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8—12周无痛人流180例分析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术前口服用于8-12周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孕8-12W,自愿行无痛人流术,身体健康未产或有剖宫产史孕妇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服用复方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2h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对照组直接行无痛人流术。结果 服药组在无阻力扩宫,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及转经时间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8-12W行无痛人流术患者,术前服用复方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使手术安全易行,减少人流综合症,利于子宫恢复。
  【关键词】:复方米非司酮;8-12W妊娠;无痛人工流产
  终止早孕采取的方法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药物流产是口服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因用量偏大(150mg),副作用较多,完全流产率较低[1],现多使用复方米非司酮(含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终止≤49d的早孕。手术流产由于术中痛苦大并发症多,目前已广泛采用无痛人流,即静脉输入新型短效麻醉剂丙泊酚,使患者在睡眠、安静、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但当遇到8-12W妊娠,胚胎较大或宫颈条件差的患者,易造成宫颈和宫腔损伤,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操作时间。本文研究术前给予口服复方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再行无痛人流术。通过观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自愿行无痛人流终止8-12W妊娠妇女180例,研究对象均为身体健康未产或有剖宫产史妊娠,年龄18-40周岁,无复方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丙泊酚禁忌证,各项常规检查正常,B超检查与孕周相符,正常宫内8-12W妊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和接受药物。将1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服药组各90例,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孕次、孕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3 观察内容 详细记录扩宫时使用宫颈扩张器号码;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人流综合症发生情况;术后30-45天随访,了解转经时间。
  2.3随访 于术后30-45d联系患者了解转经时间为对照组35.5±5.6d,服药组32.8±4.5d,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表明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流术后子宫恢复效果良好。
  3 讨论
  无痛人流术因操作简便,无痛安静,短效速醒的特点,在终止早孕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当遇到8-12W妊娠,胚胎已较大,宫颈紧坚韧的情况,则会延长手术时间。由于直接用器械扩宫、牵拉、刮吸刺激,轻者发生人流综合症,重者易造成患者宫颈及宫腔损伤甚至穿孔大出血。因此术前松驰软化宫颈,保护子宫,减少患者痛苦尤为重要。受国家专利保护,采用新型固体分散技术研制的抗早孕复合剂复方米非司酮片含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其中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阻断早孕赖以维持的孕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达到拮抗孕酮作用,同时能明显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进而产生明显的扩张和软化宫颈作用,从而促进流产[2]。双炔失碳酯是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和较强的抗雌、孕激素活性的甾体类激素,在体内具有较强抗雌、孕激素作用,在抗生育过程中作用于多个环节。已有试验证明双炔失碳酯和米非司酮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改变雌孕激素受体比例,促进流产发生,同时降低米司酮非含量,减少了副作用,并有利于子宫内膜恢复[3]。樊瑞芹等人的研究显示复方米非司酮有减少出血量的趋势[4]。米索前列醇为天然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口服吸收迅速,近年的研究发现,它能在短时间内使宫颈软化成熟[5]。通过本研究证实,8-12W妊娠行无痛人流术前服用复方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能有效扩张宫口,软化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人流综合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术后子宫内膜恢复。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应用于8-12W妊娠无痛人流术。使手术安全易行,减少人流综合症,利于子宫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张帝开,罗燕,等.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药流效果比较研究.生殖与避孕,2006,26(3):191-193
  [2] 林新中,米非司酮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8):371-372。
  [3] 金力,沈维达,孙志达.复方米非司酮对人体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生殖与避孕,2000,20卷4期:202-208
  [4] 樊瑞芹,于伎荣,张婉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诱导流产时出血量及临床作用的比较研究.河北医药.2003 12,25卷12期。
  [5] 徐永萍,孙嘉珍.米索前列醇用于促宫颈成熟引产,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24(3):1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多西环素治疗5~7天后均退热,退热时间为1~4天,平均1.6天;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2例重症肺炎心衰患者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治疗;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输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
期刊
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脾失健运是首要因素。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脾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因而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疗法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密切相关。
期刊
反腐倡廉工作是基层医院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院坚持制度创新、教育形式创新、多项管理创新,始终保持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压态势,保持全院风清气正。  一是创新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十余项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健全制度防腐。  我们制定了《万元以上物资采购院内招标的制度》,对全院医疗器械、医用耗材、职工福利以及建设修缮项目、病人生活用品等年累计超过万元的物资,严格执行院内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制度开始执行时,顶
期刊
摘要:医学科研管理是对医学科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系统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由此,医学科研管理创新是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医学科研系统;更有效地达到医学科研系统的目标与责任。医学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从其本质上也就成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因此,增强创新意识,成为提高医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医学科研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科研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文研究中随机将选取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其中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后FVC、PEF、FEV1以及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相关指标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摘 要:对宫外孕超声诊断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宫外孕声像图中8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8例误诊中,3例误诊为黄体破裂,3例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2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结论:宫外孕诊断应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结合尿HCG及超声图像综合分析,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宫外孕;超声诊断;误诊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对20
期刊
【摘要】目的: 加强院内感染,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原因的调查,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加强母婴同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病区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新生儿沐浴室管理、新生儿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健康教育是降低新生儿脓疱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院内感染;新生儿脓疱病  新生儿脓疱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性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使用平衡针灸治疗和内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照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3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1例与试验组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患者给予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肺炎评分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病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与
期刊
摘要:维生素A1500微克/天左旋咪唑2.5毫克/千克/天的方法。每两个星期,每3天一次,每三个月一次。结果治疗组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预防维生素A和左旋咪唑能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维持生物膜的完整性。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机体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疏雨;上海1985年免疫学杂志,5(4):235  [2]脆响;实际肺疾病的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