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胶囊联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9年1-12月,采用银屑胶囊(新疆维阿堂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复方氨肽素片(辽宁丹东华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确诊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年龄15~60岁,近3个月来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该病;②排除标准:妊娠,对拟使用的药物成分过敏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皮肤疾患对本研究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15例正常人和20例皮肌炎患者(为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初发患者或停止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以上者,初发12例,复发8例)的PBMC,每例的PBMC等分为2份,一份加入含80 μmol/L地塞米松和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48 h后待用,另一份直接-80℃保存
期刊
患儿男,4月龄,因激光治疗术后左侧面部渗出结痂6d于2010年11月28日到我科就诊.患儿2个月前因左侧面部鲜红斑痣(图1)在我院接受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赛诺秀Cynergy激光治疗仪,PDL模式)治疗,波长585 nm,脉宽2 ms,光斑直径7 mm,能量8-9 J/cm2,治疗间隔6周.第2次治疗后1 周治疗区域出现渗出与结痂,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
期刊
患者男,39岁.因在1年半当中,出现3次进食面食并运动后诱发荨麻疹伴短暂意识障碍,于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8年9月进食面条后1~2 h运动(打乒乓球)时,全身出现风团,伴瘙痒,同时伴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无呼吸困难.随后患者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约2~3 min后自行清醒,发作时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发作后能清醒回忆发作前所有事件.2009年4月和2010年1月进食面食并运动后再次出现上
期刊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3%(47,58)、77.59%(45,58),正常人对照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20)、35.00%(7/20);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
期刊
患者男,有银屑病史16年,头颈、四肢、躯干可见斑片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上有鳞屑.诊断银屑病.给予甲氨蝶呤5 mg每周1次,叶酸片5 mg每周1次,益赛普25 mg每周两次皮下注射.用药3个月后,头颈、躯干、四肢皮疹显著减轻,皮肤平滑,有色素沉着,下肢略有脱屑。
期刊
目的 探讨Kaposi水痘样疹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4例Kaposi水痘样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Kaposi水痘样疹患儿均伴有基础皮肤病史(17例为湿疹,7例为特应性皮炎);疱液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DNA阳性16例(66.67%);12例疱液或皮损渗出液细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结论 Kaposi水痘样疹多发生于有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婴幼儿;部分患
期刊
患者男,69岁。3年来,头、躯干和四肢出现散在红斑、毛囊性丘疹及痤疮样皮损(如粟丘疹、囊肿等)和脱发,病程中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毛细血管增生,毛囊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伴少许嗜酸粒细胞,考虑为毛囊炎,予抗组胺药和抗生素治疗后皮损炎症消退,瘙痒减轻。3个月后,枕部出现斑块伴脱发,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密集淋巴样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毛囊周围大量淋
期刊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PV)皮损中IL-17A mRNA及IL-23R mRNA水平、外周血CD4+IL-17+T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PV组25例,对照组14例.对PV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 PASI)评分,用RT-PCR检测皮肤中IL-17A mRNA及IL-23R mRNA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PV患者及10例对照组外周血CD4+IL-17+T细胞的数量.结果
期刊
目的 对常见的甲真菌病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以期发现可能与甲真菌病发病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 诱导培养基为含甲碎片的培养基,受试菌株包括常见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的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自甲真菌病的红色毛癣菌.细胞外水解酶谱的测定体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酶活性测试试剂盒API ZYM.结果 与非皮肤癣菌相比,来自于含甲碎片培养基的皮肤癣菌的酯酶、酯脂肪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α
患儿男,5岁1个月.因反复消化道出血5年、鼻衄3年,加重半年于2010年4月26日人我院.患者出生后40 d出现呕血和便血,呕鲜红色血块和解鲜红色大便,量不多,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血小板18×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规则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并每隔20 d到医院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共1年余.在此治疗期间患儿血小板波动于11×109/L~70×109/L,偶有大便出血及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