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梦中的母亲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无数次梦见自己:在海中安睡。周遭都是海水,我却如同睡在一个小摇篮里,阵阵潮水向我涌来,似一双大手轻柔地抚摸着我。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南国的海滨,静听大海有节奏的脉搏。面对如此的海景,与我的梦境高度契合。
  我想:怪不得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是海洋,它是一种力量的存在。当海上风云变色、波涛汹涌之时,一排排山岭般的巨浪从遥远的的地方涌来。你还没来得及后退,那巨浪咆哮着向你袭来,突然被海水打湿衣服的感觉,你一定觉得有趣吧!
  海浪撞击着巍然屹立于海边的岩石,激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响声,我的感情立刻就随着急流奔泻……我不由得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当你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去听听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的音乐,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音乐中那意境中的海一会儿在你眼前晃动,一会儿在你心间跳跃。
  我喜欢有海的词语,它们自带气场。比如:海阔天空、浩如烟海、学海无涯、五湖四海、翻江倒海……我听到这些词语,不由得想起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我喜欢在海边散步,吹着海风,让自己的脚与海水親密接触。在沉思冥想中,我与大海平等对话。那晃动、不知疲倦的海水,不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么?在食物链一端的鱼类等,它们不满足于自己被困在这里,而是不知疲倦地向更高处进发、更远处延伸。因此,有了现代生命爬行的自由、用肺呼吸的畅快……
  那些沉积于海底的古生物化石,它们是记载生命奇迹的最好佐证。它们刻下了生命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突破自身局限的发展史。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过程中,虽然有失败、有血泪,但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当我们驾着游轮在海上行驶的时候,现代文明让我们感慨万千:生命如此玄妙,创造了许多的不可能,而海又是孕育这些奇迹的母亲。
  大海是人类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麦哲伦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乃至郑和下西洋,东方的文明伴着丝绸、茶叶带向西方。海上航道成为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中国是有着18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有着300多万平方千米,被称为蓝色国土的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国家。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早上许多年。然而,正是由于明代愚味无知的农民皇帝朱洪武发布了“片帆不得下海”的禁海令,关闭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故步自封。中国在妄自尊大的路上走得太远,直至最后沦为帝国主义纷纷抢夺的一块肥肉。海岸线成为帝国主义对华实施侵略的重要通道,中国人民的血泪在海边书写。
  现今,中国巨人已然崛起,沿海城市早已今非昔比。靠着通商、通航,沿海城市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沿海地区的人民不仅成为世界文明的受益者,也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一群人。沿海地区的先行一步,不仅是历史的跨越,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
  如今,我们的母亲———海洋并不是一块净土。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大杀手。已报道被废弃塑料伤害的动物有260多种。在海洋中的塑料因为没有太阳照射,只能通过物理作用成为越来越小的有毒碎片。可怕的是它们已经开始渐渐进入食物链,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曾经在我们无数人的梦中,美轮美奂的存在。当我们吃着海鲜大快朵颐的时候,当我们随意把塑料垃圾丢弃在海里,让成千上万吨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倾泻于它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母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所不容,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
  “山那边是海”,母亲一直在我们守望的地方,梦一样存在。让我们善待这位无怨无悔的母亲,只有她永远年轻,才能继续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陈可,湖北省文联主管《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公安县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4月,她参加了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培训班。2004年,她获得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作文类一等奖。2011年,她获得荆州市初中语文第20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优质课竞赛第二名。她创作的散文《舌尖上的公安?满足你的味蕾》曾获得公安县第三届“孱陵好声音”作品提名奖。她业余爱好散文、诗歌写作,有作品发表于美国《诗天空》、菲律宾《世界日报》、《湖北教育》、《山东教育报》、搜狐网、百度、环球自媒体、《三袁》、孱陵在线等。
