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几点体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而当前的幼教实际中,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比较重视,有相当的教育内容和系统的教学计划,而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较为忽视,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他的才华学识,能力只会,很大一方面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古今中外,伟人、名人的事迹,证明了这一点,因而,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使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下面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让幼儿在各种感官统和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人的素质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并最终形成的乃在、稳定的品质。因而,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离不开自主的操作和活动。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只有通过同伴的游戏、交往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并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思维方式。蒙台梭利强调幼儿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个性。因此,在幼儿教学中,首先应把教的内容设计为儿童亲自从事的操作活动,探索活动,创造活动,游戏活动等。提供给幼儿各种感官信息,利用滑板、蹦蹦床、布袋套、平衡木等器材进行感官统和训练,让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发展和运用身体各种感官,培养自信心、注意力、坚持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素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自主参加,尊重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不要太多控制幼儿,应顺其自然,耐心听幼儿讲自己玩的过程,及时肯定与赞同,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幼儿,尽可能让幼儿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再者,就是教育目标不要整齐划一,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幼儿,例如我在健康活动《玩纸棒》的教学中,练习幼儿跳跃的动作,我把两个纸棒间的距离摆得宽窄各异,让幼儿自由选择,消除了幼儿怕跳不过去的胆怯心理,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幼儿也乐于参加。大大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心理适应能力,每个幼儿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同样能做到,为以后的活动作了心理铺垫,使其遇到同类活动时不再发怵。
  二、坚强情感智力的培养,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都具有特殊的个性,因此要重视幼儿智力特点的个别差异,坚信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分析每个幼儿的认识特点和需要,从而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创设多元性的教学环境来发展孩子的特长,例如,布置多元性的不同举趣区角的教室,如自然角、音乐角、积木角、木工角、表演区、个人展示区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自由选择,或将教学从教室转到户外,组织以大自然为题材的教育活动和各种参观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幼儿的不同要求,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生活。其次可通过图片演示。实物操作、幻灯、录像、音乐、歌舞、体操动作、语言描述、分类比较、动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让不同特点的幼儿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来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增加其学习兴趣。同时展示各自的才华。另外,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丰富、信任、互爱、和谐的情感氛围,让孩子经常体验快乐、成功等积极情感,培养对生活、对环境广泛的兴趣,并引导孩子体验由此带来的各种快乐情感,培养自信、增强挫折承受力、多鼓励、赞扬孩子;评价幼儿和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时多与幼儿自身比较;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等待。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各类游戏中,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幼儿情绪,猜测了解他们的心理,对班级不同类型(活泼好动的,性格内向的,心理脆弱的,顽皮倔强的……)的幼儿作不同的处理,以灵活多变的方法、语气,对幼儿的行为、心理,适时地调节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保护其自尊心,消除其胆怯、害羞、郁闷、小气、焦急、鲁莽、妄为……等不健康心理。我们班有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特别软弱,动不动就哭鼻子,一个特别爱逞能,谁也不怕,对前者我倍加呵护,在他不如意的时候,总是以朋友和保护者的身份出现,鼓励他一同参加游戏,与幼儿交往,让全班幼儿一起表扬他,一个月过去了,家长象发现奇迹似的告诉老师:“我孩子变得勇敢、坚强了”,对后者,我则和他交朋友,让他知道老师处处知道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和老师一起帮助班上小朋友,后来他变得宽容懂事了。
  总之,教师要在分析观察班级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满足他们的内在要求和情感需要,同时坚信每个孩子的巨大发展潜力,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幼儿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商丘市睢阳区实验学校 河南】
其他文献
依据低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课程的新理念要求《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一、巧设问题,启“动”脑筋。    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精
【正】 《史学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期创办的史学杂志,今已三十五年。实事求是,发展史学,应该敬谨祝贺! 《史学月刊》初名《新史学通讯》。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初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