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英语表达力”概念界定及指标构建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语言表达包括“说”和“写”两个过程,语言表达是交流的核心。本文首先探究“英语表达力”的定义,厘清“力”与“能力”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围绕“英语表达力”的定义,逐层构建指标,最终形成量表。
  【关键词】英语表达力;概念界定;指标构建;中职学生
  【Abstract】“English language expression” includes the processes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is the core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expressivenes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power” and “competence”,builds the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expressiveness", and finally forms the scale.
  【Key words】English expressiveness; concept definition; index construc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作者简介】甘靖源(1983-),女,韶关学院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韶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本评估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项目编号EJY202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英语表达力”的培育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之需,了解“英语表达力”的定义及其评估标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表达力”的本质,探寻符合实际情况的“英语表达力”培育途径,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英语表达力”的概念界定
  对“英语表达力”进行概念界定,首先要对“力”與“能力”进行区分。潘涌认为“力”与“能力”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能力”指的是个体主观拥有的才能(competence),“力”指个体主观拥有的才能对客观世界产生的能动作用(power)。换言之,“力”是个体的语言能力与客观所产生的效应两者的统一。因此,他认为“表达力”是指表达者输出语言符号以后,对接受者所发挥的正面效应。魏伊莉持类似的观点且把“力”作用的对象进行了划分:“力”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力量和能力;“表达”是指将思维所获得的成果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力”是个体通过言语行为将思维所获得的成果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言语行为由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者有机结合而成,言语行为不仅规范,而且富有创造力,因此表达力涵盖了表达能力和表达效应。
  第一,对“表达能力”进行界定。《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这样定义“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者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意义的能力,分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把“语言表达能力”定义为:它不仅是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意见观点或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且是成功完成语言任务的一系列相关心理特征,还是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牛秋霞认为,言语表达能力指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如何对字、词、句、段进行组织的能力。韩宝成和黄永亮定义了“语用表达能力”:说话人或作者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通过话语向听话人或读者传达特定意图的能力。从这些定义可以归纳出“英语表达能力”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知识以及相关策略基础上的,它与思维密不可分,体现在“说”和“写”两种输出型语言技能上,它要求表达者充分考虑听众或读者,准确地、流畅地、灵活地表达理性或感性思想,以期达到告知、说明、劝说的目的。
  第二,对“表达效应”进行界定。表达效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表达主体发挥其表达能力,达到改变他人、感染他人的效果,对方受到其熏陶;另一方面指表达主体自我表达过程中对本身产生的影响,自我表达实际是个体自我心灵述说、自我想法重现的过程,个人通过表达使思路更加清晰,也使情感得以抒发。这个观点不仅强调了“力”对他人的力量,更包括对自我产生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英语表达力”指“主体语言能力”与“客观效应”的统一,亦即“表达能力”和“表达效应”的统一。“英语表达力”可定义为:英语学习者在思维作用下,使用所掌握的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采用相关策略,充分考虑听众或读者情况,通过“说”或“写”的方式,准确、丰富、连贯地表达理性或感性思想的能力,以及产生的感染他人、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效应。
  二、“英语表达力”的指标构建
  “英语表达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为课程改革提供清晰的发展指引,提供可对照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指标体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英语表达力”进行自我测评。
  1. “英语表达力”一、二级指标的构建。根据“英语表达力”的定义,构建出两个基本要点:表达能力和表达效应。因此,拟定一级指标为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表达效应。
  对于“英语表达力”指标构建或量表设计,研究者多是把它分为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来进行具体探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出“语言表达能力”由“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两部分构成;《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从“说”和“写”两个维度描述;李海超把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分为“会说”和“会写”,“会说”即能够正确清楚地表达思想,包括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会写”则包括会写一般文章、会写应用文、会进行电脑写作。
