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基础教学中的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培养落实基础精神
  现在的学生随着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提高和改变,他们对“基础”这个词不屑一顾,干什么事总想一步登天,只想着往更高层次发展,往往不注重“打地基”。在音乐学习中,也是如此,往往不注重音乐基础(即音准和节奏)的学习。有的学生対音的准确性没有概念,对中音、低音、高音没有区别能力,演奏时看也不看、想也不想,结果闹出许多笑话,有时还会将乐曲的旋律和情绪也改变了,所以说把握好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只有将每个音的位置和时值牢牢记住,那么演奏的音肯定是准确的,因为基础打好了。不光时演奏,其他事情也是这样,一定要落实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一切才会顺理成章地学习下去。
  二、练好器乐合奏,培养学生的谦让和合作精神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他(她)始终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关系。人是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中成长起来的。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社会的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狼孩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人要学会在群体中生活。而现在的小学生都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自私,不懂谦让,很难与伙伴相处相互合作。在乐器训练中,有大量的合奏训练,使学生在合奏中逐步意识到: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惊涛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才华。同时,乐器演奏中的多声部的合奏训练,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一首合奏曲,往往只有一个声部是主旋律,而其他的则是为其起伴奏、烘托作用的副旋律。告诉学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有担任不同的角色,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吹出美妙的音乐。
  三、通过指挥提示演奏,培养学生的等待、服从的集体精神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是要什么得给什么,总是不给大人一些缓歇;而大人吩咐他们做点事情,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去干,缺乏等待和服从精神。在音乐中,有前奏、过门、休止符这些音乐元素,它们的配合而使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在乐器演奏中如果你不注意这些,不看指挥、听指挥,学会克制自己,注意等待、服从,那么就吹奏不出优美的旋律。
  四、成立“助人为乐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主动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人都有差异,学生的良莠不齐,致使乐器演奏学习水平不一,学得好的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吹奏难度较高的乐曲;学得慢的学生只可演奏较简单的乐曲。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要耐心辅导,除了培训课的时间,还利用节假日辅导。课余成立了“助人为乐小组”,安排学生之间好帮差,帮助学生找好互帮对子,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超越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主动关心、主动帮助别人的好品质,随着交往的深度,随着交往水平的提高,人际关系也会深化。在教学中曲目的选择还要进行考虑,选择一些感情色彩很浓的曲子,如:《祝你平安》、《送别》等优秀曲目,让学生体会其教育内涵。
  五、乐器演奏可培养学生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变好了,他们没有了父辈的那些苦难记忆,家长把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他们很少受到挫折,很少经历苦难,无忧无虑,虽然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但他们也只是以学习为中心不用考虑其他繁琐的事,养成了做事情虎头蛇尾,一般不能长久的坏习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止步不前,甚至会轻易放弃,不再努力。乐器演奏相对别的器乐学习来说较简单,但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举学成的。通过抓乐器教学训练,并经常给他们讲述一些大音乐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完成音乐梦想的故事,鼓励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增强毅力和耐心,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进行乐器演奏训练,才能取得成功。
  六、通过乐器演奏训练培养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精神。
  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提倡,例如口琴是一种有固定音高、音色较美、造价低廉又轻便,学生爱学、易掌握的乐器。在很少能接触乐器的农村学校已是很不错的音乐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会之后就要让他们去充分展示其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集体的荣誉感。
  综上所述,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它既有德育因素,也有智育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传授知识,灌输思想,还是开发智力,它是极其重要的沟通手段,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乐器演奏教学进入音乐课堂不但能给学生最直接的音乐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普及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注,对学校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在新的时期,如何凝练办学特色,打造特有的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努力追寻的目标。我们想在学校多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以“四和”理念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校文化品味。精神文化,突出“和谐”,;制度文化,突出“和治”;行为文化,达到“和顺”;物质文化,达到“和美”。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保证,我们通过对学校文化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是学校基础薄弱,学生基础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尊重、激发、促进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走出教学质量的低谷,缩小城乡差距,使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促进数学学习和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农村小学;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为主  一、注重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
【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其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只重情节,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读画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科学而又合理的阅读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的精神文化,折射出一所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和学风。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和愉悦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探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里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中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动力,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式
摘要:教育者如果能够从每一个学生的表面走向他们的背后,那么,教育就可能变得更加美丽。当然,走进背后,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育者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更多的爱,更多的教育耐心和等待,也只有这样,才能感化“花开四季”。  关键词:关爱 感化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而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智慧的孩子,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关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去关爱每
从教多年,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探索高效课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将我的教学体会做如下总结。  一、 灵活方法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
教师,被称为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典范。从事着"百年树人"的育人工作,而做一名好教师更是所有教师心中的愿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行,为世范。则一言一行,皆为楷模、是以身教育人。当然,这些只是对教师在定性上的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体会到理论和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成效,还必须对自己有定量的标准。以严格要求自己,积水成川、量变引起质变。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这些定量
【摘要】《麦田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本文结合小说出版时候的時代特征,从社会的转型、对文学意义的阐释、以及当时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份的确定角度来对霍尔顿展开分析。通过几个角度的分析,揭示了霍尔顿身上体现的象征意义和矛盾解决方法。  【关键词】霍尔顿社会文化遏制  一 引言  综观美国文学史,既是经典又是畅销书的作品并不多,而《麦田守望者》就是这个不多数里面的一个。《麦田守望者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德育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  何谓习惯?字典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