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9岁.因在1年半当中,出现3次进食面食并运动后诱发荨麻疹伴短暂意识障碍,于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8年9月进食面条后1~2 h运动(打乒乓球)时,全身出现风团,伴瘙痒,同时伴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无呼吸困难.随后患者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约2~3 min后自行清醒,发作时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发作后能清醒回忆发作前所有事件.2009年4月和2010年1月进食面食并运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第2次发作时症状自行缓解,第3次发作时经肾上腺素0.5 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病程中单独进食面食及单独运动时无明显不适.平素身体健康,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父母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其他文献
先天性巨痣可发生于头、面、躯干、四肢等部位,因明显影响外观,且尚有恶变可能,均需手术,但面积巨大,一直是整形外科的棘手问题.我们对2001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例先天性巨痣患儿,采取病灶一次或分次切除、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方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改良皮肤点刺试验在筛查皮肤过敏原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随机入选47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3~81岁,分别进行改良法(240例)和传统法(235例)皮肤点刺试验,比较两种点刺方法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结果 过敏原总阳性检出率改良法为65.4%,传统法为6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过敏原均为户尘螨.结论 改良皮肤点刺试验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且操作过程更加简便
期刊
目的 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短发夹RNA(EGFR-sh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生长和雷帕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EGFR序列特异的shRN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Colo-16细胞.实验分正常细胞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干扰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测定EGFR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Colo-16细胞对雷帕霉素的敏
外用药使用面积或用药剂量过大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一些皮肤病治疗指南对药物的使用面积和使用剂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如银屑病外用超强效糖皮质激素时不能超过总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的20%,每周用药总量不超过50 g;卡泊三醇每次不能超过总BSA的40%,每周总量应小于100 g[1-2].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知道如何估算皮肤病受累面积和每周或每次的用药量.因此,计算皮损面积
期刊
目的 分析头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分离的细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对246例头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或其表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用VITEK TWO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的细菌病原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294株,革兰阴性菌168株(57.1%),革兰阳性菌126株(42.9%).检出率最高的五种病原
期刊
肉芽肿为一种以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慢性增殖性病变,可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形成是巨噬细胞系统和其他炎症细胞对抗原共同反应的结果,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非感染性肉芽肿.引起感染性肉芽肿的病原体很多,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其中较常见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性肉芽肿在感染性肉芽肿中占第二位.引起感染性肉芽肿的真菌种类繁多,包括申
期刊
患儿女,2岁,因右侧肩胛部破溃并反复脓血性渗出而于2009年12月我科就诊。患儿4月龄时发现右肩部一直径约1 cm溃疡,有脓血性分泌物流出,无搔抓及疼痛。当地对症治疗后溃疡面变浅,分泌物减少,但仍间断有脓血性分泌物流出。患儿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的慢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诊断容易而治疗困难,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目前.与黄褐斑治疗相关的文献较多,而有关其流行病学调查的报道却较少.我们调查黄褐斑在河南省焦作地区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有针对性地防治黄褐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15例正常人和20例皮肌炎患者(为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初发患者或停止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以上者,初发12例,复发8例)的PBMC,每例的PBMC等分为2份,一份加入含80 μmol/L地塞米松和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48 h后待用,另一份直接-80℃保存
期刊
患儿男,4月龄,因激光治疗术后左侧面部渗出结痂6d于2010年11月28日到我科就诊.患儿2个月前因左侧面部鲜红斑痣(图1)在我院接受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赛诺秀Cynergy激光治疗仪,PDL模式)治疗,波长585 nm,脉宽2 ms,光斑直径7 mm,能量8-9 J/cm2,治疗间隔6周.第2次治疗后1 周治疗区域出现渗出与结痂,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