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布局,高清晰析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的秒评模式,注定清晰简单的谋篇布局是谋取高分的秘诀之一,考生切不可把简单的结构复杂化,清晰的结构模糊化。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按照“引议联结”模式进行,即先引材,通过比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联系实际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引议”即“就事论事”,属基础层面;“联结”即“借题发挥”,属发展层面。其它的诸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结构,都是“引议联结”结构的变体,行文论证大同小异,考生无需过于纠结。此外,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议论文的一种,那么“总—分—总”“并列式”“层进式”等高度清晰的传统论证结构,考生也可取而用之。但考生需要注意,无论运用那一种结构进行论证,都必须保证整个论证的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切不可“入乎其中”却不能“出乎其外”,最终把文章结构弄成“一锅粥”。为此,建议考生最好采用“三三”式的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以便在第一时间将文本信息传递给阅卷者。
  当然,“三三”式的黄金结构并非轻而易举、随手可拾,其真正的难点在于,考生如何将一个观点“一分为三”,割离成相对独立且颇具联系的分论点,以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多指向地分析观点,并达到结构清晰论证深入说理有力的目的。客观而言,只要考生分解观点精准有效,就可使整个行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共同黄金模板如下。
  从上述模板可以看出,文章第一步就必须用“引述 表态 观点”的形式直入主旨,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其中引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也就站不住脚了。因此,作文的第二步必然是考生分析阐述自己如此表态的理由。分析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最好是分论点行文;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最好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文的第三步是“联”“结”揭主旨,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联系实际,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或措施,并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一、“为什么”模板
  “为什么”强调的是因果。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为此,考生作文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可以通过分析原因来抓住问题的根本及规律,进而进行条分缕析的透彻分析。事实上,部分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中的“事”与“观点”,原本就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为此,考生可以把“事”作为出发点,去多角度地分析探究自己所选“观点”的原因,阐明几个并列或者递进的理由,以证明应不应这样做。其黄金模板归纳如下。
  例如广州模考优秀作文《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节选。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
  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财势兼备却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文章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之后对三则材料进行比较。揭示其核心精神,随后以转折句式,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抛出写作的观点“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第二段以“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来说明选择喜欢祖训的第一个原因;第三段以“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来说明选择喜欢祖训的第二个原因;第四段,考生从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的角度,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第三个原因;第五段考生改变了比较的角度,以“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说明选择喜欢祖训的第四个原因。末段考生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二、“是什么”模板
  “是什么”强调的是判断。也即判断由“事件”转化而来的观点的内涵或外延,对观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这个中心命题的基本属性。但是考生在运用时需要关注三点:一是“是什么”的前后两个要素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相似性,绝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地乱点鸳鸯谱;二是“是”其实就是一个判断,可能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时的一种状态;三是“是”可以是一种比喻,类似于修辞格中的暗喻,前者一般为抽象的“理”,后者一般为具体的“象”,有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而是“问”在暗处,“答”在明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中的思考、權衡、比较,无不渗透着判断的思维活动。而在具体的写作中,阐述观点“是什么”的问题,几个分论点其实都是对观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考生对观点思索认识的结果。其黄金模板归纳如下。
  例如全国卷II优秀作文《走好语文的三条路》节选。   曾托着腮,沉浸于语文课轻松穿越的国学故事;曾闭着眼,回味着一本古籍墨香萦绕的精妙文字;曾执着笔,挥写着社区板报宣扬传承的家风国训……我们爱着母语,常通过这三种途径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笔者看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它们共同塑造了有骨骼、有血肉、有灵魂的我们,真正将语文素养熔铸于心。
  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的骨骼。
  ……
  课外大量阅读是语文素养的血肉。
  ……
  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的灵魂。
  ……
