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动机,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采用复习导入法,也就是通过复习前面所学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但是千篇一律,趣味性不强,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历史学科失去了兴趣。导入是一门艺术,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经常运用也会失去魅力,无法带给学生新鲜、刺激感,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优化导入,以多样的导入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的教学呢?
一、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在好奇心与求知的驱动下会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为了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一是具体的学情。学生是问题的主要探究者与发现者。问题只有基于学生自身基础,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动机,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性活动,这样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以自己的思路为主线,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以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二是具体的教情。也就是说,问题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要只求问题的趣味性,如果问题本身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那么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顺利迁移,而不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如在教学《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内容时,我以学生所熟悉的2012年奥运会奖牌榜来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冠军称呼的由来。学生纷纷摇头,此时我因势导入:“冠军称呼的由来与我国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历史,走进霍去病,一起来看看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一个小问题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迁移到了新知的学习上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以往的教学采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原本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历史课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热情不高。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图片、图像、文字、音频与视频等来传递教学内容,能够赋予静止的教材以灵魂与血液,让教材活起来、动起来,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中,这种新颖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导入阶段,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效果来为学生设计一个新鲜有趣的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产生兴奋点,从而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进入历史的学习。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要加强实用性,使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只求课件表面的华丽,这样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多媒体外在表现形式上,无法实现兴趣的转移,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对新知展开积极的探究。
三、精选音乐,渲染氛围
音乐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听觉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表现意境,更能打动听众、感染听众。将音乐引入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改变以往认为历史教学枯燥的看法,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特定情感,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特定的环境与史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时,我为学生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生为歌曲的雄浑与激昂所感染,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便可以由歌曲顺利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图片
历史资料的传承有文字典籍,还有诸多的画卷图片。图片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是语言所不能传达的。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杰出的历史人物、名人画卷、各种器皿的图片以及反映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的画作,这些课本插图并不只是教材的陪衬,而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时的社会风貌等,便于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图片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符合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从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更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春秋形势图与战国春秋图来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各自的区域,这样的导入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五、收集故事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的趣闻轶事,在教材中也有许多小故事。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由课下松散状态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如讲《宋金对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足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此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来了解更多的抗金故事。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率也更高。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小故事之外,还要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各种资料来收集更多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了上述导入方式还有诗词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等,导入方式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只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是成功的导入。我们对导入环节的设计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将新课程标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落实其中,让导入更加富有个性色彩,凝聚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独特的教学特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用多样的导入来还历史生动与活泼,让整个历史教学因导入而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责编 张亚欣)
一、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在好奇心与求知的驱动下会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为了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一是具体的学情。学生是问题的主要探究者与发现者。问题只有基于学生自身基础,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动机,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性活动,这样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以自己的思路为主线,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以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二是具体的教情。也就是说,问题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要只求问题的趣味性,如果问题本身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那么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顺利迁移,而不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如在教学《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内容时,我以学生所熟悉的2012年奥运会奖牌榜来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冠军称呼的由来。学生纷纷摇头,此时我因势导入:“冠军称呼的由来与我国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历史,走进霍去病,一起来看看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一个小问题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迁移到了新知的学习上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以往的教学采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原本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历史课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热情不高。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图片、图像、文字、音频与视频等来传递教学内容,能够赋予静止的教材以灵魂与血液,让教材活起来、动起来,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中,这种新颖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导入阶段,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效果来为学生设计一个新鲜有趣的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产生兴奋点,从而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进入历史的学习。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要加强实用性,使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只求课件表面的华丽,这样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多媒体外在表现形式上,无法实现兴趣的转移,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对新知展开积极的探究。
三、精选音乐,渲染氛围
音乐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听觉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表现意境,更能打动听众、感染听众。将音乐引入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改变以往认为历史教学枯燥的看法,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特定情感,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特定的环境与史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时,我为学生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生为歌曲的雄浑与激昂所感染,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便可以由歌曲顺利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图片
历史资料的传承有文字典籍,还有诸多的画卷图片。图片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是语言所不能传达的。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杰出的历史人物、名人画卷、各种器皿的图片以及反映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的画作,这些课本插图并不只是教材的陪衬,而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时的社会风貌等,便于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图片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符合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从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更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春秋形势图与战国春秋图来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各自的区域,这样的导入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五、收集故事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的趣闻轶事,在教材中也有许多小故事。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由课下松散状态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如讲《宋金对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足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此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来了解更多的抗金故事。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率也更高。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小故事之外,还要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各种资料来收集更多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了上述导入方式还有诗词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等,导入方式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只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是成功的导入。我们对导入环节的设计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将新课程标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落实其中,让导入更加富有个性色彩,凝聚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独特的教学特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用多样的导入来还历史生动与活泼,让整个历史教学因导入而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责编 张亚欣)