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颜”与“形体”之美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充分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全新解读其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形象外在美的共同特征进行赏析。
  [关键词]托尔斯泰 女性形象 外在美 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96-0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的思想和生活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拥有着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体现在外表上,妖娆而妩媚,纯情亦可爱,高贵且优雅,抑或平庸而普通,可见其对女性形象情有独钟。
  托翁笔下的女性形象人数众多,以社会地位的不同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贵族妇女”和“平民妇女”两大阵营。即在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中,对贵族妇女进行了大量的描绘。而《复活》则是一部平民妇女的史诗。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探讨几部长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一、容颜之美
  (一)贵族妇女的容颜之美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托翁长篇小说三部曲中,最灵动、最有血有肉的贵族妇女形象,作者在其身上倾注了最多的情感。安娜不仅拥有倾国倾城的外表,而且拥有丰富充盈的内心世界。她像一股清泉从那个黑暗病态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绽放华彩。正如安娜的情人伏伦斯基司机所感受的那样,即使安娜刻意隐藏全身迸发的光彩,也阻挡不了她本身的耀眼与夺目。这是一种不受意志转移的存在。安娜的美犹如一幅精心雕琢的肖像画,她的优雅与端丽,独特而真切的美,跃然纸上。就连阅人无数的情场浪子也情不自禁、不能自已地拜倒在安娜的石榴裙下,对其一见倾心。
  安娜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但凡见过她的人,无论男女,无一例外被其吸引。在事实面前,吉娣痛苦而清醒地意识到她和伏伦斯基之间那道无形的天堑无法逾越,而她终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中输得体无完肤。但是,吉娣仍然像欣赏一件艺术品般地仰慕她。的确如此,安娜如魔法般独特的魅力,自然、热情、生机盎然。
  人啊,就是这么奇妙,不管是男人、女人,或是孩子们,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情敌等,都会不自觉地爱上安娜, 直到无法自拔。优雅高贵、出淤泥而不染,铸就了安娜的与众不同,这也体现了托尔斯泰的大家风范。他更愿意通过别人的眼睛来折射出安娜美的真实与倾城。
  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到托翁笔下贵族少女形象的典型代表:吉娣和娜塔莎。她们保持着相同的特征:纯洁天真、无忧无虑,深受上流社会的喜爱与追捧。
  从贵族青年列文的视角所展现出的吉娣的美,无疑是令人着迷的。她有着“孩子般的稚嫩和善良”的面容、一双“温柔、祥和、真情涌动的眼睛”、“梦一般的笑靥”。从托翁的描述上,可以说吉娣的美,是全方位的、没有瑕疵的、掩藏不住的美。她的美令男人倾慕不已,也让读者倾倒。
  “黑眼睛,大嘴,不漂亮,但很活泼”,这段平实却不失形象的描述是托翁对另一位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描述。和其他几位主人公相比,娜塔莎的容貌并不是令人惊艳的,但自然、纯真、质朴的性格却依然让她光彩照人,特别是娜塔莎嗓音,“小姑娘的声音是这样柔软和富于变化,就像她的全部外貌一样,她所做的一切,都好像应该那么做,只有那么做才恰如其分的。”她的美丽不是容颜,而是由心灵而焕发的人格魅力。托尔斯泰通过一段人物的外貌描写,向读者揭示了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在人们的印象中贵族阶层的小姐,或是温良羞赧或是矫揉造作,但娜塔莎与其他的贵族小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小姑娘活泼率真、浪漫而多情。狩猎场上,野性飞奔;舞池中,优雅旋转;现实中,诗意而可爱,即使是很多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的贵族子弟,也为其欢呼,对其倾慕。还是娜塔莎。“她简直令人消魂。”这是皮埃尔对她的评价。总之,娜塔莎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娜塔莎的魅力是独特的,这与外表美丽与否无关。活泼得令人怜爱,优雅中显露多情—一个特质突出的娜塔莎,一个独一无二的贵族少女。
  当然,托尔斯泰除了对主要人物的外在表征着墨较多,也针对一些配角女性的美丽容颜进行了毫无吝惜地描摹。如《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名贵族妇女,名叫丽莎,“一双扑朔迷离的眼睛。”“她身上有一种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特点,犹如金刚钻在玻璃器皿中闪出夺目的光辉。这光辉是她那双美丽的扑朔迷离的眼睛里闪出来的……”
  (二)平民妇女的容颜之美
