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韩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2月9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恳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对山东省与韩国经贸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确定将建立包括“韩国——山东省城市间经贸合作会议”在内的诸多机制,推动这种深层次的恳谈对话趋向制度化。就具体对话机制,会议提出了“直通车”式的设想。山东与韩国的合作与交流由此步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
  
  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是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在中国与韩国建交的13年中,山东与韩国共同经历了创业和发展,培育了信任和友谊,奉献了智慧和财富,也共同创造了山东经济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2003年,山东与韩国的进出口额实现96.4亿美元,是1992年7.2亿美元的13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1.6%,占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达到15.2%;2004年1-10月份,双方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了31.7%,达到102.12亿美元。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家(地区)。2004年1-10月份,山东批准韩商直接投资项目2368个,实际投资额3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2.3%。截至10月底,山东累计批准韩商投资项目达到12315万个,实际投资累计127.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数的28.5%和27.6%,占全国吸收韩国投资的50%以上,成为韩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韩国前20位大企业集团中来山东投资的已经有15家,包括韩国电力、三星、LG、现代、SK、韩进、乐天、POSCO、锦湖、希杰、斗山、晓星、大宇等大企业集团。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韩资大项目累计达552个,合同外资额65.2亿美元。
  ——山东成为韩国朋友居住最多的中国地区。目前,韩国在山东的常驻人员近7万人,在全国各省市中最多。
  ——韩国是来山东的各国游客中最多的国家。2004年1-10月,来山东旅游的韩国客人达38万人次。
  ——韩国在山东的加工贸易位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1-10月份,加工贸易项下与韩国进出口额达63.1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项进出口总额的28.2%,其中从韩国进口36.7亿美元,占全省的42.5%。
  ——韩国还是山东出访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韩国企业是容纳山东劳动力最多的外资企业。
  
  韩国投资山东历程
  
  山东吸引韩国企业投资山东发展主要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1、1988-1991年起步阶段。
  中韩两国建交前的1988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把韩国作为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开始积极稳妥地开拓对韩国的民间经贸合作。1989年2月,韩国三养食品(株)与青岛第二食品厂合资创办了第一家中韩合资企业。1990年9月,开通威海-仁川海上客货航线。
  截至1991年底,韩国投资企业达到95个,合同外资额7525万美元,主要是小型劳动密集型项目。
  2 、1992年-1996年快速增长阶段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成为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发展的新起点。两国建交当日,当时任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的李春亭先生率400多人的经贸代表团出访韩国,成功举行了“山东省(汉城)经济贸易洽谈会”和投资说明会,在韩国形成了“山东热”。当年,山东赴韩经贸人员近3000人次,来山东考察的韩商达到10762人次;批准韩商投资项目188个,合同外资额1.3亿美元;对韩出口4.4亿美元。韩国跃居山东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1992-1996年的六年间,山东吸收韩商投资成倍增长,合同外资额年平均增长达到104%,累计33.76亿美元。
  3 、1997年-199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阶段
  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也深受影响。当年,山东批准韩商投资合同外资额大幅下降了79.4%,投资额3.2亿美元,仅为1996年的20.5%。1998年继续下降了8.9%,投资额2.9亿美元,降到了两国建交后的最低水平。1999年,伴随着韩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4%。
  在韩国经济困难和大批国内母公司陷入困境的时期,山东各级政府以“安商、亲商、富商”为宗旨,从信贷、税收、减费等各个方面给予韩国企业最大支持、援助,扶持和支援了韩资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4.、全面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00年以来的五年间,山东批准的韩商投资企业,项目数年平均递增1700个以上;实际投资年均增幅达到57.0%,累计投资额95亿美元,占历年批准韩商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4.3%。双方的进出口贸易也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达到24.8%。2002年开始,韩国同时跃居山东省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
  特别是2003年以来,山东进一步把韩国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实施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通过政府高层推动,进一步密切政府、团体、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关系,在韩国营造了新一轮“山东热”,在山东也形成了“韩国热”的整体氛围。韩商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速度快、水平高、领域广的全面发展态势。一是2003年至2004年10月韩商实际投资额64.9亿美元,超过了2002年前的历年总和(63亿美元);二是项目规模大幅提高,平均规模234.2万美元,比2002年前的韩国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增加了87万美元;三是制造业投资比重达91.4%,主要包括:IT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等行业。
  
