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隐助人态度的情境效应

来源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助人态度以及情境因素是否对大学生的内隐助人态度产生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助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情感错误归因(AMP)研究范式,对从宁夏大学随机抽取的110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结果:大学生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IAT效应值为434.95,d=1.12),大学生在相容与不相容两类任务上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道德情境下,被试做出的“愉悦”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在能力情境下做出的“愉悦”反应比例(F=31.03
其他文献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记录了该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面貌,而且还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剖析典型英语女性词汇,可以窥视到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
从考点管理、考场建设和监考队伍建设三方面讨论了教育考试高校考点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考点管理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与任务;考场建设和管理主要是进行标
在肯定早期道家"智"的观念的前提下,以知识论为背景对《道德经》作出了来自几个方面的解读:"二分"基础上的"虚静"成为知识对人发生的前提;"观"和"明"构成了真知识的两个基本层次;包容性
通过对学生在校内外导师、实训基地、自身实践能力提升的评价以及对校内外导师职称情况、"双师"教师比例情况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的调研知,目前"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存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