  托尔斯泰眼中贵族妇女的美,充满着无限的光辉,而平民婦女韵味十足的美同样令读者爱得深沉。还记得《复活》这部作品,马斯洛娃的美是如此地显而易见:少女时代的玛斯洛娃“干净、清新、纯洁、讨人喜欢,拥有一双黑梅子一样水灵灵的眼睛”,令人心醉神迷的玛丝洛娃在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眼中拥有着撼人心魄的魅力。在十年后,时过境迁,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的玛丝洛娃再次出现在聂赫留朵夫的面前时,却是在法庭上。虽然此刻的玛丝洛娃脸色苍白,身材也略微有点发胖,但是玛丝洛娃的脸、嘴唇,特别是稍微斜视的眼睛,都依然能够展现出“她那种独一无二的可爱的特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清楚地明白,托尔斯泰所喜爱的女性形象中,一双美丽的眼睛是最基本的配置。传达世界的媒介,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笑容,这样的人物外部特征来凸显其内心世界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敏锐观察力和洞察力令读者折服。
  二、女性的形体之美
  形体之美是托尔斯泰对女性外在形象关注的第二个焦点。《复活》中,当玛丝洛娃如期出现在法庭上时,她“白嫩嫩”的脸,“乌溜溜的黑眼睛”和“长袍下遮不住的高耸的胸部”这些极具女性美的特征在看似庄严肃穆的执法场所,却又充满了太多的讽刺,人们关注的并不是作为嫌疑犯身份出场的玛丝洛娃,而是一个充满了肉欲色彩的女性形象,众人的目光无法从她的身上迁移。
  “他感觉到坐在他对面的姨妹特意为他穿了一件连衣裙,并且开了梯形领口,露出了雪白的酥胸。她的胸脯那么白,或者说她的皮肤那么白,所以这个敞胸的梯形领口使得列文手足无措,乱了分寸。”以上的描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段。贵族青年列文在乡下一户地主家里见到了主人的姨妹的真实反应。贵妇萨福·施托尔茨的“丰满裸露的肩胸”,吉娣“她光彩照人,体态风骚。”乡下农妇的“高耸”“丰满的胸脯”……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托尔斯泰以男性的视角去感受各色女性形象的性魅力。因而在描写女性形体之美时很多方面均充斥着肉欲的陶醉与迷乱。在作者看来女性的肉体宛如猎物,她本身必须具有男性社会所需要的特质。以上的种种观点也昭示了男权社会的传统观念在托尔斯泰早期的女性观中的深远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致使在男性作家作品中,女性的意义仅仅是男人生活的附属品。既然女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尊贵的地位与奢侈的生活,那么你必然要接受男权社会所为你安排的根深蒂固的角色命运。美丽的容颜、迷人的身材,将为男人脸上增添光彩。“花瓶”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贵族妇女还是平民妇女,必须满足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列夫托尔斯泰作为男权社会的一员,他所接受的教育和人生每个过程的经历,都在其作品中映射到对女性外在形象和内在特征的追求与描绘上。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众多,从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娜塔莎、安娜、玛斯洛娃等女性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他的不同态度和观点也在各类女性形象身上进行着从影影绰绰到淋漓尽致的变化过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他对女性美的眷恋与向往。他的人生中出现了好几位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女性形象。
  第一个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母亲。由于母亲在托翁很小时便过世,因此,所有对母亲的一切认识和了解均来自亲人和仆人的讲述。没有母亲教导的孩子,在成长的人生中,曾经放荡不羁、自暴自弃,走过一些后来为自己所不耻的道路。是的,母亲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可能对孩子的人生轨迹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所设计的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是对自己母親的祭奠与怀念。
  托尔斯泰的人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长辈——表姑塔吉娅娜,托尔斯泰在回忆录中提到她时,曾经说到自己着迷的其实并不是她的容貌,当他有记忆时,表姑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表姑的眼睛、音容笑貌、皮肤黝黑的小手甚至是手上的青筋,却让他印象深刻,由衷喜爱。
  综上所述,托尔斯泰心中女性的外在美,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可以“引人”的容貌和身材;其二,能够“袭人”的举止和风姿。托翁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一双明亮、纯净、灵动的眼睛,肌肤光洁,曲线丰满诱人,这些体现男性集体欲念的特征也是不可缺少的。托翁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充满着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著),楚珂儿(译).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
  [2](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张云绯傅慧(译).战争与和平[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
  [3](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舒清然孙笛(译).复活[M].北京:长城出版社,1999.
