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资源,是一次传统与现代超越时空的对话.传统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活水,是其内在的历史根据,科学发展观则是对传统哲学的有机整合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继承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也完成了其时代性超越.其中,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对传统哲学中阴阳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其他文献
在"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中,关于主体的问题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应当定位于公民."公民",其外延更为宽广,内涵更加丰富.将"以人为本"的"人"定位于公民,是建设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蕴涵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多方面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但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大树",而是由多
希法亭的名著《金融资本》在发展马克思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创立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历史局限,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但是,人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的一条基本经验.它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又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在"十个结合"中占有特别重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思想方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思经验教训,适应世情和国情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发展的永恒性
现代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应用的负效应也越来越大,其根源主要在于人,在于人类对科技成果应用的不恰当.因此,
在本文中,霍耐特概述了多元正义的理论.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如何消除不平等的角度论述,而是从回避羞辱或蔑视的角度来讨论.他深信承认理论的正义构想所显示的社会不公的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
本文通过对《路易斯·亨·摩尔根一书摘要》和其他笔记内容的具体探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几个笔记不同态度的认真考察,尝试提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并非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经济发展能在一定条件下与社会公正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公正体现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