  本研究尝试把“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统整起来,找到两者的共性,建立共同的框架,进行指标的构建和量表的设计。温中义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思路,研究者对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考试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研究,提取了“表达能力”一词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上的共性,总结出语言表达能力的三维评价指标:“准确性”“丰富性”“连贯性”。前两项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检测,最后一项是对思维的检测。语言表达是否连贯,反映了其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本研究中,“英语表达能力”指标的构建也采用了“准确性”“丰富性”“连贯性”这三个维度。   对于“英语表达效应”指标的构建,本研究借助魏伊莉的观点,强调语言表达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力量。对“他人产生力量”指能感染人,感性的表达使人共情,理性的表达使人启思;对“自我产生力量”指能促进自我发展,包括增强自信、引发思考等,即“感染性”“自我促进性”。
  2. “英语表达力”三级指标的构建。“英语表达力”三级指标的构建过程如下。
  在“准确性”指标的构建方面,主要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知识紧密相关,语言知识的组成部分很丰富,其中包括语音系统和书写形式,词汇、句法和语用知识等,因此确立了本研究“准确性”的指标:用词准确、用句准确、表意准确。
  在“丰富性”的指标构建方面,首先参考了陈波对思维丰富性的观点。思维丰富性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表现:材料选择广泛,可以横跨不同时空和领域;表达方式多样,可以综合驾驭多种表达方式;遣词造句丰富,可以对词语灵活调遣,组合变化,不断翻新。词汇“丰富性含括了”包括词汇复杂度、词汇变化、词汇密度和词汇偏误率,由此确立本研究确立“丰富性”的指标:词汇丰富、句式丰富。
  在“连贯性”的指标构建方面,首先分析了表达连贯性缺损的原因,包括词汇和结构能力欠缺形成语义流阻碍、代词指代关系混乱、连词和连接结构误用、话题转换处理不当。然后确立了本研究“连贯性”的指标:衔接顺畅、指代明确、结构妥帖。
  在“感染性”的指标构建方面,参考了朱鸿关于文本表达与传播效应之间的关系描述,他提出形式要服务于内容,良好的形式有利于其内容表达,而且要有受众意识,要善于选择材料,才能使文本更加具有传播效应。于是确立了本研究“感染性”的指标:对象明确、中心突出。
  在“自我促进性”的指标构建方面,首先分析了英语表达力对学习者产生的促进作用。魏伊莉指出学生酣畅淋漓、个性自我的表达能让学生拥有自主感,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消解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畏惧心理;表达能让个体获得或喜悦、或激昂等情绪,言语肢体会得到愉悦的感受。温忠义认为,表达是思维与外界互动以后产生情感和观点的一种行为,思维能力是英语表达力的核心能力要素,通过英语表达力的培养能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于是确立了本研究“自我促进性”的指标: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思维发展。
  3. “英语表达力”四级指标的构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中职学生。总体而言,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他们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对“英语表达力”四级指标的具体描述上应该专注于中职学生这个群体。
  对于“英语表达能力”四级指标的构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标准描述,以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基础阶段(初级学习者和使用者)”的相关标准描述,选取其中适合中职学生水平的描述标准,相应地归置于对应的三级指标中,构成四级指标。 对于“英语表达效应”四级指标的构建如下:
  在“对象明确”的指标构建方面,参考了陈小维对于对外翻译中的受众意识的思考,他提出外语宣传翻译实践中选材、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要贴近受众。于是确立了本研究“对象明确”的指标:能选择贴近听众或读者的材料;能选择贴近听众或读者的表达内容;能选择贴近听众或读者的表达形式。
  在“中心突出”的指标构建方面,可以通过“说什么—用什么说—怎么说—用心说—辅助说”的思维过程达到中心突出的效果,包括确立“中心”,智慧运用“材料”,建构出具有个性的结构,用文字将构思转化为文本,借助常用的辅助技巧,如观点句技法、标题点睛法、开篇显志法、独立段显志法、卒章显志法、反复点睛法。于是确立了本研究“中心突出”的指标:能确立中心思想;能运用材料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全篇架构;能借助常见的辅助技巧突出中心,如观点句技法等。
  在“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指标构建方面,参考了班杜拉(Bandula, A.)的观点。他认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en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测量的并非学习者拥有多少技能,而是测量学习者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表达任务的自信程度。因此,任务领域不同,测量量表也不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不同任务领域的自我效能量表。[21]学生英语表达力自我效能感的描述可以是针对某一次表达任务的,也可以是一般性的,它们互相影响。于是确立了本研究“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指标:英语表达任务虽然有困难,但是有信心完成;通过一次次表达任务,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在“促进思维发展”指标构建方面,主要从考察“英语表达力”的特质展开。“英语表达力”中的“说”和“写”本质上是一个概括过程,通过条理性的、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综合概括的思维过程;“说”和“写”都需要内部言语的构思,即谋篇布局的思维活动,它影响到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此外,语言是思维的形体,是思维的实存形式,英语表达是思维外化的手段,表达越清晰,理解越深刻。于是确立了本研究“促进思维发展”的指标:加强了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了谋篇布局的能力;加深了对表达内容的理解程度。
  综上所述,“英语表达力”的四级指标构建如表1所示。
  三、结语
  “英语表达力”的概念界定及其指标构建有助于用评估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的开展,以此凸显教育评估的发展性功能,助力解决当前“英语表达力”不足的困境。“英语表达力”的有效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输出焦虑,增强学生英语表达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升;有利于为学生未来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顺应了国际“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潘涌.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力”和“思想力”——基于PISA最新分析報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5-152.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牛秋霞.论语文教师教学表达力[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韩宝成,黄永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J].现代外语,2018(1):91-100.