  [4]郑克鲁著.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张良村著.世界文学历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6]陈晓兰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7]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8](法)西蒙·波伏娃(著),李强选(译).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9](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10]万冬梅.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的女性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11]张淳,常文革.《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悲剧女性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12]陈慧敏.真正的美丽与爱情——从《战争与和平》看列夫·托尔斯秦的审美观与爱情观[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13]王永奇.天使和妖妇——谈《战争与和平》中的两类女性形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12(06).
  [14]刘丽辉.托尔斯泰作品中三位女性人物命运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11).
  [15]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
  (10).
  [16]赵海霞.论托尔斯泰对安娜身上女性意识的复杂态度[J].红河学院学报,2006.2(01).
  [17]杨政.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两大悖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9(05).
  [18]王永奇.托尔斯泰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别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6(04).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四强对手9场比赛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姚”和王治郅老去的时代,中国男篮攻防能力水平都有所下降,在进攻端在亚洲已经基本没有优势可言。亚洲主要对手正在不断提高缩小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尤其在助攻方面明显落后,比赛中时常出现依靠明星球员苦苦支撑的局面。建议中国男篮提高冲抢前场篮板球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为了更好把握落实以素质提高、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本文立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从中职汽修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应用必要性、教学实践研究、建设意见四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旨在缩短中职学校学生未来就业上岗的“零距离”。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汽修专业;实践研究  一、中职汽修专业存在普遍化教学问题  在中职汽修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传统化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转变,如此大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之下,挑战犹在,只有将“互联网 ”合理地运用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对“互联网 ”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分三点对“互联网 ”带给高校外语教学的机遇进行分析,研究了“互联网 ”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传统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传统
[摘要]本文从语篇互文性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传记书评中互文线索的使用,明确了具体互文性的意义和功能。结果发现,该书评主要使用编码表达、引语和否定这三类互文线索,其表现的具体互文性旨在使读者更大程度地联系其他语篇和历史文化因素,对该书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互文线索的使用有助于书评作者更加连贯、更具逻辑性的表达。  [关键词]互文线索 具体互文性 传记书评  [中图分类号]K810 [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专业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教师的教学哲学又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将简单探讨一下教师教学哲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形成教学哲学。  [关键词]教学哲学 重要性 形成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85-02    一、什么
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下其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对339名大學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自我效能和工作压力紧张因子呈正相关(r=0144,p<005),与压力失控因子呈负相关(r=-0291,p<001)。(2)心理焦虑因子与压力失控因子呈负相关(r=-0153,
[摘要]目前,国内酒店行业对学生英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行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数量很多,但对新模式下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及评价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研究更不多见。本文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行业英语 实践教
摘要:本文论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实训基地的应用现状。根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介绍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并总结了应用效果。  关键词:实训基地 必要性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34-02  我国工程类的本科教育因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在本科学习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教学体系
[摘要]教材是教师实施新课改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新教材试行一个轮回后,教材使用主体的实际感受为基础,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文首先以问卷、抽测、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师生满意度、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新教材的师生满意度都比较高,但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学习效果也普遍较差。其后,通过资料查阅、统计、观察等方法,对现行人音版小学音乐新教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以及现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专业实践环节和课程学习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为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质量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