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颈椎间盘髓核T2弛豫值的特点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青年人颈椎间盘髓核MRI T2弛豫时间的特点,探讨其量化椎间盘髓核信号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6~8月对4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年龄18~30岁,平均25.8±3.1岁)行颈椎传统MR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s,T2WI),并采用T2弛豫时间成像技术扫描,生成正中矢状T2弛豫伪彩图.在MRT2WI序列上对颈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再在C2~C7各节段椎间盘髓核内选取5个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s):前点、前中点、中点、中后点、后点,并复制和粘贴到T2弛豫伪彩图上,分别测量各节段椎间盘髓核内各区域T2弛豫值,并对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不同节段、不同区域的T2弛豫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志愿者200个颈椎间盘中,Pfirrmann分级Ⅰ级87个(43.5%),Ⅱ级113个(56.5%).相同节段Ⅰ级和Ⅱ级椎间盘髓核不同区域的T2弛豫值均从前点到中点有增大趋势,中点到后点有减少趋势.Ⅰ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不同区域内T2弛豫值均比Ⅱ级椎间盘相应节段和部位高(P<0.05).Ⅰ级和Ⅱ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前点和后点(除C5/6)的T2弛豫值均小于其他区域(P<0.05),前中点、中点均高于其他区域的T2弛豫值(P<0.05).Ⅰ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T2弛豫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C2/3 67.71~80.92ms,C3/4 65.06~72.29ms,C4/5 68.92~76.07ms,C5/6 67.32~75.46ms,C6/7 69.86~76.05ms,Ⅱ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T2弛豫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C2/3 51.07~55.26ms,C3/4 52.87~56.1 1ms,C4/5 55.24~58.30ms,C5/6 56.39~60.38ms,C6/7 60.91~63.92ms.结论:青年人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不同、节段及区域不同,其髓核内T2弛豫值不同;T2弛豫值能准确反映颈椎间盘髓核信号变化,可用来量化椎间盘髓核信号.
其他文献
以新型SiO2为载体,通过钛酸丁酯溶液的浸渍、原位水解以及高温煅烧制备出新型的大尺寸大孔径的TiO2/SiO2光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设计出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实验,通过实验发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又名Rendu-Osler Web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HHT
期刊
@@
浆细胞肿瘤是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和全身性恶性肿瘤,根据WHO分类,将浆细胞肿瘤分为浆细胞骨髓瘤即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浆细胞瘤(plasmacytoma)2个亚型,其
期刊
@@
肝包膜下血肿比较罕见,但肝包膜下血肿一旦破裂,常会导致腹腔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治疗可降低其血肿破裂几率.现就肝包膜下血肿的介入治疗情况
期刊
@@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包括空肠、结肠和直肠的出血.据估计下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0.2‰[1],而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增至2.05‰[1].虽然大部分出血发作通常经保守治疗
期刊
@@
患者 女,64岁,绝经14年,阴道分泌物增多15d就诊,全身皮肤黏膜无黑痣糜烂、破溃.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呈紫黑色,凹凸不平,有接触性出血,外阴、阴道无异常.盆腔CT示宫颈增宽,密度
期刊
@@
患者 女,54岁.因发现双小腿无痛性肿块1周入院.体检:双下肢无浮肿,双小腿后内侧可及多发质韧肿块,最大约6 cm×3 cm,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期刊
@@
患者 女,40岁.体检X线胸片提示:左下肺条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行胸部螺旋CT检查.平扫(图1,2):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长条状高密度灶,后基底段血管束增多,密度稍高.CT增强显示(图
期刊
@@
不同制造模式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块化配置方法。根据不同制造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事物特性表和决策表的模块化产品配置模型。根据产品的可配置性,将模块化产品配置模型的
采用平板电泳的方法,研究等浓度连续喂养的鲫鱼肝线粒体DNA的表达条带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该实验中的鲫鱼mtDNA拥有两个EcoR Ⅰ的酶切位点;随着联苯胺作用时间的延长,mtDNA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