  [6]魏伊莉.论语文教学目标归正与学生表达力的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13.
  [7]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8]李海超.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6):100-104.
  [9]温忠义.“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55-161.
  [10]刘建达,吴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1]陈波.论写作思维的品质之一:丰富性[J].语文学刊(教学辅导版),2009(12):152,177.
  [12]张会平.中国英语初学者写作词汇丰富性的发展特征研究[J].现代外语,2020(4):529-540.
  [13]简庆闽,陆建平.大学英语书面表达的连贯性评价和缺陷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59-363.
  [14]朱鸿.文本表达与传播效应——读隅人的《书庐问境》[J].现代出版,2014(6):66-69.
  [15]魏伊莉.论语文教育目标归正与学生表达力的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13.
  [16]温忠义.英语结构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基于学生英语表达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7]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 2013(2):95-100.
  [18]陈妙云.高考作文中心突出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5): 70-75.
  [19]Bandula A. Self-efficien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3):191-215.
  [20]张敏,雷开春.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學, 2003(4):717-719.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其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翻转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分析了微课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中的价值,明确了基于微课实现翻转课堂的必要性,然后重点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教学情景创设、思维导图应用、学生互动强化等角度出发,就微课翻转课堂教
【摘要】作业是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对知识应用和巩固的一种形式,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启蒙阶段,虽然在该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但是为了在中学阶段更好地学习英语,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来巩固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首先论述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弊端,随后对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作业设计  【作者简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不足,并结合课堂实例探讨如何从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英语对话;思维品质;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  【作者简介】沈燕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课要以学生
【摘要】新形势下,中国基于发展前景发布的全球发展构想,这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措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创举。截至2020年2月,我国已经和世界上的170余个国家签订了200多个倡议合作书,对于全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与许多国家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贸易额也在节节攀升,这一倡议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语言则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石。在新政策的引领之下,高校应结合当前的
【摘要】目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重视。目前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行,教学的重点从教材知识转到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中。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英语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基本的交流,而不是仅仅掌握课本上的语法知识,背诵课本上的单词。我们将对英语的综合运用掌握能力称为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本文在笔者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研究。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从教师以及学生两个方面阐述了遇到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重点提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包括六个方面:導入环节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把握文章的大意,设置语境,设置开放性试题,充分利用板书,加强集体研
【摘要】版图意识培养作为爱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教学借助多样化途径培养学生国家版图意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文中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国家版图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国家版图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郑瑜(1971.03-),青岛文登路小学,中小学一級教师。  国家版图意识,即公民对国家疆域认同、认知及自觉维护的意识。小学英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混合式小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通过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介绍,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提出加强学习模式的措施,使教学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混合式;小组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策略,旨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文化输出  【作者简介】李丹阳,湖北文理学院。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总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
【摘要】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能力提高以及将来发展非常重要。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呈现出信息化的重要趋势,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进来是非常有必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能够完善传统课堂时效性,还能够个性化地培养学生,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还能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