  走好三条路,其实就是关注每一次与语文接触的机会,让语文成为你的生活,自会有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是一篇规范的总—分—总黄金结构文章,考生开篇紧扣原材料以排比形式引入,得出“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它们共同塑造了有骨骼、有血肉、有灵魂的我们,真正将语文素养熔铸于心”的观点,总领全文;之后,考生以“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的骨骼”“课外大量阅读是语文素养的血肉”“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的灵魂”等三个表示判断并暗含比喻的分论点,构成了分析论证的主体部分,分别予以深入的分析;末段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文章观点。文章脉络清晰,布局得当,极易获得阅卷者认可。
  三、“怎么办”模板
  “怎么办”强调的是方法。这种分论点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观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在具体的写作中,考生可以以观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把观点当作一个问题或一种任务,然后追问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法,从“怎么办”的角度,以观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来设立分论点。我们知道,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怎样去把握它呢?考生都可以综合展开追问。其黄金模板归纳如下。
  例如全国卷II优秀作文《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节选。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
  ……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
  ……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文章开篇引材,通过“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的设问,从方法上提出了“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观点,总领了全文。之后,考生条分缕析,从听说读写四个途径确立分论点,并分别进行阐释论证。末段总括全文,回扣了观点,并以“当然”一词,将笔触引申到“课外的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使得整个行文有详有略,客观辩证。
  四、“会如何”模板
  “会如何”强调的是结果。这种分论点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包括意义、作用、价值、影响等。考生一般可以事件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和影响。在具体的写作中,考生最好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一厢情愿地推测出一个结果,或者空降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必须是“前因”导致的“后果”。我们常说,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因果之间一定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需要考生认真审视。其黄金模板归纳如下。
  例如全国卷II优秀作文黑龙江一考生《语文素养,藏于墨香》节选。
  看惯了枯燥乏味的数据,厌倦了色彩缤纷的荧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刻,想抛开一切浮世的干扰,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那文字如溪水,带来最清凉的慰藉。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
  于阅读中体悟那丰厚的历史文化,你能获得博大精深的文化素养。
  ……
  于阅读中追随那杰出的文学大师,你能获得独具情怀的人文素养。
  ……
  于阅读中感受那旷世的千古哲思,你能获得善待人生的哲学素养。
  ……
  语文素养,就是这样生于墨香。
  语文素养,是一个钢铁构建的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千载以来传承的品质。与其功利地把语文当作一个学科来学习,不如把文学当作信仰来膜拜,并把阅读视为一次充盈心灵的修行。书海撷英,墨香为伴,点缀生命的旅途,定会播洒一路芬芳。
  考生开篇从反面分析入手,引入“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的看法,既扣题目,又进一步为抛出“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观点作铺垫。然后考生以“诚然”一词,辩证地肯定了可以“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与“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的途径,并于比较中确立了自己“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的观点。接着,考生从阅读效果的角度精巧地设置了“于阅读中体悟那丰厚的历史文化,你能获得博大精深的文化素养”“于阅读中追随那杰出的文学大师,你能获得独具情怀的人文素養”“于阅读中感受那旷世的千古哲思,你能获得善待人生的哲学素养”三个分论点,构建成了文章的主体,虽然未能更为紧密地就事论事,但是其“借题发挥”的拓展依旧颇具说服力。该考生思维较为严谨,腹有诗书,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使论证结构严丝合缝,又使文章充满文化内蕴,给人以厚重蕴藉之感。   五、“若这样”模板
  “若这样”强调的是假设,可分为“若这样”和“若不这样”两种。假设分析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观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考生姑且认定其中某种因素不存在或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然后通过分析得出与观点完全不同的结论,从而论证自己确立的观点的正确性。至于如何运用,要根据事件与观点的关系来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拘泥死板、勉强为之,只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一言以蔽之,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假设分析可谓是写作的救命稻草,如果考生在遇到写作的瓶颈而无法继续行文之时,不妨使用假设分析救场,一定会获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其黄金模板归纳如下。
  例如全国卷II优秀作文《“用心”提升语文素养》节选。
  仔细比较、思考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我认为,要真正使其发挥作用,离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带着一颗心,不管是课堂有效教学,还是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听讲,教学就不可能“有效”。
  ……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阅读,“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积。
  ……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生活,就无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
  ……
  综上所述,“用心”才可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学习语文时,请务必带上你的“心”。
