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可是有的人,放弃了种种选择,在一条路上奋力前行。他们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是为了你的流光溢彩,传承后世。也许你永远不会了解,但这不重要,为了你,从未放弃;为了你,矢志不渝。
  那是梅雨六月的徽州,氤氲的雾在山峦间袅袅,看不清山脉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起伏的山脊与这座文化之城。我们几人踏着泥泞的石板路来到了一间制砚作坊。作坊的门面并不大,但松黑色的木板与金色的大字相得益彰。粉墙黛瓦中,一丝丝霉纹垂掛,像岁月留下的痕迹。随后,我走进一间制砚匠人的工作室。光线明显暗了许多,匠人们两人一排,坐在深棕色的木长椅上,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刻刀,一下一下地在砚台上刻出肌理与纹饰。它们深浅不一,却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刻刀与砚台摩擦的旋律溢满整个房间。在匠人们的左手边,刻刀按照体积大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有条不紊。我不由得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起来。一方方砚台呀,你是否看得见匠人们的专注和虔诚?
  我站在一旁静静观察,只见一位师傅停了下来,轻轻放下手中的刻刀,一只手托起砚台,轻轻吹了吹砚台上的粉尘,另一只手用细细的毛笔刷拭着棱角。随后,他把砚台放到桌子中央仔细端详。我轻声问道:“您好,请问您刻砚几年了?”师傅听到我的问话,将在砚台上停留许久的目光转向我,回答:“十多年了。”我很惊讶,有多少人能够从事并热爱一项事业十余年之久呢?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那么精细,他们是技艺的传承者,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方便快捷的自动墨水,却忽视了砚台与墨的自然融合,无法理解这种无法替代的美。我又问:“您如此热爱这项事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他想了想,憨憨地笑了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希望砚台能传承下去,这么好的东西别丢了……”说罢,他又笑了,笑容那么质朴、澄澈,这笑容里蕴含了中华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砚台呀,你在这些工匠师傅眼中,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为之坚守的古老技艺的载体。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就像这间作坊门前的两座石狮雕像,它们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净土,守护着这古老的技艺。
  “山连吴越云涛涌,水接荆扬地脉长。”而徽州带给我的,远不止旖旎的风景,更多的是心灵的荡涤。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匠心。对于心中那团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之火,是为了一方砚台,但又不仅仅为了那一方砚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改变不了的,是制砚的那种付出与永不泯灭的爱。
  教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到且有文化内涵,小作者以游学活动项目为依托,选取制砚作坊中的一段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工匠对制砚工艺的专注与虔诚巧妙表现,“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恰当的议论起到点题扣题的作用。结尾从制砚工艺延伸到传统文化,升华了千古不变的工匠精神,立意高远。(李吉春)
其他文献
在你的生活中,给了你最多的温暖和欢乐的人一定是你的母亲!因为她的爱,你的人生将更加精彩。我常常感动于母亲的爱。  暮色沉沉的夜晚,我还在埋头写作业,可眼皮不知不觉合上了,赶紧又睁开,我揉了揉太阳穴,想让自己清醒些,可换来的是一阵阵头痛。笔迹也随着我烦躁的心情越来越潦草。  “咚咚”的敲门声传来。“我能进来吗?”妈妈小声问。“进来吧。”随着一团雾气,妈妈走进来了。我不耐烦地说:“干吗呀?!没看我写作
在纸扇上作画,一点、一横、一钩,寥寥几笔,就将大千世界描绘出来。再点缀几行文字,诗画相映成趣。如此精美的纸扇画,若不动下脑筋,怎能让它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电视上,一位翩翩少年手中轻摇纸扇,脚步轻盈,身姿潇洒。纸扇打开又合拢,那画中的水淙淙流动,山中的树苍翠挺拔。啊,如此美丽的纸扇,我怎能不做一把?  说做就做。纸扇的做法十分烦琐,对于不善手工的我来说更不容易。于是,我索性直接买来一把白纸扇,准备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旁有很多柿子园。每年秋天,人们都会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在树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地的果农说,不论这些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秋天,人们把柿子都摘光了,到了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泛滥成灾,那
很多同学并不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也不缺少真情实感,可写的文章让人感觉“空”和“虚”。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那么,在写作中有没有一个“支点”能帮助我们化虚为实,使情感更丰厚呢?有,这就是情感的载体——物象。  纪昀说:“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表明,文学创作往往是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产生的。我们在写作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寻找一种物象,使之或者
顾墨尘心乱如麻,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回想着季博士与王天一母亲的对话。“技术垄断……减少上层社会的低端人口流入……”他念叨着,思索着其中的利弊,“看来,这个实验是个十足的阴谋……”  顾墨尘思考着,琢磨着,一遍遍梳理着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实验的信息。窗外,晚霞倾洒在一座座高楼大厦上,层层描绘出这座城市繁忙的轮廓,这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世界之大,他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求助的人。  太阳一
人人都喜欢娇艳美丽的花儿,没料到,我竟然被花儿的根须所感动!  又是一个周末,向来爱花的我,准备逛逛花市,淘两种我喜欢的花。  花市里花儿的品种琳琅满目:有外表美丽却花期短暂的昙花,有清新淡雅的茉莉,还有热烈奔放的玫瑰……它们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有人爱百合的芬芳端庄,有人爱米兰的幽香典雅,有人爱月季的风华绝代,而我买下了角落中最不起眼的吊兰。  我将吊兰带回家,每天悉心照料,用心爱护。直到有一
事件回放<<<<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正式在上海施行。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市民新的社交话题。有网友调侃道,每天到楼下倒垃圾,都要经受热心大妈关于“今天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  时事鲜评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虽然这项制度在发达经济体中实施已久,引进我
虽不像资深茶客那样不顾一切地爱茶,但我们西山人喜欢采茶、品茶仿佛是天性。有恙在身时,泡上一杯茶,不适似去了大半。都说“喝茶喝多了也会‘醉’”,但是西山人一直偏爱这种微醺的感觉。  众多茶叶中,我独爱醇美的碧螺春。它如蜷曲的螺,蒙着细碎的白绒,一提起它,就会想起蒙蒙细雨,烟雨中采茶的身影;就会想起兰雁村中的犬吠,村里人操着的吴侬软语;就会想起村姑们戴着蓝布头巾,挎着竹篮穿梭在集市的身影;“老虎灶”传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写道:“生来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先生在书中第四卷“行走”中记录了曾是西湖梦边人的杭州,邂逅一米阳光的丽江和一座有灵魂、有香气的巴黎。我也喜欢行走,而此次参加英国夏令营的经历,则让我与英国有了三个层次的邂逅———浅层次是遇见一处风景,中层次是遇见一种生活方式,深层次则是遇见自己。  参观剑桥大学应属于浅层次的邂逅。只看看剑桥大学的建筑,你就会理解陈旧有时传递的是一种带着历
天上飞满了风筝,湖边也早就有人踏青赏花了。东风带着一股清香迎面吹来,轻抚我的发丝。  妈妈在屋里悠闲地看着电视剧,见我望着窗外出神,她说:“现在出门玩的都是些小孩子,况且过一会儿要下雨了,你在家里待着,这才是一种享受。”  我只得抛开踏春不成的愁绪,继续闷坐桌前。天是淡灰色的,上面飘着几片稀薄的云,不时有鸟雀呼晴,燕子一只一只地飞过。三叶梅从隔壁阳台伸过来,红艳艳的花瓣正舒展着,在枝头欢欣地盛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