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品种“舟麦16”的选育,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来源 :大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春用自育的高代稳定系“80-G43”为母本。日本二棱皮大麦“西海皮1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采用系增选择法,经6年8个世代的选择和高世代抗性鉴定,育成早熟、抗病、抗倒、穗大粒多大麦品种“舟麦16”。1986~1990年经舟山市及浙江省内多点试验试种,表现增产,抗病、抗倒。大面积生产一般每公顷达在3900kg以上,小面积高产栽培每公顷达5405kg以上。栽培上应掌握:11月15~20日播种,每公顷播种量135~150kg,每公顷施标准肥37500~41250kg,做好防病治虫和清沟排水工作。
其他文献
我省啤酒大麦的科研和生产,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首先由省农垦总公司组织引种,在所属的八一、条山、山丹等农场开始试种,并在本系统内逐步扩大。从1984
通过分析嘉兴市大麦生产现状,从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改进两方面阐述了大麦生产跃上新台阶的原因,并就再创大麦生产新辉煌提出了几点建议。
对国内外大麦矮杆品种资源主要穗、粒性状比较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大麦矮秆资源四棱多,二棱少;短齿芒或等穗齿芒多,长齿芒少;圆粒多,长粒少,而且不同的穗、粒性状差异存在
用于测定麦芽中内源β-葡聚糖酶活性和粘度测定法已由酿造学会分析委员会做合作试验,共有10个实验室参加试验,分析了5对麦芽样品,范围为176至1238IRV单位,重复性(r95)值为22至122IRV单位,重现性(R95)值为650IRV单位。结果
大麦矮化育种是绿色革命的一部分,已取得很大成效.矮化育种要寻找和利用矮源.矮化育种不是无限降低植株高度.在江苏省一般不应低于85厘米.今后增强耐肥性的道路应是增加茎秆粗度和
本文根据1990-1991年青藏高原地区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了区域内各单位八十年代中期育成的青稞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和适应范围.同时结合对不同地区青稞生产与育种发展现状.各地
对于一个新的大麦品种,如何在小试及大生产中快速地制定出适宜的工艺,满足制麦质量的需求,是每一位制麦工作者的追求。而制麦是一个动态的生化过程,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结合实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