  考生首段引材得出“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离不了‘用心’二字”的观点,然后以反面假设句式,强调了“用心”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主体分析阐释部分,考生设置了“若不是带着一颗心听讲,教学就不可能‘有效’”“若不是带着一颗心阅读,‘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积”“若不是带着一颗心生活,就无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等三个假设式分论点,从反面论证了“不用心”的恶果,进而反推出了“用心”的积极作用。结尾照应前文,再次突显了“用心”观点。
  总之,于就事论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如何眉清目秀地布局结构,是当下必须迫切解决的瓶颈问题。事实上,恰当的结构布局就如同优质的粘合剂,其不但能够很好地将“事”与“理”无痕地粘合在一起,令阅卷者閱“事”而知“理”,顿生“理所当然”“原来如此”之赞叹;还能够让行文一目了然,给人以空灵遐想之感。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在这四个维度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文化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文化修养又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二为审美情趣;其三为文化底蕴。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关键在于文化底蕴积累的厚实程度。而文化底蕴又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
2006年1月21日,“科索沃共和国”总统易卜拉欣鲁戈瓦死于肺癌,终年61岁。超过5万科索沃人前往首府普里什蒂纳参加了他的葬礼,向这位作家出身、自1989年以来领导科索沃阿族“消极抵抗”运动、有“巴尔干的甘地”之誉的总统致以最后的敬意。  他死在一个微妙的时刻:联合国原定于在四天后的1月25日在维也纳召集塞尔维亚政府及科索沃阿族代表开会,寻求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最终解决。现在,会议已经被无限期推迟,直
如果要我讲一个备课上课的故事,无需深思,不需选择,第一篇跳出来的课文,就一定是它——《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的备课故事,像一枚钻石,镶嵌在我的教学天空中,熠熠闪光,且,永远保值,不断升值。   当时尚年轻。一个显赫的美英教育代表团要来考察。听国学课,是他们此行的重要内容。讲授公开课的重任,最后落到了我的肩上。   为了《岳阳楼记》的教学,我做了很多“加法”:查询和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从写
众所周知,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务。审题差之毫厘,下笔就会失之千里。而从考试阅卷的评分标准来看,对题意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会极大地影响得分,偏题、离题文章的得分更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审题方法的指导。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文—CNKI系列数据库”里梳理了与“初中语文命题作文审题”有关的15篇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方面常用的一些方法。归纳起来,这些文章大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发回归心志、抒写超然情趣的辞赋名作,千百年来备受世人喜爱,也是学界研讨不倦的对象。这篇名作也含蓄蕴藉地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耐人回味,值得品味。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内心世界?属于回归前还是回归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认为:该文抒发作者“回归田园的乐趣”(见单元导读),是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见课文题解)。   其实,这种观点
《孔乙己》连同标题、标点、写作时间在内,一共只有2500余字。但在这短小的篇幅里,鲁迅小说却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了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确实不失为世界文豪之风范。在谈到文本创作的主题时,鲁迅先生说,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奚落”。有了这个“总纲”,我们在拿捏文本的关键句子、把玩句子的关键词上下功夫,不失为一条探寻文本主题的好路径。经过筛选、萃取,最终“咸亨”“隔壁
从“素养”到“核心素养”,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同)的显著变化之一,这一变化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都将有一定的改变。根据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但又以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核心素养的基础。换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从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审美体验,并体悟文化之美,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杨绛的散文作品《老王》的最后一句话,对于杨绛的“愧怍”,苏教版教参作了这样的解读:“本文作者虽然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但与长期生活在困苦中并从不以为苦的老王相比,她至少衣食无忧,有起码的生活保证,不会像老王那样患了重病无钱医治,无声无息地死亡。……人人生而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理念,但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平等,这也是作者曲折地想要表达的意思。”  
《景阳冈》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揣摩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施耐庵用大量笔墨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大肆渲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武松竟占了十回。“一百单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清代学者金圣叹如是评价。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教师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选入苏教版2014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小说写的是鞋匠格斯拉兄弟,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他们恪守职业尊严,一生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并且把它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解读《品质》,不能仅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文中有很多细节设置可以作为文本深度解读的抓点:  例如,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格斯拉一人,而是格斯拉兄弟俩?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