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罗马法浅谈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取得时效制度是一项沿革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如今已为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所承袭,而在我国民事法律中至今没有规定这一制度。基于完善民法体例、维护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秩序、充分发挥财产的利用效率等多方面的考虑,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势在必然。本文从取得时效的基本问题入手,借鉴罗马法精髓,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价值,阐述了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罗马法;取得时效;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
  一、导引
  罗马法的发源地原为罗马公元前七五三年建成的一个小小城邦。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的适用地区也由狭而广,直到发展成为中世纪版图辽阔的东、西罗马两大帝国,最终具有了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它曾为当时奴隶制经济基础服务,促进了这种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发展,并对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立法起了典范作用。恩格斯精辟地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罗马法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最早的罗马王国时期,到后来的罗马共和国,再到罗马帝国。在这政治制度的不断的变化之中,罗马法被打上了不同阶级的烙印,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罗马法最终在皇帝查士丁尼的整合编篡之下,成为了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强大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法制史发展的进程。现代西方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借鉴和吸收罗马法的精华。
  二、时效取得取得时效制度概述
  1.什么是取得时效制度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持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共同构成了传统民法上的时效制度。根据各国民法的相关规定,取得时效要发生效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可以分为普通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和特殊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取得时效有效成立后,一方面占有人取得占有物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另一方面原财产所有人丧失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取得时效是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取得时效期间届满,并非当然地发生权利取得。只有占有人援用取得时效的情况下,占有人才取得权利,而原权利人才丧失权利。如果占有人不主张取得时效权利,其所有权仍不为占有人所有,法院也不应依职权援引取得时效。
  2.罗马法中取得时效制度的相关规定
  时效制度是所有权取得的方式的一种,包括消灭时效与取得时效两类。两者构成了完整的民法时效制度,该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交易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时效的产生早于消灭时效,而早在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因使用而取得”之规定。《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2年,其他物为1年,即因取得时效所有权。这一般被视为取得时效制度的正式开端。在《市民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凡通过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原因善意地从并非所有人而误信其为所有人的手里取得其物的人,应根据其使用该物而持有的时间取得。此后,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功能也随其发展而几经变化,在罗马法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到了帝政时代,建立了统一的取得时效制度,并在汇总性的法律著作《国法大全》中有如下规定:“规定由于使用取得动产,必须经过三年占有时间,至于取得不动产则需要长期占有,即在场者为十年,不在场者为15年”。随着罗马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制度弥补了罗马法中财产转让形式过于繁琐造成的缺陷,包括在物的转让方式和转让人权利的缺陷。届至……
  三、时效取得取得时效制度的功能适用价值
  取得时效制度存在之目的,在于使无权利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之意思公然、平和并且持续地占有财产,经过一定期间后取得财产所有权。其实质在于通过一定条件的事实占有状态在一定时空内的存续,而在法律上对占有人的实际权利予以确认。在法律后果上,原权利人丧失权利,占有人取得权利而因此受到法律保护。取得时效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物尽其用,完善民法体系,降低诉讼成本,衡平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
  1.弥补民法体制中的漏洞。我国只规定了消灭时效,在其期间届满后,权利人的权利能否实现取决于义务人是否行使抗辩权,但这时原权利人只是丧失了请求权,其实体权并没有消灭,这就导致财产权的权利主体在法律上处于不确定状态,实体权利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而取得时效制度正是消除这种此种权利空白状态的解决办法。两项制度相互衔接,时效制度才能真正完善。
  2.便于所有权的证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的所有权,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谁是实际占有人,而短时间的占有并不具有彰显所有权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起到公示公信的效果。而取得时效制度正是通过用一定持续的时间内占有使用来证明所有权。即时该占有人实际并非所有权人,但在第三人看来该占有人无非是最具有所有权人特征的人,所以法律更应该保护这种客观事实,而不能去保护原所有权人。
  3.维护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秩序。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取得时效制度督促了人们积极行使权利,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而善意占有人以長期、公然的方式占有财产,社会公众相信占有人为真正权利人,进而与占有人基于该财产建立各种社会关系,为了使第三人可以放心交易,就必须通过取得时效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在这种交易关系之中,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4, 避免证据的灭失,提高法院审理案件的效率。自权利存在之概然性而言,长久存在之事实状态,通常与真实之权利关系大抵一致。但某项财产因为占有的时间过长,一旦发生纠纷,权利的真实性将会造成取证方面的困难,即使能够取证,也存在伪造证据的可能性。通过取得时效制度,只要确定占有人的占有经过一定的时期,符合取得时效规定的要件,法院可以据此直接确定权利的归属。这有利于证据的收集和判断,并及时解决纠纷,提高司法效率。   四、我国建立中国特色时效取得取得时效制度的意义
