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新课程体系中,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再是对解题模式的简单应用。现在把应用题叫解决问题,就是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
  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是锻炼孩子思维的一个好方法。有些应用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经常这样锻炼自己,会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246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再行12小时,一共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一:①根据 “汽车3小时行了246千米”,可以求出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即速度;②用速度乘汽车行驶的时间12小时,就可以求出12小时行的路程;③3小时行的路程加上12小时行的路程就是汽车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46÷3)×12+246
  分析二:①知道“汽车3小时行了246千米”,可以求出汽车1小时行的路程;②“再行12小时”,即汽车一共行了(3+12)=15小时;③用速度乘15小时即是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46÷3×(12+3)
  分析三:①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先求出汽车一共行驶的时间为3+12=15(小时);②求出汽车共行驶15小时里面包含几个3小时,用15÷3=5个;③汽车共行驶了5个3小时就是行驶了5个246千米,用246×5就可以求出一共行駛的路程。
  算式:(12+3)=15(小时)246×(15÷3)
  分析四:①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先求出12小时里面有几个3小时,即12÷3=4个;②汽车行驶了4个3小时就是行驶了4个246千米,用246×4就可以求出汽车12小时行驶的路程;③3小时行的路程加上12小时行的路程就是汽车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46×(12÷3)+246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沟通了数量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增强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二、重点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应用题包括一般的应用题和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解决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这才是数学教育最终的价值所在。所以学生在弄懂题意的情况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探究时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分析,再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发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答一般解应用题的基本的思考方法,也是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解题方法。分析法就是从解应用题的最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把其中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再作为要解的问题,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倒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里都是已知为止。综合法是从条件入手,逐一分析,直到最后问题的解决。另外,还可以根据解应用题的特点,运用一些简洁的方法(如画示意图),把题中出示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事,也是我们的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是否能完整地表述,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反映在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说。一说思路:说思路就是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和稳定。例如: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64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一半,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法思考,从要求的问题“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引导学生说出必须知道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再说出求出“科技书的本数”,直至说出解决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综合法思考,从条件“故事书有64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一半”能求到“科技书的本数”,直至说到所求的最后问题“两种书一共多少本”。说思路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且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二说算式:就是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以讲算式中具体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以说某一个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例如:筑路队要修筑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筑了120米。照这样计算,要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可列算式:3000÷(120÷5),可问学生120÷5求什么,如果不加括号算式3000÷120÷5对吗?如果对3000÷120怎么理解等等。说算式的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应用题的过程,能检查学生对解应用题的解法是否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小学阶段是人的终身教育起点,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要想学好小学数学,就要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时,可用多种叙述方式来表达同一类问题,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要求将应用题概括成文字题,将文字题改编成应用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其他文献
教师们面对各有特色的孩子们却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不知道技能的提高、想象力的开发、情感的表达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完成,于是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儿童就形成懒惰的思维定向,下笔程式化,不是按照自己观察、想象加工的结果主动地创造性地画,而是不动脑地记住了老师的画法。如何转变这种绘画心理,启发孩子们内心的创造灵感,想画、愿画、乐画,让这种天真烂漫、无拘
近年成语考查试题中出现一种较新型考查样式,即为题支中考查形近或义近成语能否替换的题型。这类题型无疑增加了成语知识考查容量,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适当关注高考中形近或义近成语(熟语)的考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这类“形近而义异”的成语,以供同学们复习这类成语时作参考。  1.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例:在温哥华冬运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为中国冬奥代表团赢得了两枚金牌。  解析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思维要用语言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以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中考复习中,如何把学生多年来在课堂上接收的零碎的英语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再通过反复操练,使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是中考复习的关键,而对知识的整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来完成。下面,我谈谈多年来我是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期刊
班级管理主要指班主任为实现班级成员共同的目标,有意识地对班级成员、活动、环境条件等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组成班级的重要元素,在班级管理中有着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正因为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居于主导地位。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视
根据实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专业实训教学标准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特征,探讨了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