  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韩国已成为山东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鲁韩经贸合作互利互惠,一方面为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使众多韩国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山东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乃至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经贸为推动力,拓展了双方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为适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山东正在积极克服和改善进一步提升海空铁陆运输网络和能力、专业人才不足、制造业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政府政务效率和政策可预见性等各种制约条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东亚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通过泛黄海、环渤海等多种形式,正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际产业,特别是国际制造业正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FDI最大输入国。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高能耗、低效率、低水平重复性投资和环境污染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韩国的产业转移,正从过去传统的轻工、纺织服装等转向汽车零部件、造船零部件、IT、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把中国列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山东与韩国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山东省正在加快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制造业强省。以全省经济园区为骨干,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具备接受全球订单的能力,成为汽车、造船、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的主要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环渤海经济带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
  汽车制造业——重点发展轿车、载重车、特种车和各种汽车零部件,尽快培育起汽车支柱产业群。
  船舶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高速豪华游艇,以及船用柴油机、风机等造船零部件。
  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数字通信产品和数字家电产品。
  化工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基因工程药物、海洋生物药物等。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提高服装面料染整技术。
  农产品及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水产制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和饮料、海洋食品、粮食、肉类、果蔬深加工产品,积极推动外商来山东投资农产品种植、加工一条龙项目。
  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境保护产品、洁净产品、环境保护服务和废物循环利用,加快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对外出售。
  相关服务机构——金融、保险、证券、会计、律师、建筑。
  在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恳谈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指出,山东省正在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家电、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产业群。山东将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同韩国的经贸交流,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2005年山东10大措施扩大鲁韩经贸合作
  
