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初中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笔者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画图和理论相结合
讲授,即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地作出反馈。
二、谈话和讨论并用
谈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与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让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优化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内容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个个人为环境灾害的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实验和理解并重
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很必要的。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鲜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初中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笔者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画图和理论相结合
讲授,即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地作出反馈。
二、谈话和讨论并用
谈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与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让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优化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内容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个个人为环境灾害的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实验和理解并重
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很必要的。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鲜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