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仙华的黄帝文化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时节,浦江黄帝文化研究会在仙华山轩辕殿和昭灵宫隆重举行民祭大典,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以及帝女玄修和帝子渊龙。大典礼仪分击鼓号令、奏乐恭迎、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九项祭祀内容。浦江仙华山成为又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圣地。
  历史钩沉
  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开创者。
  在浙江浦江,以仙华山为代表,黄帝文化影响至今非常突出。
  古代传说,仙华山仙姑庙多有灵验,这造成了黄帝时期浦江即有轩辕少女玄修出现。历代《浦江县志》皆引南宋郑缉之所编《东阳志》中记载:三皇时仙姑,相传为轩辕少女,于仙华山修真上升,故山与庙并以仙姑名。有庙旧在山巅,祈祷辄应……宋宁宗嘉泰三年,敕赐额曰昭灵。影响流布,过去的神谱在“真仙部”中,把轩辕少女列为上古三代第七位神仙。清康熙时编纂的中国现存卷帙最为浩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也因此专门记述了仙华山。
  不过,清《乾隆浦江县志》也辑录了宋陈孔硕《昭灵庙记》一文,里面特别指出:图志传疑,他无载记可证。
  浦江清代传胪戴殿泗的《登少女峰》诗中有句:“轩辕一去少女留,玉炉丹杵风飕飕。嗣经唐帝画井界,始知此峰落扬州。”浦江是古代九州之一扬州之属。民间有说法,轩辕少女是随轩辕黄帝来到仙华山的。因此,仙华山也有黄帝的活动印迹。
  按照中华民族敬祖崇祖的风尚习俗和礼仪,凡黄帝曾经驻跸和修炼处必有祠宇奉鼎以祭之,必有鼎湖遗名以记之。宋代著名文学家方凤《浦阳十景》诗吟:“相传通鼎湖,深窈吹寒冽。”又颂:“遥岑谁画挂,置此荆山鼎。”元代浦江名士吴莱也就鼎湖遗有诗句:“一掌嵯峨是玉京,连峰欲向鼎湖倾。”明代邑人张蒙《仙华观重修记》说:“鼎湖之花叶不衰,石井之云容常起。”鼎湖旧时在仙华山下仙华观前。仙华观的前身是广福观,至少在宋代以前,它的内涵是以黄帝为主,应该是祭祀黄帝的地方。鼎湖如今已经湮没无闻。仙华观虽有重建,可惜多数人已失原旨记忆。
  历史上,与黄帝有关的地方大都出现过先民遗存的符号型石刻群。据上山文化遗址考古证明,浦江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居住,形成村落。黄帝时期这里相对发达,仙华山先民刻下的象形文字,应当与黄帝有着某种可能的联系。
  现代生态
  上述钩沉,是说明历史上仙华山黄帝的文化影响,那么,现代的生态状况又如何呢—丰富多彩。
  民间传说融入山水,根植深厚,传承久远。浦江仙华山的黄帝传说在史籍古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甚至在1987年全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也没有发现。1993年,笔者为编《仙华山传说》一书进行采风,在与仙华村九十四岁老农方贤盛闲谈时,他无意中讲述了天子洞的传说,由此引出了一系列黄帝传说。该系列传说整理后在当地报纸上首先发表,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浓厚兴趣。据统计,有关传说目前已搜集到二十余篇。
  千百年来,浦江人人会说“头戴紫金冠,脚踏擂鼓山,东边黄罗伞,西边大旗幡”这首民间播扬仙华山美景的歌谣。这是关于轩辕皇子渊龙的传说。据《魏书·序纪》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侯,或外分荒服。传说中的这位皇子有圣德,到浦江天子山后平乱治水,励精图治,做了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他又是个勤奋练武之人,特辟一个练武场,这就是现在仙华山的练武坪景点的来历。由于这位皇子的功绩卓越,黄帝召他回都受封。皇子仓促之间,把王冠、战鼓、黄罗伞、大旗幡及玉带留在天子山,于是化为紫金冠、黄罗伞、擂鼓山、大旗幡几座山峰,那玉带则幻成山下的一条溪。
  轩辕少女传说较多较有影响,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在仙华山修真期间,一是在仙华山升天成仙之后。根据搜集的传说看,以后一部分为主,说明后人对轩辕少女十分敬重崇拜。
  轩辕少女传说以《清虚洞》《仙坛》两则为代表。相传她到天子山修真时,为百姓除害灭祸,教百姓采桑养蚕织布做衣;她又利用当地竹子,绞制竹索牵引竹筏,便利行人航渡。而清虚洞因为她在此织绢,故得了个“织绢洞”的俗名。
  仙华山顶峰下有一方平地,传说轩辕少女在此设坛炼丹。她时常采集灵芝、还魂草,炼制丹丸,普救众生。因此,这里被后人称为“仙坛灵草”。
  轩辕少女俗名仙华,她在天子山修真成果、飞天而去后,人们为纪念她,把天子山改称仙华山,登临飞天的山岩叫少女峰,炼丹处叫仙坛峰,并在少女峰顶盖庙塑像,尊称仙姑娘娘,供人求子赐福。仙姑庙后改建于岩麓旷地。现在尚有昭灵宫、轩辕殿、仙姑庙等传承之地、敬仰之所。
  承袭黄帝文化影响,浦江的民间风俗淳朴而不失热烈。历代以来,浦江仙华山一带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传说为仙华的生日,定为仙华庙会日,邻近各村届时轮流抬迎仙华神像,演戏迎灯,摆供祭祀,连续多日,十分隆重。仙华庙会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足见浦江民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在仙华山周围一带民间,除庙会纪念仙华外,还在四季不断祭祀,特别是每年春节时,方宅等村家家户户都挑祭品到仙姑庙去祭拜供奉轩辕少女玄修。
