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舒适度(9.25±0.18)分、体位舒适度(9.16±0.35)分、麻醉舒适度(9.30±0.17)分、饮食舒适度(9.47±0.19)分、恶心发生率3.45%、术后不适发生率3.45%。对照组患者心理舒适度(6.25±0.26)分、体位舒适度(6.81±0.14)分、麻醉舒适度(6.49±0.20)分、饮食舒适度(6.53±0.40)分、恶心发生率10.34%、呛咳发生率6.90%、术后不适发生率13.79%。结论:从心理、体位、麻醉、饮食四方面出发,加强对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无痛消化内镜;舒适护理;不良反应
  前言:消化内镜包括胃镜、肠镜等,是临床用于诊断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器械。常规消化内镜诊断方法,缺乏麻醉的流程,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较高,痛苦较大。无痛消化内镜的出现,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受恐惧等心理作用以及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较高。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样本,对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9/10,年龄(54.18±15.48)岁,检查类型:无痛胃镜18例、无痛肠镜11例。对照组性别:男/女=18/11,年龄(54.28±15.30)岁,检查类型:无痛胃镜17例、无痛肠镜12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禁食4h,禁饮8h,检查后2h内禁食。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舒适护理:检查前,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的恐惧情绪。为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强调无痛消化内镜的优势,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缓解紧张的心理,使其心理舒适度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检查前,护理人员同样需详细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体位舒适度: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辅助患者摆正体位,当患者主诉体位无不适后,方可给予检查。以无痛肠镜为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应取左侧卧位,腿微屈。(3)麻醉舒适护理:麻醉的过程中,丙泊酚需静脉推注,给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疼痛。对此,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疼痛,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使其舒适度得以提升。(4)饮食舒适护理: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后2h内,患者应禁食禁饮,以免发生呛咳等不良反应,对检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术后2h,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少量进流食,进一步提高饮食的舒适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心理舒适度(9.25±0.18)分、体位舒适度(9.16±0.35)分、麻醉舒适度(9.30±0.17)分、饮食舒适度(9.47±0.1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影响患者舒适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因素,以患者的心理状态、检查过程中的体位、麻醉情况以及术后饮食情况为主[1]。常规护理方法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舒适度缺乏关注,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低[2]。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后,本组患者恶心发生率10.34%、呛咳发生率6.90%、术后不适发生率13.7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方法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舒适护理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目的所实施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由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摆放体位,可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麻醉前给予提醒,可避免患者对疼痛过于恐惧。检查后,就饮食问题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则可提高患者饮食的舒适度。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舒适护理后,本组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心理舒适度(9.25±0.18)分、体位舒适度(9.16±0.35)分、麻醉舒适度(9.30±0.17)分、饮食舒适度(9.47±0.19)分、恶心发生率3.45%、术后不适发生率3.45%。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心理、体位、麻醉、饮食四方面出发,加强对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宋继红.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 80+87.
  [2]孟晓姣.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應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9): 122+124.
其他文献
一、概述与定义  定义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概述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35例,常规护理。2018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37例,纳入观察组,组建了循证护理小组,针对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患者出院前心功能较差、心理负担重问题,制定了循证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出院90日内的心脏并发症发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重症监护室行多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本院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急救诊治的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1例,患者均行常规护理作重症患者监护,观察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多元化护理作重症患者监护,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差错,医疗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9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肿胀、术后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控制、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小儿内科共收治了小儿患者514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8年1月~10月,纳入观察组,医院小儿内科共收治了小儿患者532例,纳入观察组,执行人性化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并延迟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症患儿的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症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应用常规护理的3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的35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有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健康习惯、自我意识形成、健康标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现代心肺复苏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复苏技术不断演变。1960年,考屋浩文和沙佛尔介绍了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标志着现代复苏术的到来。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的指南,该指南在80年、86年、92年多次修订。从1980年后更重视了脑的功能,提出了CPCR的概念。2000年,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已经形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收诊治的时间段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法来进行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n=60。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等的评分,均要优于
期刊
摘要:口腔护理具有保持口腔卫生、抗菌、止痛、加快修复黏膜上皮细胞和保证其完整性等优点,达到快速治愈口腔溃疡的效果。利用合理饮食干预可以让患者的营养保持均衡,提高免疫力。口腔护理与饮食干预的结合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营养达到均衡。本文主要研究了口腔溃疡护理流程以及护理措施等,并对具体的口腔护理结合饮食情况疗效加以评价,以提高口腔溃疡护理的效果。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的治疗是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