  1. 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的意义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规定了诉讼时效,对于促进财产流转、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使当事人及时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法通则》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其他法律、法规、政策等也没有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时效制度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财产关系中产权归属并不明晰,尤其是在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农作物和建筑物产权纠纷时有发生。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利于及时界定权利归属,定分止争,稳定经济秩序。同时,无权占有人占有他人财产一定时间后,相应地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使他人相信此无权占有人为权利人,并与之发生一系列法律关系。如没有取得时效制度,则该占有事实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与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各种法律关系也会随时可能被推翻。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权利人也可能由于没有取得时效制度的限制而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此,对于怠于行使权利的权利人,法律将不予保护,而真正信赖这一既成事实的法律关系的相关当事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与法律秩序,法律则更应着重保护,而这一点正是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制度所共同的制度价值所在。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消灭时效制度没有彻底解决时效完成后争议财物的归属问题,所有权人向法院请求义务人履行债务或返还所有物,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占有人要求确认其所有权,法院也不予支持。最终导致争议的财产任然处于归属不确定的状态,最终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大削弱了民事时效制度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在规定诉讼时效的同时,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制度可以借鉴罗马法,或者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法律规定,但是却不能照搬,必须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2. 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的可行性
  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更加符合当今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能为经济秩序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并非空中楼阁般的凭空臆想,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虽然未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但规定占有人不能得到所有权,对占有物可视为无主物收归国有。类似的规定还有《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继承法》第32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所有。”建立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与我国民法的公平、平等原则并不矛盾。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利益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国家作为超过取得诉讼时效的所有物的取得主体,取得财物后列为国民收入预算进行再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合理的方式。因此,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3.建立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的重要性
  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同时《民法通则》第138条又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这也说明,所谓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满后,丧失法律保护的权利,但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占有人占有他人权利,又不是合法取得者,会造成权利与客体的脱节,形成“权利真空”。因此只有建立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对超过诉讼时效而又未达到取得时效法定期发生争议的财物收归国家所有”,才能彻底解决“权利真空”期间财产争议的矛盾,使我国的时效制度更科学、更完善。
  此外,取得时效制度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精神。该制度与拾金不昧、物归原主的优良传统不相违背。因为此种制度恰恰是以不背离社会的公序良俗为出发点的,如果是恶意侵占则不符合我们对于取得条件的规定。而且取得时效的设立充分考虑到了对所有权人的保护,在构成要件上有严格的规定。
  4.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更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在法学界,有人认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笔者虽不敢赞同,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那么,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后,这就另当别论了。首先,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是非所有人必须是善意地、公开地、和平地、持续不间断地占有他人财物达到一定期限,才能取得所有权;也就是说,凡是恶意地、用隐蔽、强暴手段,如贪污、盗窃强占等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不适用取得时效;其次,在确立取得时效的同时,又规定了对超过诉讼时效而又未达到取得时效法定期发生争议的财物收归国家所有,和国家专有的自然资源财产不适用取得时效。这样,将权利人丧失诉权而义务人(占有人)又未完成取得时效期间争议的财物收归国有,既消除了争议财物在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不确定的状态,又增加了国家的财富;第三,取得时效是在所有人丧失胜诉权,取得时效期间完成后开始,即使占有人能完成取得时效期间取得财物的所有权,也是极少量的,所有人长时间失去管理的财物;对于极少量的所有人长时间失管的财物,确认归占有人所有,可以充分发挥财物的应有效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更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由上综述,结语: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虽然对社会,经济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关系更为复杂,迫切需要完善的民商事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动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稳定,因此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这是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國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努力实现法治规章体系更加完备、法治实施体系更加高效、法治监督体系更加严密、法治保障体系更加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特色取得时效制度的重大意义,积极推进这一制度的早日建立,以便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中国物权法建议草案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