其他文献
深山藏古寺。  大凡天下名寺,皆隐藏于名山峻岭之间,比如,河南少林寺就隐居于嵩山。山东灵岩寺地处泰山西北,浙江国清寺则藏于天台山麓。深山藏不住,毕竟声明扬。  而乾明寺却是隐居巴陵古城的闹市之间,如一位隐者,不动声色。  乾明寺,过去我知之甚少,曾多次游走于南岳坡,俯瞰洞庭湖,仰视岳阳楼,拜谒慈氏塔,行访孔子文庙,穿行于梅溪与桃花井,却与乾明寺屡屡擦肩而过。  2008年秋天,我刚从县城调到市区工
期刊
日日走过南门风雨桥,竟不知该桥为杨宗华师傅所建造。  前往采访杨师傅这天,他正在建设中的风雨桥平台上浇水,不日,又一座风雨桥将在此诞生。  这里是泗水乡里才村部所在地。万古莽苍的西江坪林海高耸入云,百千股溪流于峰峽谷中涓涓滴鸣、狂泄、纵跃成瀑,到达这里,始呈开宁静,亲切面影,仿佛淑女一般可敬可心。  适才间,我开着车转上外头寨时,几棵长于村前沙洲臂湾里的巨型枫木深处,一座飞檐翘角,气宇不凡的风雨桥
期刊
我只能按照时间行走的路线,绘制一个村庄曾有过的物象,也只能以主观的视角,描述与地图上某个点关联的故事。  先被勾画出轮廓的,是村南叫作“园”的地方,那是原先的菜园和树园。  坐在毛驴车上的一个钟头里,我常常疑惑于生产队当时为什么把菜园选在离村子这么远的地方,以至于单干后的户家为了浇那几畦白菜,将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路上。当我在菜畦尽头的高高河堤爬上爬下、惊喜于荆条墩下的大蜗牛时,父亲还没有与人合伙承
期刊
我是南方人,可对草原歌曲情有独钟。早先的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靡大江南北,令我对北国的草原心生迷恋。之后的草原歌手腾格尔,一首《天堂》,将人带入梦幻之境。他那闭眼憋气、倏然嘶喊的神态,好像是从骨髓里迸发出来的对家乡草原的依恋情感。他的撕心裂肺、自我陶醉,穿透人的肌肤,直达心灵。从此,走进内蒙古,亲近草原,是我的一大夙愿。  2011年国庆节,我得以首次踏入内蒙古这块神奇的土地
期刊
阳春三月,南方烟雨蒙蒙,湿气很重,为祛除体内的湿气,南方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田间地头,采摘一种开着小黄花的野草,这种草叫鼠曲草,在南方俗名叫艾草,她们把采摘的艾草洗净,捣烂成粿,和着糯米粉,做成艾粑,或蒸或煎,这就成了南方的一种特色小食品。  据说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正因为它的这些功效,所以,一到春天,当鼠曲草长势喜人的时候,南方的田间地头就会出现一群背着竹篓的大嫂,她们大
期刊
潘秀贵师傅家住金江村龙堡组,屋后为雄浑苍茫的龙脊山脉。左手纳燕岭,右手得回峰,村前金江河,往上是金竹寨,村后峰峦叠翠。  潘师傅屋子坐西面朝东南,开门紫气东来。这些年,潘师傅夫妻同心,建了新房,新房左侧横卧着小厢房,用以做饭菜或堆放杂物。门前院落,生机盎然的葡萄藤如猿猴一般攀爬。左厢房炊烟袅袅升起,俨然一幅兴旺农家景象。  匆匆赶来的我,与正出门的潘师傅迎头相遇,巧的是,他手里端着一架红线墨斗,我
期刊
一、父亲的话题  去大车坪之前,那个朋友圈满是父亲话题的夜晚,我写了下面这首诗:  我在家里最小  你骂谁都舍不得把我打  那个秋天的中午  等我匆忙  最后一个到达  你才放心离去  从此再也不说话  而我的字典再也找不见报答  我在嘈嘈杂杂的朋友圈  喊一声爸爸  很快集了百来个赞  你看不到更不会回答  我在灯火辉煌的夜晚  喊一声爸爸  你在千里外的山岗  已经五年没有回答  我之所以要写
期刊
黄家寨,好提气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恢宏气势。这个被群峰环抱,竹海簇拥,近两千米海拔的福平包山脉悠然于此驻足,神秘,安静,世间一切纷扰,绝尘而去。  我见到赵华能师傅这天,适逢十月南风,天下着蒙蒙细雨,满山竹香,赵师傅家深情地隐藏在仙雾当中。赵师傅虽八十有六,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烁烁,怎么看都不属这个年龄段的人。赵老师傅喜欢微笑,言词之间带着年轻人鲜活的气息。我走进这个充满温馨的家时发现,伴
期刊
在云南昆明的十个日日夜夜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七彩云南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云南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古滇遗址、郑和文化的古朴与文明;感受到了石林的鬼斧神工、九乡的神奇造化;感受到了大观楼的气宇轩昂、宏伟壮观;感受到了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淼、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然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云南昆明的青青翠竹。姑且就把她叫作“云南竹”吧!  最初见到青青云南竹,是因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5位作家、诗
期刊
我是一只鸭子,睡在湖上。从去年的冬天怀抱着冰冷的湖水,入眠。  梦里的岸,长着荒草萋萋;梦里的风,还在嗖嗖作响。  大地早已苏醒。一场接一场的春风、一场接一场的春雨,趁着夜深人静在开始擦抹昨天的痕迹,想用一个“正能量”去教化一个“负能量”,想用明媚软埋一切怨气之声。  是誰,把我唤醒?应是窗外的鸟鸣。这个春天,一转眼就已经过半。一切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料峭的春寒;来得及试春江水暖、听潮落潮起。我一觉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