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代谢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风险预测、分类、诊断以及预后一直缺乏充分客观的判断依据。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为探索抑郁症的病因、机制、预后和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血液中几乎包含机体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该样本易获得且创伤较小。本文现综述近几年有关抑郁症中血液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代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症代谢组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麦角甾醇对丙泊酚麻醉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丙泊酚 麦角甾醇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脂肪乳溶剂;丙泊酚组大鼠先腹腔注射50mg/kg丙泊酚,待翻正反射恢复后再次注射50mg/kg丙泊酚;丙泊酚 麦角甾醇组大鼠腹腔注射30mg/kg麦角甾醇,随后给予丙泊酚注射(方法同上),均连续注射7d。末次注射后大鼠均清醒2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采用HE染色、TUNEL和NeuN染色、
目的评估高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LVOS)患者机械取栓的收益及风险,并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序贯性地收集国内3家高级卒中中心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80例行机械取栓的前循环ALVOS患者进行研究。(1)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80岁)与非高龄组(
目的评估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采用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7例颅内破裂VADAs患者(17个动脉瘤),术后即刻行DSA检查评估VADAs的栓塞程度,随访结束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DSA检查判断动脉瘤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3例;2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15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的严重程度、不同病变区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73例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89例)与无END组(284例)。选择Fazekas量表对2组患者脑室旁及皮质下WMH进行评分,0~1分定义为无-轻度脑室旁WMH(PVWMH)
目的评估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鼻部症状的临床转归。方法前瞻性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53例垂体病变患者进入研究。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时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量表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术前、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采用五味试嗅液法评估患者的嗅觉。结果53例垂体病变中垂体腺瘤47例,Rathke囊肿6例;术后常见鼻部症状有鼻腔疼痛、鼻塞、流涕、头昏、嗅觉障碍。术后1周、术后1
目的探讨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源性顽固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枕大神经阻滞试验确定为枕大神经源性,均行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并评定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预后等级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12.02±3.3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治愈,3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效差,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40%
反常性脑疝(PH)是骨瓣减压术后罕见的并发症,是指去骨瓣减压术后因大气压高于颅内压,加之重力作用使颅内内容物塌陷,并最终使脑实质通过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疝出的现象。其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脑疝的方法相反,需通过尽早行颅骨成形术等措施提高颅内压。本文现围绕PH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规律运动时不恰当的反复打击头部,可引起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mTBI),产生持续的认知、行为和精神问题,最终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CTE)。但是,规律运动也能够作为一种抗大脑认知衰退的神经保护剂,对大脑的可塑性产生影响。规律运动能够通过减少异常蛋白堆积、促进神经发生及突触形成、增加突触可塑性和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抗微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心理健康等方式提高大脑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并显著地改善CTE的疾病过程。本文围绕CTE的病理改变及发生机制综述如下,探讨规律运动改善CTE后神经功能的机制,以期为CTE的康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形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DNA甲基化是肿瘤分型的有力辅助工具,已用于室管膜瘤、脑膜瘤等多种肿瘤的分子分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生存预后,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DNA甲基化也已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用于CNS中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从而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甚至帮助发现了新的肿瘤实体。本文现围绕DNA甲基化在CNS肿瘤分子分型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CNS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