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危害,介绍了具体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土传病害 危害现状 防治措施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集约化种植,倒茬轮作愈来愈困难,由于连年种植,土传病原菌和虫卵累积,土传病虫害发生十分严重,致使病害种类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土传病虫害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1、 土传病虫害危害发生现状。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和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线虫和土传病毒等。土传病虫害的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传播快,危害大,治理难。
  1.1 仅在瓜果、蔬菜、豆类等蔬菜上发现的土传病虫害就有100多种,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及地下害虫等。导致病害如番茄溃疡病、生姜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番茄枯萎病等。
  1.2 土传病虫害不仅存在于瓜果蔬菜上,而且对果树再植、种苗、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等产生危害,对高附加值作物如山药、人参、三七等中药及花卉、烟草等的危害也很严重。
  1.3 土传病虫害一般会造成作物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60%甚至绝收。为了控制减产,农民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土壤状况也随之恶化。加上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土传病虫害主要采取农药灌根防治,不仅造成土壤恶化,且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地下水污染,如2012年潍坊“毒生姜”及2014年青岛“毒韭菜”事件,是农民使用违禁农药涕灭威灌根造成的。
  1.4 土传病虫害治理难。土传病虫害一旦发生,传播快,且具有毁灭性,很难预警。土传病原菌及根结线虫快速检测技术落后,防治缺乏针对性。由于土地有限和实行集约化种植,倒茬轮作很难实施。抗多种土传病虫害的品种和木很难培育。生物防治缺乏稳定性,农民不易接受。
  2、 土传病虫害发生原因。
  2.1连作:是病毒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连续种植同类作物,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积,连年繁殖,形成病土,如草莓连作两年则死苗30%-50%。
  2.2施肥不合理。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有机质减少,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2.3病虫害侵害。作物根系易受病菌感染,特别是土壤线虫的侵害而使病害加重。
  3、 土传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提出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这一方针是极为正确的。但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注重综合防治,而难以防治的土传病虫害主要采用预防为主。预防病虫害得发生,将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最为有效的植保技术,也极大地减少水资源的应用。
  3.1土传病虫害防治技术有:
  3.1.1 农业防治技术。
  轮作:如果条件许可采用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是防治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发展,轮作越来越困难,可通过政府协调的作用,合理布局的安排,进行大范围、有计划地轮作。农民由于受经验和知识更新的限制,栽种其他高附加值作物比较困难。
  换土:一般土壤比重为2.6-2.7之间,土壤容重1.15克/立方厘米,20厘米土层有土133.3立方米,一亩地总重为153.3吨,合5吨卡车,约30卡车,按每车装费用100-200元计算,合3000元/亩。
  嫁接技术:嫁接是一种古化的农业技术,对土传病虫害有优异的抗性,随着育种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性品种和砖木已商业化生产。
  深翻和有机质补充:深翻即将土层翻入土壤深层,而将深土层翻入表土层,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机质补充是利用堆肥、绿肥或动物的粪便,农业或林业副产品加入土壤中,能够降低土壤病原菌如腐霉菌的种群,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而有机质补充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也无工厂化规模生產,因而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无土栽培:包括水培、雾培技术等,如草莓、生姜无土栽培,岩棉栽培等。
  肥水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增强作物的长势,提高抗病虫的能力,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滴灌是一种节水、节肥的有效措施,可利用滴灌精确地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使用者的安全。
  3.1.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熏蒸、太阳能消毒,使用生物防治制剂主要有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植物根际促生菌、寡雄腐霉等。这些制剂的应用方法多为浸种、沾根、灌根、滴灌施用,混土等。
  3.1.3物理防治:包括太阳能土壤消毒、蒸汽消毒、热水消毒、烤土消毒等。
  3.1.4化学消毒:包括臭氧消毒、注射施药消毒、混土施药 、化学灌溉、分布带施药技术等。
  4、 土壤消毒后的种植与管理。1熏蒸后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2应避免将未消毒的土壤带人消毒土壤中3尽量避免病原菌的二次传入4使用无病种苗和抗病耐病种苗5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6阻隔病原体随水传播7用胶囊打补丁,防止污染8合理轮作、倒茬9增施腐熟有机肥和有益微生物菌肥10合理密植改善田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合阳县农作物土传病害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王亚生 梁峰 201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秸秆资源产生量以及分布区域做出论述。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方法,总结为畜牧业饲料,工业造纸材料,以及有机肥还田三方面。针对当前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使用现状,本文对未来秸秆资源开发技术发展作出分析,可以作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参照,可帮助减轻生态环境影响,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资源再利用  1、农村秸秆资源量及其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描述,总结了保护的一般原则,指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农业景观 生物多样性 生态保护  1、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概念。  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的多样化程度。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农业景观生物
期刊
[摘要]:青钱柳是一种胡桃科青钱柳属植被,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所分布,主要是在山地中生长。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单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保护植被之一。青钱柳具备多种功效,不仅可以作为食用药材,同时也能够将柳叶制作成茶叶或药材浸泡饮用。青钱柳具有生长速度快、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这就需要加强青钱柳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青钱柳;茶用、林栽培技术;方法  [引言]  我们民间所说的搖钱树实则就是青钱柳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作物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农村经济发展思想落后,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两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农作物深加工的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作用,并从农作物深加工事件方面分析所需要的技术资源,最后对农作物深加工在农村创新经济体系发展中的落实可行性作出讨论,可以做为新农村建设依据。  【关键词】:农作物深加工;農村经济;经济发展  1、农作物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经济发展思想
期刊
摘要:蚜虫蜜露是蚜虫的分泌物,是造成环境公害性煤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以将其制成害虫的引诱剂,然而,由于蚜虫蜜露含量少,收集相对困难,因此,目前研究蚜虫蜜露的文献并不多。文章通过检索了相关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不同的蚜虫的分泌物的收集方法。通过对比各种蚜虫的分泌物蜜露的收集方法,建议蜜露的收集方法应密切联系蜜露收集后的用途来选择,考虑蜜露收集时间、环境以及蜜露本身的挥发物易变性的特点,以提高蜜
期刊
[摘要]:黄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市场上对于黄瓜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对于黄瓜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文章通过对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如何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以更好地提高大棚黄瓜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在我国北方地区,黄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在人们的餐桌上十分常见。黄瓜富含多种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既是蔬菜
期刊
【摘要】: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许多地方被播种,但是由于相关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大部分高产大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太和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太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大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干豆又被称为黄豆,青鲜豆又被称为毛豆。大豆属于短日照,且喜温,需水量较多,但是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栽培技术  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经成为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东阿县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农膜农作物秸秆治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关键词】:面源污染 综合利用 物理防治  1、防治工作现状  1.1、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生物有机肥应用范围。(1)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在瓜果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大力推广应用商品
期刊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在中药材自然资源、中医药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该文从新疆中药材产业现状入手,在分析新疆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中药材产业;概况;对策  【引言】:中药材作为中医、民族医学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发展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尤其是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保护和开发新疆丰富的中药材资
期刊
【摘要】:红枣(Ziziphusjujuba)又名大枣,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我国“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枣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关键词】: 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