  影响与价值
  中国名山与黄帝传说有关联的毕竟是少数,这多少说明了黄帝活动范围的一定可靠性。仙华山有黄帝、又有帝子与帝女传说形成了一个系列。由此或许可以推论,在黄帝时期,江南浙中的金华浦江曾是中国重要的南方据点,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轩辕少女传说在全国是独有的,它继轩辕皇子传说之后出现,表明玄修在渊龙平乱后到来,是为教化这里的南蛮初民,想把附近一带建成南方的模范地区,以便进一步巩固黄帝南巡的成果,从而达到取信于民、天下大治的理想。
  而恰恰这些轩辕氏系列传说就附丽于浦江仙华山,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过去,各地的上古传说凡是涉及黄帝巡行游览或修真炼丹的处所,都叫天子山或天子都,浦江仙华山原先也叫天子山,天子山中有天子洞。
  考究全国各地有关轩辕氏传说,是否还可以认为,黄帝出巡江南与下江南寻师求仙是两个阶段的事情,仙华山的系列传说形成时期比其他地方的传说还要早一些。仙华山的系列传说内容涉及轩辕帝系,除作为人帝、天帝的黄帝之外,还关乎至亲二人,这在全国除黄帝及嫘祖的出生地与归阴地外是很少见的,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自然非一般而论。浦江仙华山有别于诸如黄山天子都、缙云仙都、永嘉玉柜山、绍兴镜湖等仅一事或一物、仅与轩辕黄帝一人有关,这进一步说明这里的突出性。
  缙云依靠仙都鼎湖的黄帝传说,使祭祀黄帝大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江仙华山轩辕氏系列传说也在2007年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开发价值与意义正在形成共识。□
  (本文照片由晓柒、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在欧盟,尽管我们可以区分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法律教育模式,然而,每一个成员国在其个别实施方式上却很自然地大相径庭。我们可以区分出德国式、英国式和在法国及其他地中海国家
喜欢上朴树的歌,是从那首《白桦林》开始的,有俄罗斯的味道,淡淡的忧伤,纯洁而真挚的爱情,无不让人心动;而喜欢《那些花儿》,是从看过那部叫做《那时花开》的电影开始的。当
2010年、2011年、2012年的3月,浙江美术馆举行“女人月影”系列活动,分别与英国、法国、德国大使馆合作,分4个星期向观众免费放映4部关于女性题材的电影,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今年是“中西建交40周年”纪念,浙江美术馆与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合作,推出解读近10年来西班牙女性形象的优秀电影。  西班牙来啦  在塞万提斯的笔下,西班牙犹如透着阳光的土制酒,谜一般醉
有一次我收到作文稿《暗香》,暗暗地吃惊初中的学生竟然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考力,在一边阅读一边指导作品后,我完全认识了这个被称为“小作家”的女孩——刘丹梅。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尿道下裂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73例尿道下裂患儿
厚德载物,文化为魂,以哲学思辨的思想深入探讨文化回归到人性魅力的表达:关注人性,进而从产业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作用研讨文化,就是《文化
真没想到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就如此糟糕,连我最得意的历史居然也只考了116分。唉,躲在被窝里郁闷了一早上,本以为有谁能带来一点点安慰,但是连亲爱的爸妈居然都没发现女儿有什
这是2006年常州市的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小作者紧扣“告别”这一话题,新颖而又巧妙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3个故事——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了个人,赢得了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隐忍了尊严,静待复仇的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却了肉身,留下了灵魂的永恒。于是,“告别”这一平常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便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告别不是悲伤。丰厚的文学知识积累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文中随处可见,使得全文情真意美,妙语连珠。
2012年12月20日,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精美的和田美玉、大气古拙的哈萨克族刺绣、充满诗意的沙画和首次亮相的新疆代表团,给首都观
时下 ,法不责众的心理 ,仍然潜存于社会。这既影响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贯彻落实 ,也威胁着一方平安 ,更容易使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心理 ,蛊惑不明真相的群众 ,构成对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