  [2]陈信勇等编著:《物权法》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
  [3]王泽鉴:民法物权[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姚辉:《民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周楠:《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作者简介:刘超(1991-10),男,云南财经大学在读法学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国成立初年,随着最早一批职业记者和报人的出现、报纸中新闻本位的回归、各种新闻团体的纷纷成立、新闻研究和教育的起步,以及最早一批职业记者和报人新闻思想中专业主义内容的涉及,都表明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已经开始萌芽。本文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考察了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并努力寻求促成这种萌芽的动因。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近代中国;萌芽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根源于便士报的兴起,发端于独立
期刊
摘 要:理想的城市系统不能一徽而就,城市的发展变迁是一个缓慢生长、更新的过程,而城市景观在其发展变迁的过程中,色彩是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众多因素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系统进行塑造、改善的经济而快捷的方法,但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个手段而又不造成色彩景观地污染和破坏,则有赖于城市色彩环境科学的研究,而且是循序渐进的长期控制、调整、补充、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色彩污染;城市景观;色彩理论  
期刊
摘 要:本文章主要介绍针对目前桥梁桩基工程设计时采用的m法的不足,对软土地区的群桩水平受力特性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横向受荷桩的荷载传递及桩土变形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软土;群桩基础  一、项目背景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土,这种软土通常是指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等。工程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构件,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等建筑工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对此,在进行桥梁建设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筑施工,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质量与安全。文章针对道路桥梁等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建筑施工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希望对未来道路桥梁
期刊
摘 要: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倍受命题人的青睐,是近年来高考中高频考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之一,由于题材广、信息新、陌生度大,很多学生做到这类试题时感到难解,在解题时无从下手。在高考理综考试答题中由于时间紧、学生书写易错率高,目前辅导书籍上的讲法良莠不齐,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快速把握这类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写法,筆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成功经验,结合近六年来新课改和五届高三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自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创新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严格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还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工民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与创新对于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論探索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创新科技;工民建筑施工;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民建筑获得了很大程
期刊
摘 要:我国体育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发展问题之一,如何才能建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大国,是当前我们体育事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沈阳汽车工业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目前体育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就业局面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当前体育教育提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育专业建设  健康持续发展的
期刊
摘 要:就目前而言,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要的能源消费,我国虽然对石油钻井技术及相关配套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与研发,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石油钻井工程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对石油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油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储备量及利用率成为国民主要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现状;面临挑战;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
期刊
我们都知道,椭圆与相关问题一直是圆锥曲线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椭圆的研究与学习的情况影响了下面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大纲中也提升了椭圆的地位。我在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椭圆里常用的结论,今天与各位做一下交流,我们拿焦点在x轴的椭圆为例,椭圆的标准方程为:(焦点在y轴上时可以仿此推导相应结论)。设椭圆上点P,左焦点F、右焦点F,∠F1PF2=θ  一、椭圆的几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施工的建设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设计到施工监理各个环节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道路桥梁工程在质量方面有很大的飞跃,但是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事故依然层出不穷。如何应对及防范施工事故,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對道路桥梁的影响。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问题;质量管理  道路桥梁施工是一项建设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