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西尔的艺术“构形”说

来源 :华中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形”作为卡西尔艺术哲学和符号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把握其整体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的重要门径,也是当代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艺术“构形”说建基于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批判,其中涉及艺术本质、艺术功能以及艺术情感等重要美学问题.康德的“先验图式”理论和歌德的“形态学”原理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对艺术构形活动中感性维度、理性维度和符号维度的剖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形式”的建构性、生成性和能动性的特质.卡西尔的“构形”说有别于“美学形式主义”,它不局限于形式本体,而力图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和意义世界,为近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提供深刻启示.
其他文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宫崎骏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通过剖析生态失衡带来的人类异化危机与建构万物有灵的自然诗意世界,表达了重建生态自我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生态学内涵.这对当今社会解决现代性危机,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尾声》是英国作家约翰· 高尔斯华绥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主人公丁妮在面对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更新和自身情感的诉求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抉择,体现了现代伦理观念与传统伦理观念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引发人们深入思考,同时也给处于快速发展时代的当代人以启示.
长期以来,本雅明暧昧多样的身份和复杂深奥的思想,遮蔽了人们对其生态话语的挖掘和梳理.实际上,本雅明对于生态问题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并通过生态记忆理论表现出来,即现代社会的祛魅致使个体忘却昔日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关系,由此造成生态灾难,成为创伤记忆.为了弥合生态记忆的断裂危机,本雅明试图通过原初语言、动物叙事、手工劳动、建筑空间等审美路径予以救赎,以此作为拯救现实生态灾难、打破未来进步神话、重铸生态和谐革命主体的希望.
《山海经》所载创世神话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神话学研究意义.书中的创世神话可分为“时空创造神话”“民族起源神话”“毁灭再造神话”三大类.以《山海经》文本为依据、结合相关古籍互证,并借鉴神话学的理论方法对这三类创世神话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山海经》中有着系统而丰富的创世神话内容,它们构成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基础.
一般认为,“重复”是“互文性”理论的一种表现形态,但“重复”理论经柏拉图、尼采、克尔凯郭尔、本雅明、德勒兹等理论家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独立的理论形态,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J.希利斯·米勒在使“重复”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学研究领域,米勒提出“重复”的两种基本形式——“柏拉图式重复”与“尼采式重复”,其内涵确与“互文性”理论的两种基本形态,即“肯定性互文”与“否定性互文”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但二者对文本的界定以及运用范围又有所不同,在具体文学实践上的指向也不同.二者在学理和理论实践上
从士的文化层面看,《水浒传》中的“士”接近先秦“士”的内涵.该书塑造了众多符合先秦士之标准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士的英雄群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士的认识和理想.士的社会价值及功名的实现必须依附于朝廷帝王,因此走诏安之路是其必然选择.
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做的笔记(以下简称“《古代社会》笔记”),在其晚年所摘录的五个人类学家笔记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古代社会》笔记与《古代社会》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章节的结构编排和命名,摘录内容的选取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加工,这些改动以及笔记对《古代社会》的评语成为我们理解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线索.摩尔根对原始社会财产关系的论述支持了消灭私有制的可能性,同时其家族形态的分析使马克思明确区分了“氏族”和“家庭”在概念使用上的不同,前者作为真正的原始社会基础单位,体现了早期人类之间朴素的平等关系.
汉赋在“体国经野”的书写中,将奇异星象和占星术理论融入汉帝国创建的宏大叙事中,论证了刘氏受命于天和汉家政权的合法性.又据天象以立制度,呈现了都城体制、宫室布局、建筑形制、官制设置的规摹天象,阐释了汉家制度的合理性.还将星象与帝王朝政、巡行、游猎、祭祀等国家重要活动相关联,宣扬帝王据天象以修政事,以及帝国行政秩序的运行顺天应时、契合神明.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突破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对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进行的互文性戏仿写作.通过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动消解了《消失的地平线》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与书写,颠覆了西方的凝视心态和霸权话语,推翻了西方刻意美化东方乌托邦的政治与文化意图.对人类救赎这一命题进行了颠覆性和超越性的思考.
山东地方戏种类繁多,很多剧种中都有武松戏.武松戏在语言运用上既体现出地方戏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有独到之处.武松戏中夸张修辞格运用最为频繁,这一修辞手法对武松形象的烘托效果非常显著;山东方言哩语的插入使得武松戏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避免了英雄人物的僵硬化倾向;武松戏中插科打诨也很常见,且多运用飞白修辞手法,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