除了沉浸在独居的自由自在中,也要在人身安全问题上打醒十二分精神,防患于未然。
   比如,学习相关求生自救知识,不至于在意外来临时独自手足无措;每天固定时间给父母或朋友报平安,一旦发生失联情况,他们可以及时伸出援手;家中常备随身报警器、防狼喷雾、抵门器等防身自救工具;与邻里搞好关系,遇险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对独居的污名化,何时方休?
   当然,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毫无风险的,独居不是意外发生的原因,也不该成为大众随意指责、诋毁的缘由。
   “一个人住,肯定是性格不好,和别人相处不来。”
   “三十几岁的老姑娘了,还一个人住,注定孤独终老了。”
   “总是一个人,也没人说说话,不寂寞吗?”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独居人口即将突破1亿的今天,类似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独居都是主动选择,他们不仅不孤独、不寂寞,甚至感到无比的自由、快乐;他们不仅不自闭、不抑郁,甚至比已婚人士更热衷社交、身心也更为健康。
   2020年9月,贝壳研究所联合珍爱网发布了《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调查显示:近八成90后有过独居经历,平均独居时长2.2年。
   其中,四成90后独居青年表示自己“经常感到幸福”,而认为自己“经常感到孤独”的独居青年仅占两成。
   整体而言,90后独居生活的幸福感高于孤独感,而且女性的独居质量高于男性,“更加享受一个人独居的状态”。
   将来有了购房能力,年轻人还是更希望购房独居。
   独居生活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不用照顾、配合旁人的生活习惯,还享有独立隐私和空间,不比伴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鸡飞狗跳省心吗?不比父母亲友滔滔不绝的“为你好”清净吗?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曾在其著作《单身社会》中明确地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绝大部分独居者没有性格缺陷、生活充实,他们不是找不到伴儿,只是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享受独居的时光。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曾写道:“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幸运的是,独居者依然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小角落。
   独享生活闲逸的趣志,不应成为大众对他们指指点点的理由。不把独居和孤独、危险画上等号,是一个社会对独居者最基本的尊重。
   理解,从尊重不同开始。
其他文献
顾墨尘心乱如麻,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回想着季博士与王天一母亲的对话。“技术垄断……减少上层社会的低端人口流入……”他念叨着,思索着其中的利弊,“看来,这个实验是个十足的阴谋……”  顾墨尘思考着,琢磨着,一遍遍梳理着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实验的信息。窗外,晚霞倾洒在一座座高楼大厦上,层层描绘出这座城市繁忙的轮廓,这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世界之大,他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求助的人。  太阳一
人人都喜欢娇艳美丽的花儿,没料到,我竟然被花儿的根须所感动!  又是一个周末,向来爱花的我,准备逛逛花市,淘两种我喜欢的花。  花市里花儿的品种琳琅满目:有外表美丽却花期短暂的昙花,有清新淡雅的茉莉,还有热烈奔放的玫瑰……它们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有人爱百合的芬芳端庄,有人爱米兰的幽香典雅,有人爱月季的风华绝代,而我买下了角落中最不起眼的吊兰。  我将吊兰带回家,每天悉心照料,用心爱护。直到有一
事件回放<<<<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正式在上海施行。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市民新的社交话题。有网友调侃道,每天到楼下倒垃圾,都要经受热心大妈关于“今天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  时事鲜评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虽然这项制度在发达经济体中实施已久,引进我
虽不像资深茶客那样不顾一切地爱茶,但我们西山人喜欢采茶、品茶仿佛是天性。有恙在身时,泡上一杯茶,不适似去了大半。都说“喝茶喝多了也会‘醉’”,但是西山人一直偏爱这种微醺的感觉。  众多茶叶中,我独爱醇美的碧螺春。它如蜷曲的螺,蒙着细碎的白绒,一提起它,就会想起蒙蒙细雨,烟雨中采茶的身影;就会想起兰雁村中的犬吠,村里人操着的吴侬软语;就会想起村姑们戴着蓝布头巾,挎着竹篮穿梭在集市的身影;“老虎灶”传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写道:“生来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先生在书中第四卷“行走”中记录了曾是西湖梦边人的杭州,邂逅一米阳光的丽江和一座有灵魂、有香气的巴黎。我也喜欢行走,而此次参加英国夏令营的经历,则让我与英国有了三个层次的邂逅———浅层次是遇见一处风景,中层次是遇见一种生活方式,深层次则是遇见自己。  参观剑桥大学应属于浅层次的邂逅。只看看剑桥大学的建筑,你就会理解陈旧有时传递的是一种带着历
天上飞满了风筝,湖边也早就有人踏青赏花了。东风带着一股清香迎面吹来,轻抚我的发丝。  妈妈在屋里悠闲地看着电视剧,见我望着窗外出神,她说:“现在出门玩的都是些小孩子,况且过一会儿要下雨了,你在家里待着,这才是一种享受。”  我只得抛开踏春不成的愁绪,继续闷坐桌前。天是淡灰色的,上面飘着几片稀薄的云,不时有鸟雀呼晴,燕子一只一只地飞过。三叶梅从隔壁阳台伸过来,红艳艳的花瓣正舒展着,在枝头欢欣地盛放着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可是有的人,放弃了种种选择,在一条路上奋力前行。他们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是为了你的流光溢彩,传承后世。也许你永远不会了解,但这不重要,为了你,从未放弃;为了你,矢志不渝。  那是梅雨六月的徽州,氤氲的雾在山峦间袅袅,看不清山脉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起伏的山脊与这座文化之城。我们几人踏着泥泞的石板路来到了一间制砚作坊。作坊的门面并不大,但松黑色的木板与金色的大字相得益彰。粉墙黛瓦中,一丝
太阳照在京杭大运河上。多少年过去了,运河依然像高邮作家汪曾祺写的那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50岁的扬州江都渔民谢老大想起了自己的那艘船。一个月前,他开船沿京杭运河北上,亲手将跟了自己26年的“吃饭家伙”,送進了扬州市宝应县七里闸附近。   在那里,渔船将被拆解。从此,渔船成了谢老大的人生回忆。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重点水域正式实行10年禁捕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位哲学家说:有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错了才知道;有些事,长大了才知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晓一件事、成就一件事,需要行动和实践,需要经验和教训,也需要时间和经历。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阐述观点。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你摘下一朵小花,轻轻凑到我鼻尖,我就知道,那是春;你捉一只知了,拿到我面前吓我,我就知道,那是夏;你捡起一片红黄相间的落叶,放进风里,我就知道,那是秋。你握住一团雪,又把它丢向天空,如一团白雾,我就知道,那是冬。  你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虽天天幻想你的模样,但更关注妈妈的身体。她一天天地胖起来,偶尔吃不下饭,偶尔睡不好觉,上楼、弯腰越来越费力。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她的笑容,她坐在那里,阳光洒在她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