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水平越来越高,这不得不引起教师对自身地位的思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到底充当什么角色,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带动教育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应当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学生的学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和教师不厌其烦的灌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媒体简单,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教学活动也显得枯燥乏味。现在的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利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固定的,教学进度是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就连课间、课后的作业也是课前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无法得到真正实现。使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欲日渐减弱,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对整个教学程序设计出合理、科学和实用的教学程序。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选材,合理剪裁设计,科学穿插,以求过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流程设计要求教师对所教知识内容的整体气氛和周密的逻辑思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过程已由传统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自主式。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对各种物理媒介和信息源的复合编组,学生可以多渠道地和计算机交流、沟通、并通过它的运行,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授的弊端,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效果。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实现 这个目标,就必须结合多媒体教学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通趋向将简单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毫无所获,稀里糊涂,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三、有利于知识的课外延伸功能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知识的传授进一步扩展,缩短时空、远距离联系,各年代综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短研究和一些收获,而是要把研究欲望拓展到课后。在师生共同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单是学校里、课堂上的事情,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课件以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以下是笔者对某些误区以及解决的对策的分析。一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后就忽视了学生的能力训练,变成一切为“看”让路了,一节课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本笔记反而给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课本了,如此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此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是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就“省”了,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师生情感交流产生隔膜,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最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号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小学语文的教与学才能统一。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应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做好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同步转变。  【关键词】 优化;课堂;教学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期刊
以完成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技工学校,虽然不同于基础教育不存在升学率的问题,但它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技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顺应时代要求,选择科学的实施途径,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技校学生
期刊
【摘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冷眼旁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多地方走入误区,陷入困境。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参与培养跨世纪的未来人才,就必须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关键词】 高中;语文;改革    初中与高中同属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初中的教
期刊
【摘要】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 计算能力;智力活动;综合能力;基础知识;非智力因素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
期刊
【摘要】 为适应社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而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对象层次和学校提出的培养目标分析,采用本科或普通专科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为此高职教育要走一条变革之路。本文从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面进行探讨,寻找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考核模式;双证教育;实践教学   
期刊
【摘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关键词】 语言文字;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写作教学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俗话说:“没
期刊
【摘要】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思维    对
期刊
【摘要】 《车工工艺学》是机械加工及数控加工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即工具,是说:“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而 “车刀”即是机械加工的“器”,所以在《车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程中“车刀”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项目。要想学好车刀的有关知识,必须先理解车刀角度这一重要知识点。  【关键词】 车刀;车刀角度;存在的问题;教学
期刊
【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其管理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管理方法极其灵活,千变万化。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品格。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 模范带头;敬业爱岗;师爱;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
期刊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效的进行。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无论是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