  1、高层出访,企业跟进。2004年韩寓群省长访问了韩国,2005年,山东还将组织100家重点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分期分批赴韩国考察,举办对口洽谈,寻求合作机会。
  2、建立双方稳定、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继续推动与韩国政府有关经济部门、商会、协会和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互信。
  3、办好东北亚合作论坛。2005年,山东省将继续在威海举办东北亚合作论坛,希望韩国有关各界人士届时参加论坛。
  4、建立新的城市经济合作框架。积极与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合作,争取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与韩国8市共同举办以经贸合作为主题的两地城市经济交流合作会议。建议第一次会议在山东举办。进一步加强双方贸易、投资、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的交流。
  5、双向互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鼓励双方企业积极参与对方组织的展洽活动。2005年,山东省将举办青岛电子家电博览会、烟台国际果蔬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等会展活动,韩国还将继续在山东举办逆向商品采购活动。山东将致力于推动有实力的山东企业到韩国开展投资合作。
  6、专题研讨WTO,推进环保、金融、旅游合作。2004年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双方可就共同关心的环保、金融、旅游领域合作开展专题研讨,推进更加深入和更加广泛的合作。
  7、办好中韩经贸交流中心和山东驻韩国经贸代表处。目前,山东省17市和开发区在韩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已超过40个。省政府已决定在汉城设立山东省驻韩国经贸代表处, 2005年1月份将正式挂牌,派出常驻代表。同时,还成立了“山东—韩国经贸交流中心”,进一步开拓双方民间的合作渠道。
  8、推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合作。山东省将继续推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9、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为韩商创造具有亲和感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外商投资企业后期服务和投诉处理机构,方便外商求助咨询、解决纠纷,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10、加强媒体合作,提升经贸影响。与有关方面合作,推动山东媒体与韩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邀请韩国主流媒体来山东采访,加深双方的了解。
其他文献
黄衍是位成就卓著的国画家,尤其擅长画猫。猫一旦到了他的笔下就活了。  “猫可爱、机灵、乖巧,讨人喜欢。在我眼里,猫象征和平、温馨、安详。描绘它的神韵,也就是赞美生活、赞美改革开放带来的和平昌盛的社会环境,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人民的富足安康。这就是我画猫的主要原因。”说起画猫,黄衍有说不完的话。为了画好猫、画活猫,他静化心意、寄情于斯,每每整日在斗室中与所养群猫嬉戏或静观其生态习性,常常物我两忘,
期刊
2003年,乳山市创造了一个奇迹,全市招商引资实现“三个翻番”: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以上,分别增长120%、113%和150%,创历史最高水平。事实上,近年来乳山经济发展曲线一直飙升。近5年乳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6.3%,在全省县级的位次5年间前移了13位,跻身山东省20强。  是什么撬动了乳山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中共
期刊
鲁花,一个企业的菏泽之路     在菏泽定陶县城南边,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厂房矗立着,这是由莱阳鲁花集团投资1.2亿元建成的山东鲁花菏泽分公司的所在地。在崭新的办公楼里,孙孟全深情地望着远方,在他目光所及之处,也就是几十米的距离,是全国的“大动脉”——京九铁路,厂区大门则紧贴着宽阔的省道——定砀(菏泽定陶到安徽砀山)公路。孙孟全是鲁花集团的董事长。   其
期刊
2004年是中超联赛的元年,也是中国足球最灰暗的一年:国家队和国奥队在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征程中先后折戟沉沙,女足在奥运会中0:8惨败……中国足球输得一塌糊涂。  就在这阴暗的足球大环境中,以橘红色为球衣基本色的鲁能泰山仿佛一团橘红色的火焰,给关心足球的中国人带来了冬天里的温暖,阳光、正气和充满活力的鲁能泰山用实实在在的“两冠一亚”,开创了自己的新纪元。    两冠一亚,风景这边独好    200
期刊
委内瑞拉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大陆北部, 面积 916700平方公里,人口 2022.6万人,首都加拉加斯。境内北部和西北部为安第斯山系。委内瑞拉除山地外,基本上属热带草原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山地温和,平原炎热,年平均气温为26~28℃。  委内瑞拉古代为印第安人阿提瓦克族和加勒比族的居住地,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航行美洲时发现委内瑞拉。156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7月5日宣布独立。
期刊
“突破菏泽”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4年2月4日,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突破菏泽,加快发展”的现场办公会,给菏泽送来了发展的春天。山东省一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随之启动。  此次对菏泽的扶持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力度之强,在菏泽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山东省采取三大动作对菏泽实施新的战略扶持:继续推进东西联动、加强干部交流、促进劳动力转移。除此之外,现场办公会
期刊
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的发现是1961年。当时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教书的刘敦愿先生看到了一幅古画,为高凤翰作品的摹本,画中一束鲜荷栽植在一件史前时期的陶里,其旁有一首小诗,其中两句为“田夫掘出说前朝,老夫拾来插瓶供”。陶是远古时代用作烧水或盛水的器具,造形似鸟。刘先生是山大考古专业的奠基人,对山东史前的历史和文物知根知底,画上的陶和题诗引起了他的思索: 高凤翰出身于胶州,病退后回原籍三里河故居生活,田
期刊
2005年,山东省外经外贸工作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是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外经外贸作为全省经济的“亮点”之一、带领全省大力发展外经外贸的结果。其中,山东省贸促会、山东国际商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服务,为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服务,在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此,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  《走向世界》:“十
期刊
今年21岁的邢玉红,是商河县赵奎元乡邢家村的一名大棚种植者。在大多数同龄人都跑到外地打工的时候,邢玉红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土地里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小邢一家种着6个大棚的无籽西瓜,一年仅这一项就有四五万元的收入,一家人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邢玉红高兴地说:“是政府帮俺‘土里刨金’的。”  自己富了,有经验了,村里人都开始向小邢学习;小邢也乐得将经验推广给大家。现在,小邢成了村里
期刊
走进海化,一处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座座新工厂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的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方兴未艾……  2003年是山东海化集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主导产品纯碱价格大幅度下滑和原材物料大幅度涨价的不利形势下,集团完成营业收入53.8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实现利润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1%、73.1%和149.1%。同2000年相比,三项指标均增长了一倍多,圆满实现了“一年打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